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史料序 1
例言 1
辛亥革命史料 第一篇 1
武昌首义 1
武昌首义以前革命之秘密机关 1
武昌革命总动员计划 61
武汉革命机关破坏,彭、刘、杨三烈士就义 63
武昌所驻新军 66
武昌新军举义,瑞澂逃走 70
新军占领武昌 81
黎元洪出任都督 81
民军占领汉口 88
民军占领汉阳 89
军政府之组织 90
军政府军队之扩充 94
黎元洪出任都督之文告 99
驻汉各国领事团严守中立 101
清政府派廕昌进兵武汉 104
清政府编配赴鄂之陆军 105
清政府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钦差大臣 106
袁世凯内阁 111
军政府对于武汉军事之布置 115
汉口之战 117
廕昌军未到汉口以前,瑞澂、张彪在汉口指挥残部 117
清军开到汉口 117
何锡蕃在汉口作战 119
张景良在汉口作战 130
清军攻入汉口玉带门街市 140
黄兴来武昌为总司令、到汉口作战 143
清军攻入汉口全市 145
清军焚烧汉口街市 146
民军退守汉阳 147
黄兴自汉口返武昌 149
汉阳之战 150
黄兴为战时总司令、登坛拜将 150
黄兴到汉阳接防备战 152
黄兴自汉阳反攻汉口 159
清军攻入汉阳 166
黄兴自汉阳返武昌去上海 184
海军归附 186
海军在上海者 190
海军在镇江者 191
派定海军总司令、部长、舰长 194
辛亥革命史料第二篇 195
各省响应武昌 195
张绍曾顿兵滦州 197
吴禄贞在石家庄被戕 202
湖南 以下据独立月日先后为大 清宣统三年九月初一 (公元一九一一年·十·二十二) 208
陕西 三年九月初一日 (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二日) 210
江西九江 三年九月初三日 (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四) 212
南昌 三年九月初十日 (一九一一年十月三十一) 213
山西 三年九月初八日 (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九) 215
云南 三年九月初九日 (一九一一年十月三十) 219
贵州 三年九月十四日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四) 221
江苏 上海 三年九月十四日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四日) 226
苏州 三年九月十五日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五) 228
常州 三年九月十日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五) 230
松江、清江 三年九月十六日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六) 230
镇江 三年九月十八日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八) 230
扬州 三年十月□□日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 231
南京 三年十月十三日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三日) 231
浙江 三年九月十四日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四日) 238
广西 三年九月十七日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七日) 240
安徽 三年九月十八日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242
福建 三年九月十九日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九日) 245
广东 三年九月十九日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九日) 247
山东 三年九月二十日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249
四川 重庆 三年十月初二日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251
万县 三年十月初四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 252
泸州 三年十月初五 (一九一一的十一月二十五) 252
资州 三年十月初六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 253
成都 三年十月初七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七) 255
直隶 滦州 中华民国元年一月三日 (?历十一月十五) 257
新疆 伊巩 元年一月九日 (?历十一月二十一) 259
未独立各省附 261
奉天 261
吉林 266
黑龙江 266
甘肃 宁夏 兰州 266
河南 267
清政府停战议和之动机 269
辛亥革命史料第三篇 269
南北议和 269
各方面之呼吁 271
袁世凯督师派员至鄂 278
南北协议由英使介绍 282
南北协议停战 283
协议中载澧监国摄政王退位 287
南北派代表议和 287
南北代表开议 290
召集临时国会解决国体 293
唐代表辞职袁伍直接电商 296
由国民会议进入清帝自行退位 297
以军用胁迫亲贵王公等 298
以内阁合词密奏 恫挟皇太后 299
以各处电奏迟位 胁迫清帝 299
以优待条件诱饵清室及满、蒙、回、藏 300
袁世凯被炸不中请假不入朝 302
退位中形式上讨论国会问题 303
段祺瑞等自前敌电请退位 304
良弼被炸死 307
辛亥革命史料 第四篇 309
清帝退位 309
召开御前会议自行颁布共和 309
袁世凯以全权与民军商酌退位条件 311
清帝退位 315
辛亥革命大事表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