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1
第一章 生活方式的一般理论 1
第一节 什么是生活方式 1
一、生活方式概念的涵义 1
二、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 6
第二节 生活方式范畴的结构 8
一、生活活动条件构成要素 8
二、生活活动主体构成要素 12
三、生活活动形式构成要素 15
第三节 生活方式的社会变迁 17
一、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与生活方式的社会变迁 17
二、不同社会阶段生活方式的表现形态及特点 20
三、生活方式社会变迁中的非社会形态属性班 25
第四节 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6
一、国内外生活方式研究的兴起 26
二、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意义 29
三、生活方式研究的现实意义 31
第二章 作为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 3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形成过程及客观基础 34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生活方式 34
二、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形成的社会前提 36
三、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 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与社会进步 43
一、前资本主义时期的社会生活方式 43
二、资本主义社会生活方式 45
三、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与人的个性发展 4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 52
一、劳动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53
二、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在人们生活活动中的有机结合 54
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高尚的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 55
四、在共同的社会理想和道德规范指导下人们生活活动的自主性和多样性 57
五、民主是人们日常生活活动的根本性原则 59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活方式的发展 6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活方式的质与量 6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活方式的一般特点 62
二、生活方式发展的不平衡性 65
三、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与多层次性 68
四、生活方式领域的混杂性和矛盾冲突 69
第二节 国情与生活方式的发展模式 71
一、我国社会生活方式的模式选择 71
二、生活方式的社会主义方向与优质化发展 75
第三节 改革与生活方式变革 79
一、改革对生活方式变革提出客观要求 79
二、改革为生活方式变革提供强大动力 83
三、自觉变革生活方式,推进全面改革 86
中编 91
第四章 劳动生活方式 91
第一节 劳动——生活方式的基础 92
一、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92
二、劳动生活方式是生活方式的基本组成部分 94
三、劳动生活方式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9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劳动态度的形成 101
一、社会主义劳动态度的含义 102
二、影响劳动态度的社会因素 107
三、社会主义劳动态度的激励问题 108
第三节 职业劳动的选择和适应 111
一、职业选择的最佳结合点 111
二、劳动岗位与适职成才 115
三、职业劳动的合理流动 116
第四节 改善劳动条件与环境 118
一、改进劳动条件 119
二、美化劳动生活环境 122
三、协调劳动集体中的人际关系 124
第五章 消费生活方式 128
第一节 人的需要和合理的消费生活方式 128
一、合理需要与物质消费 128
二、消费生活方式合理化的标准和要求 132
三、消费生活方式与健康 137
第二节 炫耀性消费生活方式 141
一、炫耀性消费是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典型表现形态 141
二、炫耀性消费生活方式在我国社会中的影响及存在根源 146
第三节 合理消费生活方式的培养 152
一、消费生活方式与精神文明 152
二、消费生活方式与经济调节 155
三、消费生活方式与大众传播 157
第六章 闲暇生活方式 159
第一节 闲暇活动的结构与功能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