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生殖系统形态学和生理学 1
第壹章 男性生殖系统 1
第壹节 睾丸 1
第贰节 排精管道 6
第叁节 附属腺和精液 7
第肆节 阴茎 8
第贰章 女性生殖系统 9
第壹节 卵巢 9
第贰节 输卵管 13
第叁节 子宫 13
第肆节 阴道 17
第二篇 生殖系统常见疾病及治疗 19
第三章 生殖系统器质性疾病 19
第壹节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19
第贰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24
第叁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26
第肆节 女性生殖道肿瘤 29
第四章 性功能障碍 33
第一节 男子性功能障碍 33
第二节 女子性功能障碍 39
第五章 异位妊娠 43
第壹节 输卵管妊娠 43
第贰节 宫外、宫内复合妊娠 46
第叁节 腹腔妊娠 46
第肆节 其他罕见的异位妊娠 47
第六章 不孕不育 49
第贰节 女性不育 49
第叁节 男性不育 52
第七章 性传播疾病 62
第壹节 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 62
第贰节 几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64
第叁节 性传播疾病的防治 71
第三篇 环境因素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73
第八章 社会心理因素 73
第一节 社会心理因素与生殖系统疾患 73
第二节 社会心理因素对男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74
第伍节 社会心理因素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75
第陆节 社会心理因素与妊娠和分娩 77
第九章 生活习惯 81
第壹节 吸烟 81
第贰节 饮酒 86
第三节 其他 89
第十章 营养与食品 92
第一节 蛋白质和热量 92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93
第三节 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94
第四节 维生素 98
第五节 食品污染物 101
第十一章 职业因素 104
第壹节 职业危害因素对生殖及子代的影响 104
第贰节 职业危害因素对生殖系统影响的研究状况 105
第叁节 妇女的特殊职业卫生问题 108
第肆节 女职工劳动保护与生殖健康促进 111
第十二章 化学因素 114
第一节 金属 114
第二节 二硫化碳 128
第三节 苯系有机溶剂 138
第四节 农药 143
第五节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155
第六节 高分子化合物 160
第十三章 物理因素 168
第一节 辐射 168
第二节 噪声和振动 177
第十四章 生物因素 182
第一节 弓形体病 182
第二节 风疹病毒 184
第三节 巨细胞病毒 187
第四节 单纯疱疹病毒 189
第五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191
第六节 肝炎病毒 191
第七节 梅毒螺旋体 193
第八节 其他 194
第十五章 药物 196
第一节 药物对性功能的影响 196
第二节 男用避孕药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199
第三节 女用避孕药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203
第四节 性激素避孕药与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204
第五节 药物的致畸作用 207
第十六章 遗传与优生 219
第一节 减少有害基因频率的优生措施——预防性优生措施 220
第二节 演进性优生学 227
第三节 优生措施的有效性及伦理问题 228
第四篇 生殖危害评价与控制 231
第十七章 化学物生殖毒性危险度评定方法 231
第一节 实验研究 231
第二节 入群研究 237
第三节 其他 241
第十八章 化学物致癌、致突变、致畸研究 244
第一节 致癌、致突变、致畸的基本概念 244
第二节 环境与生殖系统肿瘤 248
第三节 经胎盘的致癌作用 250
第四节 亲代接触环境有害因素与子代肿瘤的发病关系 252
第五节 致突变、致癌、致畸危害的评价 254
第六节 化学物经胎盘转运的研究方法 257
第十九章 离体研究 259
第一节 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的研究 259
第二节 体外受精及其在化学诱变物监测中的应用 260
第三节 人精子染色体的研究 263
第二十章 动物实验 268
第一节 动物实验应遵循的原则 268
第二节 实验方法 268
第三节 常用动物试验方法 270
第二十一章 人群研究 277
第一节 男性生殖力研究 277
第二节 女性生殖力研究 283
第三节 生殖结局研究 287
第贰拾贰章 人类生殖危害的控制 293
第壹节 控制人类生殖危害的策略 293
第贰节 环境质量的控制 295
第叁节 职业卫生对策 299
第肆节 生殖危害的监测 301
第伍节 围婚期保健措施 306
第陆节 孕期保健措施 307
附录 常用生殖系统检测指标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