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前言 1
第一章 原始社会 37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起源 37
一、人在自然界的位置 37
人与自然界 37
图表目录地质年代表 38
人类的前身——攀树的猿群 39
埃及古猿化石 40
二、人类在形成中 42
腊玛古猿 42
腊玛古猿头骨(按推想)复原图 46
肯尼亚古猿威氏种上下颌(KNM—FT46,45)复原图 46
形成中人使用天然工具的例证 47
上新世其他形成中人的化石材料 48
肯尼亚古猿犬齿与现代人及其他猿类犬齿之比较 48
人类发展的旁系——早、中更新世的南方古猿 50
南非各地南方古猿最初发现的年代及脑容量 51
南方古猿非洲种 52
南方古猿粗壮种 53
从猿到人脑腔之发展 56
原始群时代、蒙昧时代低级阶段 56
三、劳动创造人类 58
第二节原始公社制的发生与发展(旧石器时代蒙昧时代中级阶段) 62
旧石器(中石器)五个类型 63
一、完全形成的人之出现——早更新世旧石器文化 64
斯瓦特克兰司与斯特克方吞早更新世人类和石器 66
斯瓦特克兰司人、南方古猿粗壮种的脸部与下颌配合和互相配合 67
斯瓦特克兰司石器 68
斯瓦特克兰司人与南方古猿之比较 68
卢多尔夫湖东的早更新世人——KNM-ER1470号人和库彼弗拉石器文化 69
库彼弗拉早更新世石器 70
KNM-ER 1470号人头骨四面观 71
奥都威峡谷早更新世文化,能人 72
奥都威石器(早更新世) 73
奥都威人第24号(OH24)头骨的四面观 74
奥都威峡谷DK遗址熔岩块圈(人类最早的居址) 76
西南非洲奥昆巴木比人所建的窝棚 76
人类发展(人属与南方古猿属分途)示意图 78
血缘家族与原始公社制前期——前氏族公社之开始 79
二、中更新世的人类(直立人)和文化——日石器文化之发展 81
直立人(猿人)脑容量比较表 83
爪哇直立人81蓝田人、北京人82非洲和欧洲的直立人 84
奥都威峡谷石器(1970) 84
在肯尼亚卢多尔夫库彼弗拉发现的直立人KNM—ER3733(B)与南方古猿KNM—ER406(A)(正面观)(侧面观) 85
直立入的石器文化、用火 87
英国克拉克当发现的火烧法加工的长矛(半截) 88
前氏族公社向氏族公社过渡 89
三、智人 旧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 90
早期智人 90
斯坦海姆人(Steinheim)头骨模型 91
旧石器中期 92
沙尼达文化层次 93
沙尼达旧石器中期穆斯特文化 94
现代人 95
斯胡尔人(新智人) 96
旧石器晚期文化 98
旧石器晚期的石器 99
西欧旧石器晚期文化的分期和定年表(以法国为例) 100
氏族公社制的确立 100
原始社会史综合简表 102
一、转入全新世——中石器时代 103
第三节 由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石器时代向金属器时代过渡 原始公社制之解体) 103
马格尔莫斯文化 106
马格尔莫斯艺术 107
二、西亚农耕畜牧的开端、新石器时代 109
公元前10000—4300年之西亚 110
西亚原生植物(小麦、大麦)之分布 111
沙尼达、耶莫 112
西亚新石器文化表 113
耶利哥、沙塔尔·休于 114
哈孙纳、哈雷夫 115
氏族制度的全盛 116
三、人类文明之起源 118
埃利都出土的男性泥像 121
第二章 古代西亚 123
美索不达米亚低地地貌和早期居民地 124
第一节 苏美尔和阿卡德 128
一、苏美尔城邦 129
苏美尔初史时期 129
乌鲁克石膏瓶图刻 131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史有关的遗址 133
古苏美尔时期 138
早王朝时期的卡法伊神庙(复原图) 140
苏美尔社会经济与乌鲁卡基那改革 152
结语 164
阿卡德之兴亡 166
二、阿卡德王朝和乌尔第三王朝 166
乌尔第三王朝 171
第二节 巴比伦、亚述与波斯帝国(古代西亚奴隶制帝国) 176
伊新·拉尔沙时期 178
一、古巴比伦 178
巴比伦 180
汉谟拉比法典 182
加喜特巴比伦 187
巴比伦的解负令 187
伊新第二王朝和海国第二王朝 190
二、赫梯帝国 192
赫梯古王国 194
赫梯帝国 195
叙利亚(腓尼基) 198
三、叙利亚(腓尼基)与巴勒斯坦 198
巴勒斯坦 204
四、亚述帝国 210
古亚述(或亚述城公社) 210
中亚述(或古亚述帝国) 212
新亚述(或新亚述帝国) 215
五、新巴比伦 217
六、波斯帝国 219
埃兰 220
米底 222
波斯 223
第三节 塞琉古帝国和帕提亚帝国 229
一、塞琉古帝国 230
二、帕提亚帝国 233
第三章 古代埃及 236
第一节 尼罗河文明之起源 237
古代埃及和努比亚(一) 238
石器文化 238
一、巴达里文化——母系氏族社会 238
古代埃及和努比亚(二) 239
巴达里文化的发现与分布 240
尼罗河谷考古遗址与地质特点关系图解 241
铜石并用文化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242
涅伽达文化Ⅰ之发现与分布 244
二、涅伽达文化Ⅰ——氏族制度之解体 244
母系氏族社会 244
生产力的发展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245
军事民主制 248
涅伽达文化Ⅱ之起源 249
