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一、小说艺术的特征 12
二、小说的虚构和生活真实 18
(一)“澄怀格物”--作家必须研究生活 19
(二)“不说鬼神怪异之事”--反对内容的荒诞离奇 23
(三)“写极骇人之事”、“用极近人之笔”--反对神化英雄人物 25
(四)“科诨,文章之恶道也”--反对脱离实际的低级趣味 28
(五)“鸾胶续弦”--泯去巧合痕迹 29
(一)“谁谓稗史无劝惩乎”--小说的社会作用 34
三、小说的社会作用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4
(二)“愤天下小视其道”--为小说争一席地位 36
四、小说的创作动机 41
五、小说的创作过程 48
(一)“亲动心”和联想--小说的艺术构思 48
(二)“不期然而然”及其他--小说创作中的传达 55
(三)“文成于难”--小说创作的艰苦性 60
六、典型性格和环境 64
(一)“写一百八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艺术形象的个性 65
(二)“任凭提起一个,都似旧时熟识”--艺术形象的共性 72
(三)“不见可欲,其心不乱”--艺术形象和环境的关系 76
(一)“层次波折”,“细妙入神”--人物的行为动作描写 78
七、人物形象的刻画及其他 78
(二)画出形状、顾盼、性格、心地来--人物的肖像描写 82
(三)“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人物的对话 86
(四)“借勺水兴洪波”--陪衬人物的描写 92
(五)“人销陨在花里边”和“花销陨到人里边”--环境景物描写 95
(六)“分寸都出”与“微而著”--细节描写 102
(七)“背面敷粉”和“染叶衬花”--对比和衬托 105
(八)“不更从宋江边走来,却竟从婆娘边听去”--视点的变化 108
八、情节和结构 113
(一)“文生情、情生文”--性格与情节的关系 113
(二)“险故妙,险绝故妙绝”--情节的惊险性 118
(三)“绛云在霄,申卷万象”--情节的曲折性 122
(四)“山摇地撼”和“柳丝花朵”--情节的节奏变化 128
(五)“始于青萍之末,盛于土囊之口”--情节的完整性 131
(六)“二千余纸,只是一篇文字”--小说的结构 137
九、小说的语言 142
十、小说的阅读和欣赏 149
(一)“文者见之谓之文,淫者见之谓之淫”--小说欣赏的主观性 149
(二)于“无字句处”读出字句来--小说欣赏中的想象活动 151
(三)不肯“看破寓言”和并非“真有此事”--小说欣赏中的幻觉 155
(四)寻出“笔墨之外”的“褒贬”--小说欣赏中的审美探究 157
(五)“以惊吓为快活”--小说欣赏中的情感活动 159
附: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