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研究 2
二、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性质 7
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经济学说的关系 11
四、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哲学、逻辑学的关系 15
五、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数学、现代系统论的关系 21
六、研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意义 26
七、研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方法及本书的体系设想 32
第一篇 历史沿革 41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初级形态 41
一、重商主义的经验总结法 41
二、配第的归纳法 46
三、魁奈的演绎法 51
四、斯密的二重方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6
第二章 系统抽象法的形成和发展 63
一、从斯密到马克思之间抽象法的进展 63
二、马克思研究方法的演进 74
三、马克思系统抽象法的主体内容 79
四、恩格斯对系统抽象法的贡献 91
五、第二国际理论家对系统抽象法的运用 95
六、列宁对系统抽象法的丰富和发展 99
七、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的演变 103
第三章 现象描述法的形成和演化 109
一、萨伊对斯密现象描述法的延伸 109
二、早期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14
三、心理学派的方法 124
四、数理学派的方法 131
五、从历史学派到制度学派 138
六、凯恩斯“革命”及凯恩斯学派的方法 146
七、新经济自由主义者的方法 152
八、经济计量学的方法 159
第二篇 基本问题 170
第四章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层次 170
一、经济矛盾的系统性 171
二、如何规定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176
三、政治经济学的功能与结构 182
四、“广义政治经济学”和“狭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189
五、政治经济学的国度性 195
第五章 系统研究和专题研究 199
一、确定研究角度和选择研究范围 199
二、系统研究 203
三、专题研究 207
四、系统研究与专题研究的统 210
第六章 政治经济学方法的系统性及现代系统论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应用 217
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的系统性及其主体地位 217
二、现代系统论的性质及其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应用 223
三、在坚持系统抽象法的基础上,吸收和运用现代系统论方法 228
第七章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234
一、定性研究的主体地位 234
二、定量研究的作用 238
三、数学方法的运用 242
四、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统一 247
第八章 揭示本质说明现象 253
一、经济现象的客观性与可感知性 253
二、本质是现象间的内在联系 258
三、系统抽象法就是揭示本质,说明现象的方法 262
第九章 现实、历史与“应该” 267
一、现实是研究的着眼点和立脚点 267
二、研究历史的现实意义 272
三、不应该忽视的“应该”问题 277
四、现实与历史和“应该”的统一 281
第三篇 一般原则 289
第十章 从实际出发,详细占有材料 289
一、“从实际出发”并非简单的口号 289
二、科学的批判态度 295
三、详细占有材料的意义 300
四、材料的收集和占有 305
第十一章 实证基础上的抽象,抽象过程中的实证 310
一、人为的障碍:实证与抽象的对立 310
二、实证与抽象在系统研究中的统 314
三、在实证基础上的抽象 320
四、在系统抽象过程中的实证 323
第十二章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327
一、逻辑是历史的集中反映 327
二、逻辑的能动性和相对独立性 332
三、以逻辑的系统揭示历史的规律 336
四、逻辑是思想史的概括和发展 339
第四篇 概念运动 347
第十三章 概念运动的主导作用 347
一、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集中表现为概念的运动过程 347
二、政治经济学概念是经济矛盾的概括反映 353
三、概念对各思维形式的凝结 357
四、突出概念主导作用的意义 363
第十四章 概念的规定 369
一、政治经济学概念的种类和层次 369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74
三、规定概念的程序 379
四、“借用”概念问题 387
第十五章 概念的展开 392
一、展开概念的作用 392
二、展开概念的程序 398
三、概念展开的连锁反应 402
四、概念展开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07
第十六章 概念的改造和完善 412
一、概念改造和完善的统一及其意义 412
二、对以前概念的批判 416
三、新现象材料的充实和概括 420
四、内涵的精确和外延的再确定 424
第十七章 概念的转化 430
一、概念转化的意义 430
二、概念转化的客观依据和原则 434
三、从具体到抽象的概念转化 438
四、从抽象到具体的概念转化 443
第五篇 论述体系 451
第十八章 论述体系在方法论中的地位及其原则 451
一、概念运动的集中体现 451
二、对客观经济规律的系统反映 455
三、论述体系与论述过程 459
四、概念在论述体系中的有机存在 464
第十九章 概念在论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469
一、核心概念扬 469
二、主体概念 473
三、前导性概念 476
四、辅助性概念 478
五、各类概念在论述体系中的统一 480
第二十章 论题体系 485
一、论题体系的基本形式 485
二、单一性论题体系 489
三、集合性论题体系 493
第二十一章 学科体系 498
一、论题体系的有机组合 498
三、学科体系的演绎性及其层次 503
三、建立学科体系的条件 507
四、形成中的各学科体系的融合 512
第六篇 理论发展 519
第二十二章 概念运动和论述体系的统一及其总体化 519
一、概念运动与论述体系的统一 520
二、研究过程的集合与总体化 524
三、研究与接受的辩证统一 528
第二十三章 假说阶段 533
一、假说阶段的特点及其意义 533
二、假说的形成及其内容 538
三、假说的验证、充实和发展 543
第二十四章 理论的形成和演进 547
一、理论与假说的联系和区别 547
二、社会认可和实践检验 550
三、从假说向理论的过渡 555
四、理论的形成和充实、发展 560
第七篇 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方法问题 568
第二十五章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及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568
一、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 569
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572
三、教条主义是中国政治经济学方法中的要害 578
四、“食洋不化”和“条陈经济学” 583
第二十六章 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必要性和方法论依据 588
一、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必要性 582
二、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涵义与方法论依据 593
三、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600
第二十七章 系统抽象法对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指导 607
一、系统抽象法的具体化 607
二、从实际概括理论,而不是“理论联系实际” 611
三、对方法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 615
四、以概念运动为主导 620
第二十八章 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逻辑与历史统一 626
一、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研究中国经济史 626
二、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逻辑必然性 630
三、与外国政治经济学史的必然联系 634
第二十九章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639
一、体系论争中的教训 639
二、注重思想和观念的形成与充实 642
三、创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假说体系 645
四、向理论体系的过渡和升华 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