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自叙 1
医案 2
内科 2
一、春温 2
二、风温 4
三、暑湿 8
四、湿温 12
五、伏暑 20
六、秋温 24
七、秋燥 25
八、冬温 27
九、疟疾 29
十、痢疾 30
十一、霍乱 34
十二、感冒 38
十三、咳嗽 46
十四、哮喘 51
十五、肺痈 57
十六、痰饮 58
十七、亡阳 60
十八、胸痹 61
十九、胁痛 62
二十、胃痛 62
二十一、肾厥心痛 65
二十二、腹痛 66
二十三、腰痛 69
二十四、痹症 70
二十五、劳伤 75
二十六、中风 77
二十七、眩晕 78
二十八、失眠 79
二十九、心悸、怔忡 80
三十、盗汗 81
三十一、虚痨 83
三十二、咳血 85
三十三、呕血 90
三十四、尿血 92
三十六、吐泻 93
三十五、便血 93
三十七、虫症 97
三十八、水肿 98
三十九、臌胀 103
四十、瘕聚 104
四十一、痞症 106
四十二、疝气 106
四十三、淋病 108
四十四、遗精、阳痿 111
四十五、癫症 112
四十六、痫症 113
四十七、痉病 115
四十八、厥症 116
四十九、痉、厥 118
五十、郁症 120
五十一、冲气 122
五十二、脚气冲心 123
妇科 125
一、月经不调 125
二、痛经 128
三、闭经 129
四、倒经 131
五、崩漏 132
六、带下 135
七、胎前 136
八、产后 138
九、热入血室 142
十、子宫下垂 143
二、目泪自出 145
一、视物模糊 145
五官、儿、外科 145
三、胬肉攀睛 146
四、鼻衄 147
五、鼻衄龈血 147
六、风热喉痛 149
七、喉癣 150
八、虚火喉痛 151
九、喉疳 151
十、口糜 152
十二、瘰疬 153
十一、发颐 153
十三、顿咳 154
十四、疳积 155
十五、浸淫疮 156
十六、血热生风 157
十七、肌肉疼痛、皮肤瘙痒 158
十八、疔疮走黄 158
一、春温邪入营血 162
二、风温喉症 162
医话 162
三、阳明腑证二例 163
四、湿热误补神糊 164
五、湿温气郁治验 164
六、湿温病肠出血治验二例 165
七、湿温坏病 165
八、阳虚邪陷 166
九、中气下陷治验三例 167
十、单腹臌 169
十二、血臌 170
十三、水臌 170
十一、气臌 170
十四、虫臌 171
十五、水明内视症 172
十六、阴吹 173
十七、肺痈四例 173
十八、痰火咳嗽 175
十九、寒饮咳嗽 175
二十、风涎症 176
二十一、阳黄治验二例 176
二十二、懒黄病治验 177
二十三、衄血 178
二十四、脉络瘀塞 178
二十五、瘀阻血管 178
二十六、类中 179
二十七、风痱 180
二十八、历节风 180
二十九、漏肩风 181
三十、新产小便不通 182
三十一、脑炎后遗症哮喘治验 182
三十三、肝厥头痛 183
三十二、音哑 183
三十五、寒实结胸 184
三十四、太阴虚寒腹痛治验 184
三十六、寒热虚实杂病治验 185
三十七、厥阴内风病 185
三十八、噫气治验 186
三十九、雷头风 187
四十、脱发 187
四十三、头痛 188
四十四、产后发热 188
四十二、口舌糜碎 188
四十一、砒霜中毒 188
四十五、新产发癍 190
四十六、产后多汗亡阴 190
四十七、新产恶露不下 190
四十八、伏暑晚发内陷 191
四十九、消化道出血 193
五十、喘症 195
五十一、噤口血痢 196
五十二、痰饮腰痛治验 198
五十三、寒饮夹湿热 199
五十四、少阴病便血转为痿? 200
五十五、血崩亡阳内有火毒 202
五十六、温毒 203
五十七、瘕痛 205
五十八、当归生姜羊肉汤治腰痛 206
五十九、小儿吼喘 206
六十、婴儿发烧 206
六十二、小儿痧疹 207
六十一、神经衰弱 207
六十三、脑膜炎论治 208
医论 210
一、湿温案绎 210
二、热辨 229
三、论头痛 237
四、六经气化证治刍言 238
五、吴鞠通三焦原理 253
六、桂枝汤变化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