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通鉴 1840-1949 戊戌维新与义和团运动 4》PDF下载

  • 购买积分:2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戴逸,郭大松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市:红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800687228
  • 页数:1164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2

第一篇 总论 2

一、甲午战后的中国社会 2

(一)西方列强阴谋瓜分中国 2

(二)清朝政府统治内外交困 5

(三)各派力量探求救亡之路 7

二、维新运动的兴起和高涨 9

(一)康有为不懈求索终成维新领袖 9

(二)维新派广泛活动大造变法声势 12

(三)开明官僚参与,维新运动掀高潮 16

三、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18

(一)光绪皇帝诏定国是百日维新 18

(二)守旧势力阻挠维新思想传播 20

(三)新旧对垒干扰变法新政推行 22

(四)戊戌政变取消百日新政措施 24

四、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 26

(一)德国入侵山东民族矛盾加剧 26

(二)官怨民忿齐鲁之乡“扶清灭洋” 28

(一)守旧派废帝立储受阻力主“联拳抗洋” 30

五、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 30

(二)义和团“扶清灭洋”烽火席卷北部中国 32

(三)民众“扶清灭洋”与统治阶级保国自强 34

六、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37

(一)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37

(二)清朝中央对外宣战 39

(三)地方督抚东南互保 41

(四)军民抗击八国联军 43

(五)中外媾和辛丑定约 45

七、不同救亡之路的历史评价 46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47

(二)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地位 47

第二篇 重大事件 49

一、康有为首次上书清帝 49

二、梁启超师事康有为 50

三、康有为万木草堂聚徒讲学 51

四、康有为撰《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 53

五、严复译刊《天演论》 56

六、公车上书 57

七、三国干涉还辽 59

八、列强侵华新手段——政治借款 61

九、康有为三上清帝书 63

十、康有为四上清帝书 64

十一、《万国公报》创刊 65

十二、强学会与《强学报》 67

十三、李鸿章订《中俄密约》 68

十四、《时务报》风行海内 69

十五、谭嗣同闭户养心著《仁学》 71

十六、时务学堂与南学会 73

十七、开民智——严复创办《国闻报》 75

十八、巨野教案 76

十九、瓜分危机 割地狂潮 77

二十、伯都讷教案 79

二十一、沂州教案 79

二十二、周汉反教案 80

二十三、办报热潮 81

二十四、各种学会创办 82

二十五、康有为五上清帝书 83

二十六、五大臣问话 84

二十七、“统筹大局”——康有为六上清帝书 85

二十八、颁行“昭信股票” 86

二十九、康有为七上清帝书 87

三十、永安教案 88

三十一、保国会始末 89

三十二、余栋臣起义 91

三十三、高密反筑路事件 92

三十四、光绪下诏定国是 93

三十五、百日维新 94

三十六、翁同龢开缺回籍 96

三十七、“专折奏事” 97

三十八、光绪斥革礼部六堂官 98

三十九、谭嗣同夜访袁世凯 99

四十、戊戌政变 101

四十一、六君子血洒菜市口 102

四十二、博罗教案 103

四十三、平原起义 104

四十四、袁世凯巡抚山东 106

四十五、卜克斯之死 107

四十七、朝阳教案 108

四十六、己亥建储 108

四十八、昆明教案 109

四十九、义和团占据涿州 110

五十、涞水之战 111

五十一、刚毅奉旨“宣谕”义和团 112

五十二、杉山彬事件 113

五十三、“使馆卫队”进京 114

五十四、津芦线毁路斗争 115

五十五、围攻使馆 117

五十六、攻打西什库教堂 119

五十七、御前会议 120

