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肖庆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16192430
  • 页数:25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留守与流动儿童关心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比较研究》(课题编号:11BSH072)。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儿童或者处于留守状态,成为留守儿童;或者处于流动状态,成为流动儿童。农民工子女在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卫生、品格和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现状并不容乐观,表现出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卫生、品格和沟通交流等方面的问题,这并不是农民工子女本身的问题,而是处于留守或流动状态下,他们的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而表现出来的问题,因此农民工子女并不是问题儿童,而是具有特殊需求的儿童群体。本书从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探讨如何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关爱服务。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过程与方法 1

一 研究过程 1

二 研究方法 3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述评 4

一 研究现状 5

二 研究述评 25

第三节 研究思路、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 26

一 研究思路 26

二 核心概念 26

三 主要观点 29

第二章 农民工子女的实际状况 32

第一节 农民工子女的整体状况 32

一 流动儿童的规模继续增长 32

二 东部地区流动儿童的数量增长最快 33

三 东部地区流动儿童在校生比例高于中西部 33

四 流动儿童省内流动的比例高于省外 34

五 中部地区留守儿童数量最多 35

第二节 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状况 36

一 年级分布 36

二 年龄分布 37

三 性别状况 38

四 监护人状况 38

五 留守成员 39

六 学习状况 40

七 薄弱科目 41

八 主要原因 42

九 父母因素 43

十 想念程度 44

十一 回家周期 45

十二 务工地点 46

十三 联系方式 47

十四 联系间隔 47

十五 谈话内容 48

十六 在校困难 49

十七 在家困难 49

第三节 农村流动儿童的实际状况 50

一 年级分布 50

二 年龄分布 51

三 性别状况 52

四 学校性质 53

五 流动成员 53

六 学习状况 54

七 薄弱科目 55

八 主要原因 56

九 学习适应 57

十 生活适应 58

十一 同学关系 58

十二 课余生活 59

十三 课堂提问 60

十四 受助情况 61

十五 谈话内容 62

十六 在校困难 63

十七 在家困难 64

第四节 农村留守与流动儿童现状的比较分析 64

一 农村留守与流动儿童的相同点 65

二 农村留守与流动儿童的差异性 67

第三章 教师及监护人眼中的农民工子女 70

第一节 教师及监护人眼中的农村留守儿童 70

一 教师眼中的农村留守儿童 70

二 监护人眼中的农村留守儿童 74

第二节 教师及监护人眼中的农村流动儿童 83

一 教师眼中的农村流动儿童 83

二 监护人眼中的农村流动儿童 86

第三节 教师眼中留守与流动儿童的比较分析 96

一 学习成绩的比较分析 97

二 课堂表现的比较分析 97

三 学习问题的比较分析 98

四 受助情况的比较分析 98

第四节 监护人眼中留守与流动儿童的比较分析 99

一 辅导状况的比较分析 99

二 关心事项的比较分析 100

三 主要问题的比较分析 100

四 学校职责的比较分析 101

五 政府责任的比较分析 101

第四章 农民工子女的现实需求 103

第一节 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需求 103

一 对学校的需求 104

二 对家庭的需求 104

三 对父母的需求 105

四 对教师的需求 106

五 对同学的需求 107

六 对村庄的需求 107

第二节 农村流动儿童的现实需求 108

一 对学校的需求 108

二 对父母的需求 109

三 对环境的需求 110

四 对教师的需求 111

五 对同学的需求 111

六 对社区的需求 112

第三节 农村留守与流动儿童需求的比较分析 113

一 对学校需求的比较分析 113

二 对父母需求的比较分析 114

三 对教师需求的比较分析 114

四 对同学需求的比较分析 115

五 对社区需求的比较分析 115

第五章 农民工子女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 118

第一节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问题 118

一 关爱服务体系中“散”的问题 119

二 关爱服务体系中“乱”的问题 119

三 关爱服务体系中“空”的问题 120

四 关爱服务体系问题的负面影响 121

第二节 农村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问题 122

一 农村流动儿童的新特征 122

二 农村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问题 125

第三节 农民工子女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 127

第六章 农民工子女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探索 129

第一节 需求理论的反思与探索 129

一 需求理论的反思 129

二 需求理论的探索 130

第二节 关怀理论的反思与关爱理论的探索 135

一 关怀理论的反思 135

二 关爱理论的探索 137

第三节 构建需求—关爱—课程的理论框架 138

第七章 农民工子女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探索 141

第一节 农村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演进 141

一 疏导流动儿童就读的教育政策阶段 141

二 保障流动儿童入学的教育政策阶段 143

三 引导流动儿童就学的教育政策阶段 144

第二节 农村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价值目标 145

一 不断关怀流动儿童的生命历程 146

二 不断推进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 146

三 不断提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实现程度 147

第三节 农村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现实困境 148

一 地方政府教育供给能力有限 148

二 教育供给量不足 149

三 教育供给结构的矛盾 150

第四节 农村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走向 152

第五节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演进及走向 155

一 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演进 155

二 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走向 158

第六节 农民工子女监测制度建设的探索 158

一 对农民工子女监测的现状 159

二 对农民工子女监测的困境 160

三 对农民工子女监测的问题 162

四 农民工子女监测制度建设的探索 163

第八章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 179

第一节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 179

一 促进留守儿童的学习进步 180

二 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 180

三 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181

四 保障留守儿童的安全卫生 182

第二节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途径 182

一 课堂教学的途径 182

二 课外活动的途径 183

三 传播技术的途径 184

四 志愿者的途径 184

第三节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机制 185

一 建立关爱服务体系的纵向联系机制 185

二 建立关爱服务体系的横向沟通机制 186

第四节 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 187

一 政府主导的关爱服务模式 187

二 社会支持的关爱服务模式 188

三 家庭亲情的关爱服务模式 189

四 自我努力的关爱服务模式 190

第五节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校本课程化 194

一 关爱服务体系的校本化 195

二 关爱服务体系的课程化 196

三 关爱服务体系的生本化 197

四 关爱服务体系校本课程化的实践探索 198

第九章 农村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

第一节 农村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 202

一 关爱流动儿童的就读状况 202

二 关爱流动儿童的学习状况 203

三 关爱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 203

第二节 农村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途径 204

一 课堂教学的途径 204

二 课余活动的途径 204

三 校外活动的途径 205

第三节 农村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机制 205

第四节 农村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 206

一 政府主导的关爱服务模式 206

二 学校校本的关爱服务模式 207

三 学生互助的关爱服务模式 207

四 家庭网络的关爱服务模式 208

五 社区为本的关爱服务模式 208

第五节 农村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校本课程化 212

一 开发并实施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校本课程 213

二 开发并实施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校本课程 214

三 开发并实施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校本课程 215

四 开发并实施流动儿童文化适应的校本课程 215

第十章 农村留守与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比较 217

第一节 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共同点 217

一 目标上的共同性 217

二 内容上的共同点 217

三 途径上的共通性 218

第二节 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差异性 219

一 主要问题的差异性 219

二 主阵地的差异性 220

三 机制上的差异性 220

第三节 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体化 221

一 构建全覆盖的体系目标 221

二 建立全过程的体系内容 221

三 确立城乡联动的体系机制 222

附录1 留守儿童问卷调查表 224

附录2 留守儿童监护人问卷调查表 227

附录3 教师(班主任)问卷调查表 229

附录4 校长问卷调查表 231

附录5 流动儿童问卷调查表 233

附录6 流动儿童监护人问卷调查表 236

附录7 教师(班主任)问卷调查表 238

附录8 校长问卷调查表 240

主要参考文献 242

后记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