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丁汝昌 1
一、甲午战争中丁汝昌是否忠实执行李鸿章的“避战保船”路线 1
二、对丁汝昌的总评价 2
马建忠 6
对马建忠历史地位的评价 6
韦昌辉 10
一、韦昌辉的民族成分及家庭出身 10
二、韦昌辉参加革命的动机 14
三、韦昌辉是不是反革命两面派 17
四、对韦昌辉的总评价 18
王金发 22
一、王金发在辛亥革命后的阶级属性 22
二、如何看待王金发向袁世凯政府投诚 23
方伯谦 26
方伯谦被杀是否是冤案 26
左宗棠 31
一、关于左宗棠镇压陕甘回民起义的评价 31
二、对左宗棠洋务思想的评价 34
三、对左宗棠洋务活动的评价 38
五、洪秀全是不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 40
四、左宗棠规复新疆有关问题的评价 42
五、对左宗棠的总评价 48
石达开 58
一、石达开的本人成分及其所代表的阶级 58
二、石达开与天京事变 59
三、关于石达开出走 63
四、大渡河覆军原因及其晚节评价 74
五、对石达开的总评价 82
叶名琛 87
一、对叶名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表现的评价 87
二、关于叶名琛被俘日期 89
丘逢甲 91
一、对丘逢甲抗日活动的评价 91
二、关于丘逢甲挟款回大陆问题 93
三、晚年的丘逢甲属于什么派 95
冯云山 98
一、对冯云山出狱后未指定代理人的看法 98
二、冯云山在领导集团内地位退居第四位的原因 99
三、对冯云山的总评价 101
冯桂芬 104
冯桂芬思想的阶级属性 104
光绪帝(载?) 112
一、光绪帝在甲午战争中的表现 112
二、光绪帝是否是维新派皇帝 114
三、对义和团运动时期光绪帝的评价 119
四、关于光绪帝的死因 122
朱执信 126
朱执信后期民主革命思想评价 126
朱红灯 129
朱红灯是否是初期义和团运动的主要领袖 129
许乃济 131
对许乃济弛禁主张的评价 131
一、如何看待汤化龙由立宪转向革命 133
汤化龙 133
二、汤化龙在湖北军政府时期的作用 134
三、武昌起义后汤化龙有无密电清廷表示效忠 136
一、对刘永福的总评价 138
刘永福 138
二、关于刘永福向日军提出议和的问题 140
刘师培 142
一、刘师培无政府主义思想的阶级属性 142
二、刘师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144
刘师复 146
刘师复无政府主义的评价 146
刘光第 148
关于刘光第在戊戌维新中的评价 148
刘步蟾 151
一、刘步蟾在黄海海战中是否擅自下令改变舰队阵形 151
二、对刘步蟾在黄海海战中的表现的评价 154
刘坤一 158
刘坤一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表现 158
一、刘铭传属于什么派 160
刘铭传 160
二、中法战争期间的刘铭传 162
三、刘铭传辞职的原因 171
孙中山 174
一、孙中山的家世及同盟会成立前的思想 174
二、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180
三、关于孙中山“让位”问题 189
四、关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 194
五、关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 202
六、关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204
七、孙中山哲学思想的性质 213
寿山 220
对寿山抗俄活动的评价 220
一、戊戌变法时期严复的评价 222
严复 222
二、戊戌政变以后至辛亥革命以前严复的评价 224
三、辛亥革命后严复的评价 227
四、严译《天演论》的主导思想评价 229
五、严复的哲学思想评价 231
六、对严复的总评价 233
杜文秀 236
一、杜文秀是否出卖祖国 236
二、杜文秀是否降清 239
对杨芳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表现的评价 241
杨芳 241
扬锐 243
关于杨锐在戊戌维新中的评价 243
一、对杨秀清代天父传言的评价 245
杨秀清 245
二、杨秀清“逼封万岁”问题 247
三、对杨秀清的总评价 254
杨深秀 260
一、对在戊戌维新运动中杨深秀的评价 260
二、杨深秀被杀害的原因 262
李开芳 264
李开芳冯官屯出降的真伪 264
李世贤 267
对李世贤攻取漳州之举的评价 267
李光久 269