五十八、大沽口炮台之战 122

五十九、载漪与迫令“归政”照会 123

六十、克林德事件 124

六十一、抗击西摩联军 125

六十二、紫竹林激战 127

六十三、敏贤诱杀洋人 129

六十四、清政府对外宣战 130

六十五、天津机器东局之战 132

六十七、东南互保 133

六十六、天津机器西局之战 133

六十八、聂士成八里台为国捐躯 134

六十九、南阳教案 135

七十、燕子砭教案 136

七十一、塔拉特旗教案 137

七十二、景州教案 137

七十三、衢州教案 138

七十四、诸暨教案 138

七十五、海兰泡大屠杀 139

七十六、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140

七十七、天津城攻防战 141

七十八、侵华联军设立“天津都统衙门” 142

七十九、瑷珲保卫战 143

八十、齐齐哈尔保卫战 144

八十一、三边抗俄 145

八十二、辽海保卫战 146

八十三、清廷诛杀五大臣 147

八十四、李秉衡张家湾殉国 148

八十五、北京城攻防战 149

八十六、王懿荣举家殉难 151

八十七、珍妃之死 152

八十八、清廷西巡 153

八十九、八国联军亵渎紫禁城 155

九十、八国联军对京城的分区占领与“管理北京委员会” 155

九十一、联军南侵保定 157

九十二、联军北犯张家口 159

九十三、联军西进直晋边界 160

九十四、联军争夺山海关和秦皇岛 161

九十五、忠义军抗俄 163

九十六、议和代表之争 164

九十七、撤军撤使之争 166

九十八、惩办“祸首” 167

九十九、中俄收交东三省谈判 169

第三篇 典章制度 171

一、法律·法规 171

(一)定国是诏 171

(二)改试策论 171

(六)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172

(五)令改书院为学校、奖励绅民兴学 172

(三)饬振兴农务、广译外洋农学诸书 172

(四)奖赏士农著作新书及创作新法 172

(七)诏举经济特科 173

(八)裁兵练军、力行保甲、整顿厘金 174

(九)变通科举章程 174

(十)删改旧例 174

(十一)优奖创制新法 174

(十六)裁撤中央与地方闲散衙门 175

(十五)令各省设立商会 175

(十四)诏废朝考 175

(十三)劝办华侨学堂 175

(十二)劝办中小学堂 175

(十七)命各省速设农工商分局 176

(十八)命筹设茶务学堂及蚕桑公院 176

(十九)命京师及各口岸速设邮政分局 176

(二十)诏许旗人经营商业 176

(二)官书局 177

(一)新建陆军 177

二、制度与机构设置 177

(二十一)诏编预算 177

(三)铁路总公司 178

(四)商务印书馆 178

(五)通艺学堂 179

(六)湖北武备学堂 179

(七)上海不缠足会 179

(八)中国通商银行 180

(九)大同译书局 180

(十二)矿务铁路总局 181

(十)京师大学堂 181

(十一)力行保甲 181

(十三)农工商总局 182

(十四)编译学堂 182

(十五)开懋勤殿 182

(十六)义和拳 183

(十七)梅花拳 183

(十九)神拳会 184

(二十)红拳会 184

(十八)大刀会 184

(二十一)金钟罩 185

(二十二)民团 185

(二十三)红灯照 186

(二十四)请神附体 186

(二十五)喝符念咒 186

(二十六)教分文武 187

(二十七)坛 187

(二)《胶澳租界条约》 188

(一)《中俄密约》 188

三、中外约章 188

(三)《旅大租地条约》 189

(四)《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189

(五)《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89

(六)《订租威海卫专条》 190

(七)《广州湾租界条约》 190

(八)《辛丑条约》 191

第四篇 思想文化 193

一、“以复古为解放”——康有为“以古切今”的经学思想 193

二、“悟大小齐同之理”——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203

三、“变法成天下之治”——康有为的维新政纲 211

四、“变亦变,不变亦变”——梁启超“变法图存”思想 217

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严复“致力于译述以警世” 222

六、“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严复的“三民”思想 228