一、涅伽达文化Ⅱ——州的形成 249
第二节 埃及的奴隶制城邦——州的产生与发展 249
州的形成与殖民 250
王衔符号图 253
前王朝与早王朝时期殖民图 253
王冠与王衔 254
涅伽达1610号墓出土的有红冠图案的黑顶陶陶片复原图 254
涅伽达1610号墓出土的有红冠图案的黑顶陶陶片 254
涅伽达1546号墓出土的陶罐破片 256
州的联盟与争霸 257
帕勒摩石碑 258
战场调色板 259
蝎王权标头 260
蝎王权标头图刻 261
阶级关系:平民、贵族、奴隶 261
田凫图 262
二、早王朝时代的埃及 263
提斯王朝之开始征服与扩张 264
美尼斯与那尔迈瓶印(复原图) 265
那尔迈调色板之一面 266
那尔迈调色板之另一面 267
公牛击敌调色板 268
利比亚人贡赋调色板 269
登(乌萨菲)打败东方人 270
第一王朝第五王登之霸权 270
城邦时代之终结 272
贵族政治 274
哈谢海姆威的王衔 274
由州至帝国的过渡 276
一、统一帝国的开端——古王国时代的埃及 276
第三节 埃及帝国的形成及其全盛时代 276
社会经济与军事征服 278
阶级关系 279
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治的产生 283
金字塔 285
社会动乱与人民革命 287
二、第一次人民大起义与中王国时代的埃及 287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分化的加剧 291
奴隶、贫民大起义 294
三、第二次人民大起义与海克索斯人的统治 294
海克索斯人的统治 296
反海克索斯统治的解放成争 299
四、帝国的霸权、埃赫那吞的改革及其后的社会斗争 299
十八王朝对外侵略战争与军事霸国的形成 300
专制主义统治的加强与僧侣集团势力的发展 302
埃赫那吞的改革 304
僧侣集团势力之复活与斗争的继续 307
十九王朝侵略战争的继续与王权的衰落 309
利比亚·舍易斯王朝的统治 311
第四节 埃及帝国的衰落与波斯帝国的统治 311
一、利比亚·舍易斯时代 311
铁器时代的开始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313
种姓制度 314
土地兼并与债务奴役 315
二、波斯帝国的统治与埃及人民之反侵略斗争 318
第五节 希腊、罗马和拜占廷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322
一、托勒密埃及的政治、经济制度与各阶层人民的起义斗争 324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专制主义的统治 324
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 326
各阶层人民的起义斗争 331
二、罗马、拜占廷帝国统治时代埃及的奴隶制及其向封建制的过渡 333
罗马帝国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333
奴隶制的继续发展及其向封建制的过渡 334
埃及人民反罗马、拜占廷帝国统治的革命斗争 339
第四章 古代南亚 341
第一节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344
一、南亚文明史的开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范围和年代 344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主要遗址 345
二、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及其衰落 347
第二节 印度·雅利安人的王政时代和国家的产生 353
一、印度·雅利安人历史的分期和吠陀时代的社会性质 353
二、印度·雅利安人占据印度河、恒河流域 354
三、印度·雅利安人的部落组织和部落之间的战争 357
印度·雅利安人的部落组织——军事民主制 357
从十王之战到摩诃婆罗多大战 360
四、奴隶制和种姓制 362
五、印度·雅利安人国家的产生和婆罗门教的形成 365
印度·雅利安人国家的产生 365
婆罗门教 367
第三节 列国时代 369
一、十六国的分立和摩竭陀的称霸 369
乾陀罗 371
居萨罗 372
跋祗 372
摩竭陀 374
二、大城市的出现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375
三、人民大众的反抗斗争和反婆罗门各流派的兴起 380
四、早期佛教 387
早期佛教的阶级基础及其社会观 387
四谛说 391
第四节 帝国时代 394
一、统一的孔雀帝国的建立 394
城市 397
二、城市和村社 397
村社 398
三、王庄和私人大领地 402
四、奴隶制的全盛 405
五、种姓制的进一步发展 412
种姓与职业 412
种姓与婚姻 413
种姓与宗教 415
种姓与法权 415
种姓与种族 416
种姓与阶级 416
第五节 统一帝国的瓦解和奴隶制的解体 420
一、统一帝国的瓦解和贵霜的入侵与统治 420
二、大乘佛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东传我国 423
三、奴隶制的解体和封建关系的成长 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