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建国初期的电影文学 1
一 电影文学的历史回顾与电影工作者的会师 1
二 建国初期电影文学创作概述 5
三 《武训传》的讨论及对其他影片的批评 18
四 一九五六年的“电影锣鼓” 25
五 张骏祥的电影创作理论与批评 31
六 新中国电影文学的“片头”之作 41
七 《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等剧作 57
八 《董存瑞》、《上甘岭》等剧作 73
九 历史题材和名著改编的电影剧作 85
十 风格多样化的电影剧本的产生 101
第二部分 探索中前进的电影文学 110
一 一九五七至一九六六年的电影文学概述 110
二 电影界反右和电影“大跃进” 119
三 提高艺术质量的要求和“新片展览月”的成就 127
四 艰难探索中前进的电影理论批评 131
五 故事片创作会议和艺术创新的讨论 137
六 关于反映阶级斗争和电影界的大批判 142
七 夏衍的电影文学理论和实践 145
八 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画卷 153
九 吴琼花等革命战士形象的成功塑造 160
十 民族风格的初步探索 172
十一 《林则徐》等历史题材作品的新突破 182
十二 农村题材的作品和李准的电影文学创作 193
十三 《农奴》等表现兄弟民族生活的作品 209
十四 《五朵金花》等喜剧性电影剧作 216
十五 题材风格多样化的新尝试 227
第三部分 “文艺凋零期”的电影文学 234
一 “凋零期”的电影界和电影文学创作 234
二 围绕《创业》、《海霞》所展开的斗争 253
三 《闪闪的红星》等电影剧作 261
第四部分 新时期的电影文学 286
一 新时期电影文学概观 286
二 电影界的拨乱反正和第二次影代会 309
三 调整党的文艺政策,改善党对电影的领导 317
四 陈荒煤的电影文学理论著述 327
五 复苏期的电影文学创作 333
六 反映现实生活作品的新追求 347
七 展示历史风貌的电影文学作品 358
八 优秀小说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 368
第五部分 我国的电视文学 392
一 电视文学发展的历史概述 392
二 电视文学优秀作品分析 420
三 关于电视文学深度的几个问题 453
【附录一】 建国以来故事片编目 475
【附录二】 我国电视文学剧本目录 530
后记 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