七、“冲决网罗”——晚清思想界的彗星谭嗣同 234

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域外兴亡史迹鉴维新守旧利害 240

九、“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维新变法与“诗界革命” 245

十、“去塞求通”——维新报刊风行天下 251

对维新的攻讦 257

十一、“持异教也愈坚,护圣教也愈力”——湖南守旧文化营垒 257

十二、“旧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绝康梁以谢天下” 262

十三、神奇乎?腐朽乎?——义和团与宗教迷信 268

十四、从“扶清灭洋”到“扫清灭洋”——义和团的 273

爱国主义与蒙昧主义 273

第五篇 大事记 279

1895年 279

1896年 285

1897年 291

1898年 296

1899年 307

1900年 311

1901年 320

第六篇 文献史料 323

一、戊戌维新 323

(一)综述 323

戊戌政变记(节录) 梁启超 323

清廷戊戌朝变记 苏继祖 355

戊戌履霜录卷一 胡思敬 368

慈禧传信录(节录) 费行简 384

崇陵传信录并序(节录) 恽毓鼎 388

梦蕉亭杂记(节录) 陈夔龙 392

戊戌政变(节录) 黄鸿寿 395

剂变篇(选录) 尹彦鉌 399

魏氏全书(选录) 魏元旷 402

戊戌政变的回忆 张元济 405

谭嗣同就义与梁启超出亡 陈叔通 408

关于戊戌政变之新史料 王照 409

诡谋直纪 毕永年 411

袁世凯在戊戌政变前后 张达骧 413

回忆康南海史实 康同璧 414

戊戌前后康、梁史料补遗 梁启勋 418

(二)上谕·奏议 420

上谕 420

奏议 459

请大誓臣工,开制度新政局,革旧图新,以存国祚折 491

译纂《俄彼得变政记》成书折 496

(三)新闻评论 549

报纸新闻 段昌同 549

报纸评论 588

(四)外人与戊戌维新运动 622

英美帝国主义分子论著 622

外人传记、回忆录两种(节录) 635

字林西报周刊记戊戌维新运动 刘启戈 640

戊戌政变旁记(英国蓝皮书) 王崇武 660

日人与戊戌政变 670

(五)戊戌人物传 676

谭嗣同传(录自饮冰室文集卷四) 梁启超 676

林旭传(节录闽侯县志卷六九) 陈衍 679

谭嗣同(节录戊戌履霜录卷四) 胡思敬 679

林旭传(录自饮冰室文集卷四) 梁启超 679

杨深秀传(节录饮冰室文集卷四) 梁启超 681

记杨深秀(节录戊戌履霜录卷四) 胡思敬 682

杨深秀(节录清史稿卷四七○) 682

刘光第传(录自饮冰室文集卷四) 梁启超 683

刘杨合传(节录清廷戊戌朝变记) 高楷 683

杨锐传(录自饮冰室文集卷四) 梁启超 684

杨参政公事略(录自清廷戊戌朝变记引绵竹县志) 685

杨锐(节录戊戌履霜录卷四) 胡思敬 685

康广仁传(录自饮冰室文集卷四) 梁启超 686

康广仁(节录自戊戌履霜录卷四) 胡思敬 689

康南海自编年谱(节选) 689

梁启超年谱(节录) 杨复礼 705

二、义和团运动 707

(一)综述 707

庚子国变记 李希圣 707

崇陵传信录 恽毓鼎 724

庚子记事 仲芳氏 728

拳事杂记 日本佐原笃介、浙东沤隐 772

庚辛纪事 柴萼 802

庚子西狩丛谈 吴永口述 刘治襄记 818

平原拳匪纪事 蒋楷 864

瓦德西拳乱笔记(根据中华书局王光祈译本节录) 瓦德西 870

石涛见闻录 石涛山人 912

(二)上谕·奏议 928

上谕(选录) 928

拳时上谕(节录) 955

奏议 967

(三)义和团文献 993

揭帖、告白 993

坛谕、乩语 1003

碑文 1006

咒语 1009

书信 1011

诗歌 1012

其他 1013

国内舆论(节选) 王其榘 1014

(四)中外舆论 1014

德国 1031

国外舆论(节选) 王其榘 1031

奥国 1034

美国 1035

法国 1036

英国 1036

日本 1040

俄国 1048

八国联军进京见闻录(节录) 齐如山 1054

(五)八国联军侵华罪行 1054

在帝都(节录) (法)罗蒂 1060

到北京去——死尸铺成的路 1062

在帝都,野蛮的蹂躏 1078

春天,皇宫里的火 1107

八国联军目击记(节录) (俄)扬契维茨基 1130

清朝档案所记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抢掠财物以及官绅家属 1159

遇难的情况 叶祖孚 1159

辛丑和约十二款 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