在牛庄之役中李光久的表现 269
一、对李秀成在苏浙地区实行的经济政策评价 272
李秀成 272
二、关于李秀成的晚节 273
三、李秀成《自供》真伪问题 283
四、对李秀成的总评价 286
李秉衡 292
对李秉衡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的评价 292
李烈钧 294
如何看待李烈钧镇压江西会党的问题 294
李鸿章 297
一、对李鸿章洋务活动的评价 297
二、关于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评价 301
三、关于李鸿章对戊戌维新的态度的评价 305
四、对李鸿章外交活动的评价 307
五、关于李鸿章的死因 309
李提摩太 311
李提摩太在华活动是否反映英国政府侵华意向 311
吴大澂 313
对吴大澂在甲午战争中表现的评价 313
吴禄贞 316
一、吴禄贞的阶级属性 316
二、吴禄贞死于谁手 319
邹容 322
邹容革命排满思想评价 322
宋伯鲁 325
一、对宋伯鲁在戊戌变法中表现的评价 325
二、宋伯鲁对帝国主义的态度 326
三、宋伯鲁和洋务派的关系 327
宋教仁 329
一、宋教仁是不是二民主义 329
二、宋教仁评价 330
宋景诗 334
对宋景诗的评价 334
陆荣廷 336
一、陆荣廷是否加入同盟会 336
二、陆荣廷是怎样取得广西都督职位的 337
陈天华 338
一、陈天华有没有编订过同盟会的《革命方略》 338
二、陈天华是否曾被捕过 339
三、陈天华蹈海自杀的原因 340
四、《警世钟》、《猛回头》的写作年代 342
五、陈天华反清革命思想评价 343
六、陈天华“文明排外”思想的评价 344
七、陈天华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认识 346
八、陈天华社会历史观的性质 348
陈化成 351
陈化成是否参加厦门抗英之战 351
陈玉成 351
对陈玉成进军豫陕战略转移思想评价 353
一、陈其美是不是上海青帮大头目 356
陈其美 356
二、陈其美的评价 357
一、对陈宝箴在戊戌变法中表现的评价 361
陈宝箴 361
二、对陈宝箴支持办事务学堂、南学会的评价 363
陈承镕 366
陈承镕在天京事变中扮演什么角色 366
张謇 368
一、张謇的阶级属性 368
二、张謇对戊戌变法的态度 372
三、如何看待张謇由主张立宪到拥护共和的变化 374
四、张謇教育思想评价 377
张之洞 380
一、关于张之洞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的表现 380
二、对张之洞洋务事业的评价 382
三、对张之洞的代表作《劝学篇》的评价 385
对张乐行一生的评价 388
张乐行 388
张作霖 391
一、关于张作霖受抚的问题 391
二、张作霖是否接济过孙中山 392
三、关于张作霖被炸的原因 394
对张佩纶在中法战争中表现的评价 396
张佩纶 396
一、关于林则徐家庭出身问题 400
林则徐 400
二、关于林则徐和宣南诗社的关系问题 401
三、关于林则徐是否有民本主义思想问题 402
四、对林则徐民心可用思想的评价 403
五、对林则徐经济思想的评价 404
六、对林则徐爱国主义思想的评价 405
七、对林则徐禁烟策略的评价 406
八、对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作用的评价 407
九、对林则徐处理“回务”、“番务”的评价 408
十、关于林则徐的死因问题 410
罗大纲 413
罗大纲何时加入太平军 413
郑观应 415
郑观应思想的阶级属性 415
肃顺 419
肃顺是否是封建顽固派 419
胡以晃 420
胡以晃死于何时 420
胜保 424
一、胜保是否以武力参与辛酉政变 424
二、关于胜保的死因 425
段祺瑞 427
对段祺瑞在三次反帝制活动中表现的评价 427
秋瑾 430
一、秋瑾的生年 430
二、秋瑾入光复会、同盟会何者为先 434
三、秋瑾被捕时的表现 436
四、秋瑾诗歌评价 437
太平天国时期是否有洪大全其人 440
洪大全 440
洪仁玕 442
一、前期洪仁玕的政治态度 442
二、对洪仁玕的总评价 444
洪秀全 448
一、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确立时间 448
二、洪秀全的思想渊源 453
三、洪秀全是否有个革命哲学思想体系 456
四、如何看待洪秀全的反孔 458
六、洪秀全褒奖死去的杨秀清的原因 464
七、对洪秀全的总评价 467
聂士成 472
对聂士成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的评价 472
秦日纲 475
