目 录 1
使用符号 1
第一章运输系统的可靠性及故障分类 3
第一节 运输系统的一般特点 3
第二节 可靠性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6
第三节 运输系统工作故障的分类 9
第四节 储备、运输系统的通过能力、改编 14
能力和输送能力的储备 14
第一节运输系统无故障工作指标 18
第二章可靠性的理论基础 18
第二节 运输系统可靠性的定量评定 23
第三节 计算可靠性参数的最简单的数学模型 42
第三章研究运输可靠性的参数法 46
第一节运输过程规则化 46
第二节 在放行直达列车和执行列车编组计 53
划方面的车站工作可靠性 53
第四章技术设备对列车运行图及车站工作可靠 56
性的影响 56
第一节 内燃牵引整体可靠性的统计与分析 56
第二节 电力牵引设备可靠性的影响 64
第三节车辆的可靠性 68
第四节 线路设备可靠性的影响 78
第五节 自动装置、遥控设备和通信系统可 83
靠性的影响 83
第六节 车站和技术设备对完成列车运行图 90
可靠性的影响 90
第五章铁路局和分局分界站工作的可靠性 97
第一节 系统间或子系统间衔接点的类型及 97
其分类 97
第二节 分界站工作的故障 98
第三节 铁路局和分局分界站工作的可靠性 103
第六章车站系统和子系统的负荷 111
第一节运输流及其特性 111
第二节车站系统和各子系统运输流的转化 114
第三节运输流的分布规律和主要参数 115
第七章编组站、区段站、客运站、客运技术站 120
和其它车站车场状态的研究 120
第一节 车站子系统作业过程的公式化 120
第二节 各时间车站车场状态的变化 车站 123
和各子系统工作的平衡方程 123
第三节运输系统的最大饱和期 129
的计算 134
第四节 区段站和编组站主要车场饱和时期 134
第五节 客运站和客运技术站各车场的最大 146
饱和时期 146
第八章对编组站工作运营可靠性计算的经济要求 149
第一节 基本原则和原理 149
第二节 计算子系统《到达区段-到达场-驼 154
峰》运营可靠性的经济原则 154
第三节 子系统《驼峰-调车场-编组牵出线》工作可靠性的经济水平 164
第四节 子系统《编组牵出线-出发场-出发 171
区段》工作可靠性的经济水平 171
第一节 《到达区段-到达场-调车驼峰》子 176
系统的最佳配线数 176
第九章 区段站、编组站和货运站主要车场最佳 176
配线数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实例 176
第二节 子系统《驼峰-调车场-牵出线》的 190
最佳配线数 190
第三节 子系统《牵出线-出发场-出发区段》的最佳配线数 208
第四节 子系统《到达区段-直通车场-出发 215
区段》的最佳配线数 215
第五节 区段站配线计算的特点 220
第六节 地方编发场配线计算的特点 223
第一节 客运站及客运技术站工作的可靠性 229
第十章客运站和客运技术站配线的计算方法 229
第二节 客运站到发场线路数的计算 233
第三节 客运技术站接、发车场线路数的确定 237
第十一章用计算机模拟法预测编组站运营可靠 243
性和车辆停留时间指标 243
第一节 模拟的目的和任务 243
第二节对车站技术作业模拟的基本原则 244
第三节 车站工作指标的计算 245
第十二章提高车站运营可靠性的最佳阶段 249
第一节 车站系统任务量的预测 249
原则 254
第二节 编组站技术作业的优化及其扩能的 254
第三节 对编组站的发展预测时优化标准计 262
算方法的研究 262
第四节 编组和放行重载、长大列车运营可 267
靠性高的编组站 267
第五节 编组站配线布置图 提高车站通过 279
能力和改编能力的对策 279
第六节 选择编组站最佳发展实例 284
第七节 分阶段提高车站运营可靠性 303
参考文献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