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货币理论与中国金融问题》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炳生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60109004
  • 页数:319 页
图书介绍:李炳生(1938~),吉林长春人,现任吉林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理事。本书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货币职能、货币流通规律、社会总资本、信用形式、借贷资本再生产等理论结合中国金融的实际问题作了研究。

导论 1

第一章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与金融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7

第一节 价值的本质与金融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中的地位 18

一、价值是商品二因素之一,是无差别人类劳动在商品中单纯凝结 19

二、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的特征与金融在商品经济中的地位 23

三、价值是物掩盖着的社会生产关系与金融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26

第二节 马克思关于价值量的理论与银行对国民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 28

一、价值量的决定与银行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调节作用 29

二、价值量的变化与社会经济效益 36

三、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折算 38

第三节 价值形式及其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0

一、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辩证关系与经济增长 41

二、价值形式两极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42

三、价值形式的发展及其对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 48

第四节 价值规律的要求与金融调节 的内容 53

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及金融对商品经济的调节 54

二、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与信贷对技术革新的支持 57

三、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与金融对商品流通的调节 59

四、社会总劳动时间的分配与金融的宏观调节作用 62

第二章 马克思关于货币职能的理论与人民币的作用 67

第一节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价格 67

一、价值尺度的意义与人民币的价值尺度作用 68

二、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价格 71

第二节 货币流通手段职能与人民币的性质 76

一、商品形态的变化与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取得 77

二、货币形式的发展与人民币的性质 82

第三节 货币的贮藏职能与人民币的贮藏问题 87

一、货币贮藏职能的产生和发展 87

二、货币贮藏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90

三、关于人民币的贮藏职能问题 92

第四节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和信用的产生 95

一、支付手段的产生、特点及其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96

二、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和支付手段职能所包含的矛盾 99

三、信用货币的产生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信用货币 100

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货币是计划和核算的工具 103

第五节 充分利用货币职能的积极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 103

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货币是组织管理的工具 104

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货币是反映和监督的工具 105

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货币是协调国民经济发展的工具 106

一、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07

第三章 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论与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流通的调节 108

第一节 货币流通规律 108

一、货币流通的性质和范围 109

二、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 111

三、货币流通的数量与决定货币流通数量的因素 115

四、货币流通规律的表述和分析 118

第二节 货币流通的方针与货币流通的调节 122

一、社会主义国家应实行稳定币值与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货币方针 123

二、社会主义条件下货币流通的调节 127

第四章 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与我国信贷资金的筹集和供给 139

第一节 资本循环与货币运动的关系和社会主义信贷资金的筹集与供给 140

一、资本循环与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 141

二、资本、货币、借贷资本之间的关系与社会主义条件下信贷资金的筹集与供给 153

第二节 马克思关于资本周转的理论与社会主义条件下银行对企业资金的管理 167

二、马克思关于产业资本构成原理与社会主义企业资金构成 170

三、加强银行对企业资金的管理,提高社会主义企业资金效益 180

第五章 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与货币运动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187

一、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平衡关系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实现的条件 190

第一节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比例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 190

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条件下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条件 201

三、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203

第二节 社会再生产的补偿、积累与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 209

一、社会再生产中的补偿、消费、积累和后备 209

二、补偿与积累的比例和社会主义再生产 211

三、积累和消费的比例与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214

四、后备基金安排与社会主义再生产平衡运动的关系 218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货币的宏观调节作用 219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借贷资本性质特征的理论与社会主义条件下信用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的必然性 22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货币运动的关系 220

二、货币运动与宏观经济调节 226

第六章 马克思关于借贷资本或资本主义信用性质的理论与社会主义条件下信用的性质 228

一、借贷资本的形成及其一般属性 229

二、借贷资本的特点 231

三、社会主义信用产生的必然性及其性质 238

第二节 马克思利息理论与利息率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调节作用 245

一、借贷资本利息性质、来源与社会主义信用的利息性质 245

二、马克思关于借贷资本利息来源理论的意义与我国贷款利息在企业利润中扣除问题 252

三、利息率的决定与利率杠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253

第七章 马克思关于信用形式的理论与社会主义的信用的形式问题 266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商业信用的理论与我国商业信用票据化问题 266

一、马克思关于商业信用理论的基本内容 267

二、社会主义商业信用票据化问题 274

第二节 马克思关于银行信用的理论与我国银行制度的改革问题 280

一、马克思关于银行性质、特征的理论与我国银行制度的改革 280

二、马克思关于银行业务范围的理论与我国银行业务经营中的问题 288

第八章 马克思关于借贷资本或资本主义信用作用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302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信用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中作用的理论 302

一、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302

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信用作用的论述 310

第二节 马克思关于中央银行作用的理论与充分发挥我国人民银行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问题 313

一、马克思关于中央银行产生及其地位和作用的理论 313

二、充分发挥我国的中央银行——人民银行在宏观经济待理中的作用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