对秦日纲的总评价 475
袁世凯 478
一、袁世凯与北京政变的关系 478
二、袁世凯做皇帝的天数 479
翁同和 481
一、甲午战争中的翁同和评价 481
二、翁同和对戊戌变法的态度 483
三、翁同和被逐出京城的实际决定者 486
徐锡麟 489
一、徐锡麟的阶级属性 489
二、徐锡麟未入同盟会的原因 490
容闳 492
一、容闳是杏是我国第一个留学生 492
二、对容闳的总评价 493
郭嵩焘 499
对郭嵩焘历史地位的评价 499
海龄 502
一、关于海龄在镇江抗英的评价 502
二、关于海龄之死问题 503
唐才常 505
关于唐才常的政治派别从属问题 505
唐继尧 510
一、关于唐继尧率滇军入黔的评价 510
二、关于唐继尧在护国运动中的评价 511
陶成章 517
陶成章的阶级属性 517
盛宣怀 520
关于盛宣怀的评价 520
一、龚自珍的思想渊源 522
龚自珍 522
二、龚自珍思想的阶级属性 523
黄兴 526
一、黄兴和孙中山相识是谁介绍的 526
二、武昌起义后的黄兴评价 527
三、黄兴在旧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地位 530
黄生才 533
黄生才是否是北伐援军主帅 533
康有为 535
一、关于康有为思想体系的渊源及其评价 535
二、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与作用 539
三、对戊戌政变后康有为的政治态度的评价 545
四、关于康有为的《大同书》成书年代及其评价 548
五、康有为的哲学思想 558
六、康有为经济思想评价 563
七、对康有为的总评价 564
章太炎 569
一、章太炎思想的阶级属性 569
二、章太炎与《民报》宗旨 575
三、章太炎佛学思想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 576
四、章太炎文学语言观评价 579
五、章太炎与孙中山的关系 580
一、戊戌政变以前梁启超的评价问题 583
梁启超 583
二、戊戌政变后至1903年梁启超的评价问题 588
三、对1904年至辛亥革命前梁启超的评价 596
四、对辛亥革命以后梁启超评价 598
五、梁启超思想体系评价及其后期思想的阶级属性问题 605
六、对梁启超的史学评价 609
七、对梁启超的总评价 612
琦善 619
一、对琦善禁烟态度的评价 619
二、对琦善在鸦片战争中表现的评价 620
三、琦善是否与义律签订《穿鼻草约》 621
程德全 623
如何看待程德全宣布苏州和平光复之举 623
道光帝(旻宁) 625
一、道光帝何时下决心严禁鸦片的 625
二、道光帝对林则徐的态度 627
三、对道光帝在禁烟运动中地位和作用的评价 628
四、对道光帝在鸦片战争中表现的评价 630
曾纪泽 634
对曾纪泽外交活动的评价 634
对曾国藩洋务思想的评价 637
曾国藩 637
蒙得恩 639
对蒙得恩一生活动的评价 639
慧禧太后 642
一、慈禧修颐和园挪用多少海军军费 642
二、在义和团运动期间慈禧对外宣战的原因 642
蔡锷 645
一、辛亥革命前蔡锷的政治态度 645
二、关于蔡锷与辛亥云南起义 648
三、关于蔡锷对待滇西起义的态度的评价 652
四、关于蔡锷派滇军入川、入黔问题 653
五、辛亥革命后蔡锷对袁世凯的态度 656
六、关于蔡锷与护国战争的问题 658
七、关于蔡锷的党藉问题 663
八、对蔡锷的总评价 666
蔡元培 673
蔡元培教育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评价 673
毓贤 675
对义和团运动期间的毓贤的评价 675
一、关于僧格林沁发迹问题 678
二、对僧格林沁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功过评价 678
僧格林沁 678
谭廷闿 681
谭延闿对辛亥革命的态度 681
谭嗣同 683
一、谭嗣同政治思想评价 683
二、谭嗣同哲学思想评价 687
三、谭嗣同佛学思想评价 694
四、关于谭嗣同不肯出亡的原因 696
五、关于谭嗣同狱中题壁诗解 699
一、如何看待黎元洪被推为都督这一事件 702
黎元洪 702
二、黎元洪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 704
三、黎元洪的阶级属性 706
潘鼎新 710
如何看待潘鼎新在中法战争中的表现 710
穆彰阿 713
穆彰阿是否是弛禁派、投降派的首领 713
魏源 716
一、魏源思想的阶级基础 716
二、魏源与太平天国的关系 721
三、魏源与《洋艘征抚记》*723++后记 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