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煤的外表特征和生成过程 6
第一节 固体燃料的种类及主要特征 6
第二节 腐植煤的外表特征 6
第三节 腐植煤的生成过程 8
第二章 煤的岩相组成 20
第一节 研究煤岩组成的意义相方法 20
第二节 宏观煤岩组成和它们的物理性质 21
第三节 煤岩的显微组成 24
第四节 显微组分的分类和命名 31
第五节 煤岩显微组分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质 39
第六节 煤岩学研究在煤田地质和煤的加工利用中的应用 43
第三章 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46
第一节 煤的工业分析 46
第二节 煤的元素分析 57
第三节 煤的发热量 68
第四节 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和基准换算 70
第一节 煤的空间结构性质 73
第四章 煤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 73
第二节 煤的光学性质 79
第三节 煤的电、磁性质 83
第四节 煤的机械性质和热性质 88
第五节 煤的溶剂抽提性质 92
第五章 煤的化学性质 97
第一节 煤的氧化 97
第二节 煤的加氢 107
第三节 煤的其它化学反应 116
第六章 煤的分子结构 122
第一节 煤的基本结构单元 122
第二节 煤的分子量 129
第三节 煤中的低分子化合物 135
第四节 煤的分子结构类型 136
第七章 泥炭和褐煤的化学和利用 142
第一节 泥炭的化学 142
第二节 泥炭的利用 146
第三节 褐煤的化学 149
第四节 褐煤蜡和泥炭蜡的化学和利用 153
第五节 腐植酸的化学和利用 156
第八章 煤的热解和粘结、成焦 171
第一节 煤的热解过程 171
第二节 煤热解的影响因素 175
第三节 煤的热解动力学 182
第四节 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标及测定方法 186
第五节 煤的粘结和成焦机理与配煤 193
第六节 煤热解新工艺 203
第九章 煤的分类 208
第一节 煤的分类指标 209
第二节 硬煤和褐煤的国际分类 212
第三节 我国煤炭的分类 215
第四节 各类煤种的利用途径 219
第十章 煤焦油化学 220
第一节 煤焦油的化学组成 220
第二节 煤焦油中主要组分的来源及分离 226
第三节 煤焦油各个馏分的化学和利用 228
第四节 煤焦油油类的组成、性质及利用 232
第五节 高温煤焦油沥青化学 234
第六节 煤焦油研究及其加工利用的新动向 237
第十一章 高碳物料化学 240
第一节 炭素材料的种类、用途和重要性 241
第二节 炭化和石墨化过程 243
第三节 炭和石墨制品的常规生产法和以煤类为原料的直接生产法 248
第四节 几种炭素制品的生产方法 254
第五节 活性炭的性质、品种和用途 257
第六节 活性炭的吸附特性 260
第七节 活性炭的生产 263
第八节 活化煤、活化焦和炭质分子筛 266
第九节 炭黑的特性、用途、品种和制造方法 267
第十二章 煤炭能源化学基础 269
第一节 煤的燃烧 269
第二节 煤的气化 273
第三节 煤的液化 281
附录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