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新中国金融思想的渊源与发展 5
第一章 新中国金融思想的基本渊源 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金融思想的传入——李达的《货币学概论》 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金融思想的传入——彭迪先的《新货币学讲话》 14
第三节 苏联货币金融理论及其研究模式的大量引进 26
第二章 新中国金融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0
第一节 新中国金融思想的形成 31
第二节 新中国金融思想的发展阶段 47
第三节 新中国金融文献的统计分析 60
第三章 货币理论的初步探索 77
第二编 改革开放前30年的金融思想(1949~1978年) 7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存废问题 7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本质问题 84
第三节 关于货币有没有阶级性的争论 100
第四节 人民币的价值基础问题——“黄金派”与“非黄金派”之争 106
第五节 关于人民币职能问题的争论 111
第六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流通理论 116
第四章 信用、利息与银行理论的初步探索 13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信用的必要性 134
第二节 社会主义信用的形式问题 137
第三节 社会主义信贷的基本原则 142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利息 146
第五节 社会主义银行理论的初步探索 149
第六节 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理论的初步探索 155
第五章 货币金融史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163
第一节 1950~1960年代货币金融史学研究概况 164
第二节 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 169
第三节 叶世昌的中国货币学说史研究 177
第三编 拨乱反正时期的金融思想(1979~1980年代中期) 191
第六章 货币本质与职能理论的重新探讨 191
第一节 货币本质理论的重新探讨 192
第二节 纸币价值基础问题的重新探讨——“黄金派”与“非黄金派”之再争论 198
第三节 关于货币职能问题的再争论 224
第七章 货币流通理论的重新探讨 238
第一节 对马克思纸币流通规律的重新认识 239
第二节 “信用发行”与“经济发行”能否等同 254
第三节 “经验数据”的失灵及其原因 257
第八章 198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理论 26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否也会发生通货膨胀 263
第二节 信用膨胀与通货膨胀是否有着必然的联系 268
第三节 财政赤字是否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276
第四节 纸币流通是否必然产生通货膨胀 281
第九章 信用理论与银行理论的重新探讨 286
第一节 关于商业信用的恢复问题 287
第二节 关于银行性质问题的争论 291
第三节 关于中央银行性质问题的讨论 296
第四节 黄达的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理论 300
第十章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的引进与评价 316
第一节 刘絮敖的研究 320
第二节 胡代光的研究 331
第三节 罗承熙的研究 341
第四编 转轨时期的金融思想(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初) 353
第十一章 货币供求理论的初步研究 353
第一节 新中国货币供求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54
第二节 1980年代货币供求理论研究概述 357
第三节 关于“货币供给超前增长规律”的争论 362
第四节 对货币必要量规律的重新认识 370
第十二章 利率理论的初步探讨 378
第一节 低利率与高利率之争 379
第二节 郑先炳的最适利率理论 387
第三节 关于利率杠杆作用问题的讨论 392
第十三章 1980年代后半期的通货膨胀理论 404
第一节 经济增长是否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406
第二节 通货膨胀能否促进经济的增长——“促进论”与“促退论”之争 41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与通货膨胀 422
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理论的初步探讨 428
第一节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理论 429
第二节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 443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450
第十五章 货币供给理论的深入发展 459
第五编 建立市场经济时期的金融思想(1990年代初~1999年) 459
第一节 盛松成的货币供给理论 461
第二节 胡海鸥的货币供给理论 469
第十六章 货币需求理论的深入发展 478
第一节 邓乐平的货币需求理论 479
第二节 戴国强的货币需求理论 488
第十七章 利率理论的深入发展 500
第一节 最适利率理论的再探讨 501
第二节 利率市场化理论 506
第三节 关于中国是否存在“流动性陷阱”的争论 514
第十八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 524
第一节 1990年代通货膨胀理论的主要内容 525
第二节 李拉亚的粘性预期理论 528
第三节 通货紧缩理论——中国金融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535
第十九章 货币政策理论的深入发展 546
第一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548
第二节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再探讨 550
第三节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深入研究 552
第二十章 金融危机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559
第一节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形成与扩散的原因问题 560
第二节 关于重建国际金融体系与防范金融危机的问题 563
第三节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564
结束语 577
参考文献 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