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地震沉积学提出的背景 1
1.2地震沉积学概念 1
1.3地震沉积学主要研究思路 4
1.4地震沉积学主要技术方法 6
1.4.1地震岩石学 6
1.4.2地震储层反演技术 6
1.4.3地震资料90°相位转换 8
1.4.4地层切片分析技术 8
1.4.5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9
1.4.6地震相分析技术 10
1.4.7地震波形聚类分析技术 12
1.4.8分频解释与时频分析技术 13
1.5地震沉积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第2章 地震沉积学研究基础 15
2.1地震反射波的基本理论 15
2.1.1地震波传播介质 15
2.1.2地层岩石的弹性模量 16
2.1.3地震波的形成与分类 17
2.1.4地震波传播的基本原理 20
2.2影响地震波振幅的主要因素 23
2.3影响地震波速度的主要地质因素 25
第3章 地震相分析 31
3.1地震相概念 31
3.1.1定义 31
3.1.2主要地震相参数及其地质意义 32
3.1.3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关系 36
3.1.4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 37
3.2地震相标志 38
3.2.1地震相或层序的外形 38
3.2.2内部反射结构 40
3.2.3动力学(dynamic)和运动学(kinetic)标志 44
3.2.4层序的顶、底接触关系 45
3.3主要沉积体的地震相特征 47
3.3.1陆相湖盆主要砂岩沉积体地震相特征 47
3.3.2碳酸盐岩构造形态、地质体的一般反射特征 54
3.4地震相分析方法 57
3.4.1地震相的特点 57
3.4.2地震相分析的思路 61
3.4.3基于地震地貌学的相划分法 62
3.5地震相图制作方法 62
第4章 地震属性及其地质含义 64
4.1地震属性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64
4.2地震属性的类型 65
4.3三维体属性提取 66
4.3.1道积分 66
4.3.2反射强度体 67
4.3.3相位体 68
4.3.4频率体 69
4.3.5地震体相似性检测 70
4.4地震层属性提取时窗选取 72
4.5地震反射层面属性提取 75
4.5.1振幅类 75
4.5.2复地震道统计类 79
4.5.3频谱分析类 83
4.5.4层序分析类 85
4.5.5相关性分析类 88
4.6地震属性的地质意义 90
第5章 地震波形聚类分析 92
5.1地震道波形聚类研究原理 93
5.1.1地震道分类技术基本原理 94
5.1.2地震道分类技术核心和技术特点 94
5.2地震波形聚类工作方法 95
5.3地震波形聚类实例分析 96
5.3.1油田基本概况 96
5.3.2研究区单井相分析 98
5.3.3波形聚类分析 101
5.3.4沉积相带划分 106
第6章 地震波阻抗反演与岩性预测 111
6.1地震波阻抗反演的主要类型 111
6.1.1相对波阻抗反演 112
6.1.2递归反演 113
6.1.3稀疏脉冲反演 115
6.1.4基于模型的反演 117
6.2常用几种地震反演方法技术 118
6.2.1递推反演(Seislog) 118
6.2.2地震岩性模拟(SLIM) 120
6.2.3模型约束反演——Strata反演 120
6.2.4地质统计学反演 121
6.2.5波阻抗多道地震反演(ISIS地震反演) 122
6.2.6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Jason地震反演) 125
6.3岩性预测 127
6.4波阻抗岩性预测实例 132
6.4.1研究区地质概况 132
6.4.2岩石物理分析 133
6.4.3测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 136
6.4.4岩性预测结果分析 140
第7章 分频技术 144
7.1分频解释技术的原理 144
7.2分频解释的数据要求及实现步骤 148
7.3分频技术应用 149
第8章 地震沉积学适用性 158
8.1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159
8.2对于90°相位转换技术应用的讨论 161
8.3分频技术的讨论 165
参考文献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