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工作的组织和进行 1
1-1 计算工作开始前的准备 1
1-2 计算工作的检查 1
1-3 计算中数值的凑整规则 2
1-4 计算机的定位和使用中的一些技巧问题 4
1-5 计算员的基本要求 5
1-6 计算资料的整理与装订 6
第二章 方位角和基线测量的计算 8
2-1 概述 8
2-2 时的概念 8
2-3 时的换算 9
2-4 观测恒星高度测定表差的计算 10
2-6 太阳高度法求方位角的计算 14
2-5 太阳等高法求方位角的计算 14
2-7 北极星任意时角法测定方位角的计算 18
2-8 等时角法测定方位角的计算 21
2-9 子午线收敛角的计算 24
2-10 经鉴定的普通钢尺丈量长度的计算 26
2-11 基线测量外业手簿的检查 27
2-12 基线测量的计算 28
2-13 折基线的计算 33
2-14 基线测量的精度评定 35
第三章 三角测量的概算 37
3-1 概述 37
3-2 三角测量外业手簿的检查 37
3-3 三角测量测站平差 38
3-4 三角形概算及近似坐标的计算 40
3-5 测站点归心改正及照准点归心改正计算 45
3-6 方向改化和球面角超的计算 50
3-7 水平方向整理 53
第四章 三角网按条件观测平差 54
4-1 基本概念 54
4-2 条件方程式的种类 55
4-3 如何确定和选择条件方程式 61
4-4 条件方程式自由项的容许值 66
4-5 根据条件方程式组成法方程式 67
4-6 法方程式的解算 68
4-7 平差值权函数式的列法 70
4-8 平差值函数的中误差计算 73
4-9 三角网按条件观测平差的计算步骤 75
4-10 平差中的取位及注意事项 76
4-11 三角网按条件观测平差算例(方向平差) 77
4-12 三角网按条件观测平差算例(角度平差) 85
4-13 按不等权观测的基线网平差 89
4-14 克吕格两组平差 93
4-15 克吕格两组平差法算例 96
4-16 逐一分组平差 102
4-17 逐一分组平差算例 107
第五章 典型图形平差 114
5-1 概述 114
5-2 一点插入固定角内的平差 114
5-3 两点插入一角内的平差 116
5-4 一点插入三角形内(或外)的平差 120
5-5 四边形内插入一点的平差 125
5-6 三角形内外各插一点和相邻两三角形内插入两点的平差 129
5-7 三角形内一次插入三点的平差 133
5-8 线形三角锁的严密平差 141
第六章 三角网按间接观测平差 152
6-1 概述 152
6-2 方向变动和坐标变动的关系 152
6-3 误差方程式的组成 153
6-4 应用史赖伯第三法则消去定向改正数 154
6-5 间接观测方向平差的计算步骤 155
6-6 三角网按间接观测方向平差算例 157
6-7 史赖伯法则在三角网按间接观测平差中的应用 162
6-8 按角度进行三角网间接观测平差 165
6-9 按间接观测角平差的计算步骤 166
6-10 三角网按间接观测角平差算例 168
6-11 用逐渐趋近法解法方程式 176
6-12 前方交会角平差算例 179
第七章 近似平差 182
7-1 概述 182
7-2 多边中心形(或半网形)的近似平差 182
7-3 单三角锁的近似平差 184
7-4 四边形的近似平差 188
7-5 线形锁的近似平差 189
第八章 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计算 198
8-1 概述 198
8-2 水准测量外业手簿的检查 198
8-3 水准测量高差表的编制和精度评定 199
8-4 水准路线权的确定 202
8-5 水准网按条件观测平差 203
8-6 水准网按间接观测平差 207
8-7 等权代替法平差 213
8-8 结点平差(逐渐趋近法) 218
8-9 选环逐渐趋近法平差 220
8-10 多边形平差(解析法) 227
8-11 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 231
第九章 导线(小三角)及解析图根点计算 234
9-1 附合量距导线的简略平差和计算 234
9-2 导线网的平差计算 237
9-3 视差导线及旁点交会导线 241
9-4 单一曲折导线的严密平差 248
9-5 单一直伸导线的严密平差 256
9-6 测角中误差m?和量距偶然影响系数μ的计算 259
9-7 图根线形锁的计算 264
9-8 几种交会点的计算 267
10-1 由地理坐标求高斯克吕格平面坐标及其反算 276
第十章 坐标换带计算和坐标换算 276
10-2 从一带到相邻带的高斯坐标变换 280
10-3 应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平面坐标换算 282
附录 290
附录1 三角测量几种图形的精度估算表 290
附录2 (a)、(b)系数表 297
附录3 归心改正数计算用表 304
附录4 lg? 313
附表5 子午线收敛角系数表 322
附录6 我国旧有各水准起算基准面与黄海平均海水面的关系 323
附录7 卯酉圈曲率半径(N)、子午圈曲率半径(M)、平均曲率半径(R)、纬圈半径(r)的数值及其对数表 324
附录8 计算球面角超、方向改化、距离改化所需的fm、fn表 330
附录9 曲率半径计算用表 331
附录10 测量计算单位名称表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