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前言 1
第一编 理论 1
第一章 引论 1
一、心理学研究的三类基本变量 1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程式 3
三、心理学研究中主试和被试的关系 5
四、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学 8
第二章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19
一、选题 19
二、文献综述 24
三、形成假设 28
四、选择研究类型 29
五、对变量进行分类 31
六、选择被试 33
七、制订研究方案 35
八、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7
九、得出结论 38
十、撰写科研报告 39
第三章 实验设计 43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43
二、完全随机化设计 50
三、随机化区组设计 55
四、多因素实验设计 58
第四章 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 68
一、准实验设计 68
二、非实验设计 78
第二编 实验 87
第五章 感觉 87
1.韦伯定律 87
2.视觉绝对阈限 90
3.视敏度 93
4.暗适应 96
5.闪烁融合频率 98
6.同时对比 100
7.马赫带现象 102
8.空间频率分析 105
9.颜色混合 108
10.浦肯野现象 110
11.色对比 112
12.主观色 114
13.色后象 117
14.音高阈限 121
15.等响度曲线 125
16.听觉掩盖 127
17.肤觉两点阈 130
18.触觉定位与适应 132
19.皮肤上的抑制相关 134
20.痛阈与耐痛阈测定 136
21.重量的等级量表 138
22.重量感觉的指数定律 140
23.感觉的相互作用 141
第六章 知觉 145
24.空虚视野效应 145
25.图形识别 146
26.显示大小与距离 148
27.深度知觉 150
28.双象与距离知觉 153
29.图形掩盖 155
30.听觉定向 157
31.立体声效应 159
32.图形后效 162
33.主观轮廓 163
34.麦克洛效应 166
35.特征检测器 168
36.大小常性 170
37.形状常性 173
38.颜色常性 175
39.视错觉 178
40.触知觉 180
41.运动深度知觉 182
42.时间知觉 184
43.似动现象 187
44.计算机在感知实验中的应用 191
第七章 注意 195
45.注意的广度 195
46.眼动 197
47.双眼竞争 199
48.双耳分听 202
49.注意的集中 204
50.注意的分配 206
51.活动任务与注意 207
52.注意的起伏 210
53.选择注意与优势效应 211
54.注意的搜寻功能 213
55.注意的抗干扰性 216
56.注意的稳定性 218
57.?的转移 220
第八章 ? 224
58.遗觉象 224
59.瞬时记忆 226
60.短时记忆 228
61.机械记忆 230
62.意义识记 232
63.信号检查法分析再认记忆 234
64.图形再认 237
65.系列重建 239
66.遗忘曲线 241
67.材料的组织和记忆 244
68.集中学习和分布学习 246
69.系列学习中的位置效应 247
70.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249
71.记忆中信息提取的再度? 251
72.检索线索的作用 253
73.条件反射 255
74.法律学习 258
75.计算机在记忆实验中的应用 261
第九章 思维 264
76.?取概念的? 264
77.概念形成的假设?验模型 266
78.思维中词的联想 269
79.联想链 271
80.思维的敏捷度 273
81.思维的深度 276
82.概括力 279
83.推理的气氛效应 281
84.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284
85.问题解决的定势效应 287
86.问题解决的孕育效应 289
87.问题表征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292
88.问题解决的昏眩效应 294
89.计算机在思维实验中的应用 296
第十章 想象和创造 300
90.无意想象 300
91.再造想象 302
92.心理旋转 305
93.创造想象 307
94.创造力测验 309
第十一章 情绪和情感 315
95.情绪状态的评定 315
96.面部表情的辨认 318
97.情绪的心率、血压反应 321
98.情绪的呼吸反应 323
99.情绪反应的稳定性 325
100.情绪的皮肤电反应 327
101.颜色的情绪色彩 330
102.颜色爱好 332
第十二章 意志 336
103.自制力 336
104.意志努力的程度 337
105.观察时的意志调节作用 339
106.动机冲突 341
107.心理的自我调节 343
108.生物反馈 344
第十三章 运动技能 347
109.简单反应时 347
110.选择反应时 349
111.信息量与反应速度 351
112.技能形成过程的分析 354
113.动作的协调与稳定性 357
114.追踪运动反应 359
115.技能的迁移 361
116.操作动作的分析 363
117.疲劳的测定 366
第十四章 个性 369
118.兴趣 369
119.自我观念 372
120.抱负水平 378
121.气质类型 381
122.性格特质 387
123.学习能力测验 392
124.音乐能力测验 393
125.个性结构的系统分析 396
第十五章 儿童心理发展 403
126.新生儿感觉的分化 403
127.三岁前婴儿动作的发展 404
128.三岁前婴儿言语的发展 409
129.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411
130.幼儿有意注意的稳定性 413
131.儿童判别左右方位的认识发展 415
132.儿童对时间认知的发展 417
133.儿童对物体运动认知的发展 422
134.儿童记忆的发展 427
135.儿童辨认汉字字形能力的发展 429
136.儿童数列概念的发展 432
137.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 435
138.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 438
139.青少年辩证思维的发展 441
140.儿童再造想象的发展 445
141.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 446
142.青少年的学习兴趣 448
143.青少年的学习动机 452
144.青少年当前的理想 455
第十六章 教育心理 459
145.消除定势对学习的消极影响 459
146.概念的控制掌握 461
147.教学中自觉表象活动的作用 464
148.学习方法在学习中的作用 466
149.数学自学辅导教学 468
150.教育中奖励作用的消极方面 470
151.学生品德自我评价的倾向 472
152.矫正儿童不公正行为的短期训练 475
153.学生不适当自我评价的纠正 477
154.榜样教育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 480
155.优秀教师的心理特征 483
第十七章 社会心理 486
156.社会知觉 486
157.社会定型 488
158.从众行为 490
159.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分析 493
160.期望模型 495
161.职工的需要 497
162.工作满意度测定 500
163.团体内的竞争和合作 502
164.团体的人际关系 505
165.参照交往圈 510
166.领导风格 512
167.管理坐标图 516
168.目标管理法 520
169.集体的心理气氛 523
170.领导品质的测定 527
附录甲 统计公式 531
附录乙 统计表 557
英文目录 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