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3
针灸玉龙经 3
1.中风 4
2.口眼?斜 4
3.头风 5
4.偏正头风 6
5.头风痰饮 6
6.头项强痛 7
7.牙疼(附呕吐) 7
9.鼻渊 8
8.乳鹅 8
10.不闻香臭 9
11.眉目间痛 9
12.心痛 10
13.三焦 10
14.上焦热(附心虚胆寒) 11
15.痴呆 11
16.目赤 12
17.目病隐涩 12
19.目烂 13
18.目热 13
20.目昏 14
21.耳聋(附红肿生疮) 14
22.聋、疬 14
23.喑哑 15
24.痰嗽喘急 15
25.咳嗽腰痛(附黄疸) 16
26.伤风 16
27.咳嗽,鼻流清涕 17
28.喘 17
31.口气 18
29.气喘 18
30.哮喘,痰嗽 18
32.气满 19
33.气(附心闷、手生疮) 19
34.肩肿痛 20
35.肘挛筋痛 20
36.又 21
37.臂痛 21
38.肩背痛 22
39.虚 22
41.胆寒心惊,鬼交白浊 23
40.虚弱夜起 23
42.劳证 24
43.盗汗 25
44.肾虚腰痛 25
45.腰脊强痛 25
46.手腕疼 26
47.臂腕痛 26
48.虚烦 27
49.腹中气块 27
51.吹乳 28
50.腹痛 28
52.白带 29
53.脾疾翻胃 29
54.腿风 30
55.膝腿无力 30
56.腿痛 31
57.膝风 32
58.脚气 33
59.脚肿 33
60.脚背痛 34
61.脚疾 34
63.时疫疟疾 35
62.疟疾 35
65.痔瘘 36
64.?疠 36
66.大便闭塞 37
67.身痛 37
68.惊痛 38
69.水肿 38
70.疝痛 39
71.又 39
72.又 40
73.痔漏 41
75.伤寒 42
74.泄泻 42
76.伤寒过经 43
77.脚细筋疼 43
78.牙疼 44
79.心腹满痛(附半身麻痹、手足不仁) 44
80.头胸痛,呕吐痃(眩)晕 44
81.小肠疝气连腹痛 45
82.脾胃虚弱 45
83.臂细筋寒骨痛 46
穴法歌(穴法相应三十七穴) 46
[附]玉龙赋 51
[评析] 54
注解《标幽赋》 55
[评析] 72
天星十一穴歌诀 73
1.三里 76
2.内庭 77
3.曲池 78
4.合谷 79
5.委中 80
6.承山 81
7.昆仑 82
8.环眺 83
9.阳陵 84
10.通里 85
11.列缺 86
[评析] 86
人神尻神歌诀 86
[评析] 89
六十六穴治证 91
辛 手太阴肺经 91
庚 手阳明大肠经 92
丁 手少阴心之经 94
丙 手太阳小肠经 95
乙 手厥阴心包经 97
甲 手少阳三焦经 98
乙 足厥阴肝之经 99
甲 足少阳胆之经 101
己 足太阴脾之经 103
戊 足阳明胃之经 104
癸 足少阴肾之经 105
壬 足太阳膀胱经 107
[评析] 109
流注 109
[评析] 114
针灸歌 121
又歌 126
[评析] 129
灸法杂抄切要 130
飞腾八法 131
[评析] 133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后序 136
四库全书《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提要 136
[评析] 138
神应经 145
重刊《神应经》序(韩继禧) 145
《神应经》序(朱权) 146
梓桑君针道传宗图 149
【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51
百穴法歌 154
折量法 159
补泻手法 162
穴法图 165
盘石金直刺秘传 177
灸四花穴法 186
诸风部 189
伤寒部 191
痰喘咳嗽部 192
诸般积聚部 194
腹痛胀满部 196
心脾胃部 197
心邪癫狂部 200
霍乱部 203
疟疾部 204
肿胀部(附红痒、黄疸) 205
汗部 206
痹厥部 207
肠痔大便部 208
阴疝小便部 209
头面部 212
头面部 212
咽喉部 214
咽喉部 214
耳目部 215
鼻口部 217
胸背胁部 219
手足腰腋部 221
妇人部 225
小儿部 228
疮毒部 230
杂病部 231
逐日人神所在 232
附篇 235
一、痛疸八穴灸法(日本) 235
二、《天元太乙歌》与《席弘赋》对比 236
三、长桑君天星秘诀歌》评析 242
四、席弘针灸学派与《神应经》等著作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