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起源与历史 1
1.1 起源 2
1.2 考古发现与历史 2
2 种质资源 6
2.1 野梅种质资源 7
2.2 梅树种质资源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10
2.3 梅种质资源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 10
3 自然分布与栽培分布 11
3.1 概况 12
3.2 梅的自然分布 12
3.3 梅的栽培分布 14
4 古梅与名梅 15
4.1 分布与现状 16
4.2 梅之老态与树龄 18
4.3 古梅幸存,长寿之原因 19
4.4 保护与利用 19
5 形态解剖、胚胎发育及细胞学研究 20
5.1 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 22
5.2 花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23
5.3 梅的染色体数及形态观察 24
6 梅分类新体系 31
6.1 中国梅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2
6.2 中国梅分类的原理与标准 32
6.3 中国梅分类新体系 33
7 品种分类管理信息系统 37
7.2 梅花品种的二元数量分类方法 38
7.1 梅花品种信息的编码方法 38
7.3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技术评判梅花品种品级 39
7.4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41
8 种的习性与品种生物学特性 42
8.1 种的(生态)习性 43
8.2 品种生物学特性 44
9 品种性状记载标准 46
10 梅花品种改良 50
10.1 育种目标 51
10.2 育种原始材料 51
10.3 花器构造与开花授粉生物学 51
10.4 育种方法 51
10.7 良种繁育 53
10.6 区域试验 53
10.5 鉴定 53
11 离体快速繁殖 54
11.1 外植体 55
11.2 培养基 55
11.3 培养方法及发生途径 55
11.4 组培苗的生物学特性与应用 56
12 露地栽培与催延花期 57
12.1 园林栽培 58
12.2 切花圃栽培 59
12.3 催延花期 60
13 病虫害及其防治 61
13.1 梅花病害 62
13.2 梅花虫害 65
14 梅花应用 68
14.1 梅花与园林 69
14.2 梅之插花 71
14.3 梅花的药用 72
15 盆景技艺 73
15.1 梅花盆景 74
15.2 梅花写意盆景 76
15.3 梅花小盆景 77
16 新建梅园及其规划设计 78
16.1 中国梅园建设简史 79
16.2 中国梅园建设现状 79
16.3 我国梅园建设的规划设计问题 84
17 梅花品种资源圃 85
17.2 建立梅花品种资源圃的原则与方法 86
17.1 建立梅花品种资源圃的重要性与艰巨性 86
17.3 中国梅花品种资源圃的特点与展望 87
18 果梅加工利用 88
18.1 梅果的营养价值 89
18.2 梅果的加工品 89
19 中国梅文化 91
19.1 梅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 92
19.2 梅文化与艺梅 92
19.3 绚丽多采的梅文化 93
20 梅花品种记载与彩照 99
A. 真梅系统 100
(A)直枝梅类 100
(B)垂枝梅类 103
2. 小梅型 104
1. 品字梅型 104
(E)樱李梅类 104
C. 樱李梅系统 104
(D)杏梅类 104
B. 杏梅系统 104
(C)龙游梅类 104
3. 江梅型 106
4. 宫粉型 111
5. 绿萼型 134
6. 玉蝶型 137
7. 朱砂型 139
8. 黄香型 146
9. 细梅型 147
10. 洒金型 148
11. 江梅垂枝型 149
12. 双粉垂枝型 150
13. 骨红垂枝型 151
14. 五宝垂枝型 151
16. 单杏型 152
15. 玉蝶龙游型 152
17. 送春型 153
18. 美人梅型 154
21 果梅品种记载与采照 156
〔附录一〕成都梅花品种之分类 168
〔附录二〕东风世界话梅花 177
参考文献 180
中国梅花品种中名索引 191
后记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