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能量生态学的概念 1
1.2 森林生态系统能量生态学研究概况 1
1.2.1 古代的萌芽阶段 1
1.2.2 借助于物理和地理学的研究初期 2
1.2.3 借助科学技术发展的研究中期 3
2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的冠层结构 5
1.2.4 生产力生态和生态系统能量研究时期 7
1.2.5 近期研究进展及展望 7
1.2.6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能量特征的研究概况 9
1.3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概况 11
1.3.1 南亚热带的范围及自然概况 11
1.3.2 南亚热带的主要研究点概况 11
1.3.3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进程 13
2.1 森林群落冠层结构的研究方法 15
2.1.1 叶面积指数的测定方法 15
2.1.5 枝下高及叶片大小 16
2.2.1 各森林群落叶面积指数的测定与比较 16
2.2 鼎湖山森林群落冠层结构分析 16
2.1.2 叶倾角的测量 16
2.1.4 枝角及枝的排列方向的测量 16
2.1.3 叶方位角的测量 16
2.2.2 群落演替过程中叶倾角的变化 19
2.2.3 枝下高与冠层厚 20
2.2.4 枝角 20
2.3.1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的垂直层次 21
2.3 南亚热带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的冠层结构比较 21
2.2.6 叶片大小等 21
2.2.5 叶和枝的方位 21
2.3.2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的叶面积指数比较 22
2.3.3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间距 22
2.3.4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的枝角 23
2.3.5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的叶和枝的方位 23
2.3.6 个体结构与群体结构 23
3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辐射能环境分析 24
3.1 辐射能环境的有关理论和方法 24
3.1.1 天文辐射的有关理论和计算方法 24
3.1.2 林冠上太阳辐射的有关理论和测定方法 26
3.2.1 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辐射能分析 28
3.2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辐射能分析 28
3.1.4 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能量环境特征 28
3.1.3 冠层内辐射强度的计算 28
3.2.2 鹤山各种人工森林生态系统辐射能分析 32
3.2.3 黑石顶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辐射能分析 35
3.2.4 南亚热带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辐射能比较 35
4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与初级生产力 36
4.1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与初级生产力的有关理论 36
4.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测定法 37
4.3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与初级生产力 37
4.3.1 鼎湖山森林群落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与初级生产力 37
4.3.2 鹤山森林群落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与初级生产力 41
4.4 影响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42
5.1.1 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群落活生物量的测定 43
5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的生物量 43
5.1 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43
5.1.2 森林群落内凋落物的研究方法 44
5.1.3 森林群落内枯倒木的研究方法 44
5.1.4 森林群落虫食量的研究方法 44
5.1.5 森林群落生物量年增量的计算方法 45
5.2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的生物量 45
5.2.1 鼎湖山森林群落的生物量 45
5.2.2 鹤山、小良和黑石顶各森林群落的生物量 57
6 南亚热带各森林群落优势植物的器官热值 63
6.1 植物器官热值的测定方法 63
6.2 南亚热带各森林群落植物器官的热值 64
6.2.1 鼎湖山各森林群落植物器官的热值 64
6.2.2 鹤山各森林群落植物器官的热值 71
6.2.3 黑石顶季风常绿阔叶林优势植物器官的热值 72
6.2.4 世界上不同地带植被的热值比较 73
7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的能量现存量、净固定量和光能利用效率 74
7.1 森林群落的能量现存量研究方法 74
7.2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的能量现存量 74
7.2.1 鼎湖山各森林群落的能量现存量 74
7.2.2 鹤山各人工林群落的能量现存量及净固定量 76
7.2.3 黑石顶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的能量现存量 78
7.3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的光能利用效率 78
8 南亚热带森林植被的热量平衡 81
8.1 热量平衡的理论和方法 81
8.1.1 热量平衡的有关理论 81
8.2.1 热量平衡的年变化 82
8.1.2 热量平衡的研究方法 82
8.2 鹤山南亚热带草坡的热量平衡 82
8.2.2 热量平衡的日变化 83
9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生产潜力的模拟研究 85
9.1 生产潜力的模拟理论与方法 85
9.1.1 参数模型 85
9.1.2 统计模型 86
9.2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生产潜力 87
10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能量学分析 89
10.1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演替模式 89
10.2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能量学分析 89
10.2.1 鼎湖山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生物量变化及其模拟 89
10.2.4 鼎湖山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它能量学指标的变化 91
10.2.3 鼎湖山群落演替过程中地被物贮存能量的变化 91
10.2.2 鼎湖山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生物量的累积率 91
11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 105
11.1 数据同化和分析方法 105
11.2 鼎湖山各群落的能量流动模型 105
11.3 黑石顶季风常绿阔叶林的能量流动模型 110
12 能量生态学若干基本问题 111
12.1 关于能量生态学的定义 111
12.2 群落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能量学基础 111
12.3 生物多样性的能量基础 112
12.4 天然林和人工林的能量生态学问题 112
参考文献 115
附录:主要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及所在章节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