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1.绪论 3
1.1.地壳应力状态的研究概况 3
1.2.断层应力状态的研究 11
1.3.断层应力场研究的一种综合方法 26
1.4.研究成果的意义 29
参考文献 30
2.数值分析法和地应力计算 35
2.1.概述 35
2.2.误差分析 35
2.3.三种数值方法的对比 37
2.4.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53
2.5.地应力计算 59
参考文献 59
3.断层力学模型研究与地震预报 61
3.1.地震的周期性 61
3.2.活动断层处理为非连续面的模型 62
3.3.断层的连续介质模型 85
3.4.两种断层模型的对比 94
3.5.研究地震旋回的组合数学模型 95
3.6.在地震预报分析中的应用 98
附录3.A.接触单元约束矩阵的计算及其与普通有限单元刚度矩阵的组集 99
附录3.B.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 103
参考文献 105
4.唐京怀地区的断裂构造及其活动性 108
4.1.唐京怀地区地质构造概况 108
4.2.近东西向断裂带 109
4.3.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带 112
4.4.北西向断裂带 116
4.5.新构造活动特征 117
4.6.几点认识 119
参考文献 119
5.唐京怀地区的垂直形变 120
5.1.垂直形变测量的概况 120
5.2.唐京怀地区的垂直形变 122
5.3.唐山地区的垂直形变 132
参考文献 148
6.唐京怀地区的水平形变 149
6.1.水平形变测量概况 149
6.2.水平形变分析的模型 150
6.3.基准一致性和方差估计 160
6.4.北京地区的水平形变 173
6.5.怀来延庆地区的水平形变 200
6.6.唐山地区的水平形变 207
参考文献 220
7.1.跨断层测量的概况 221
7.跨断层测量得到的唐京怀地区的断裂活动 221
7.2.资料及其特点 228
7.3.资料的处理方法 232
7.4.计算结果 236
7.5.讨论 244
参考文献 246
8.地震应力场 247
8.1.实验和理论基础 247
8.2.国内外研究概况 247
8.3.研究区的地震地质背景 249
8.4.方法和理论 254
8.5.分区研究与资料依据 257
8.6.北京地区应力场 260
8.7.唐滦地区应力场 267
8.8.怀来张家口地区应力场 287
8.9.综合断层面解的置信度分析 291
8.10.应力场变化产生的地震效应 295
8.11.结果与讨论 302
附录8.A.白家疃地震台1958年至1986年P波初动数据 308
附录8.B.北安河地震台1975年至1981年P波初动数据 328
附录8.C.西拨子地震台1975年至1983年P波初动数据 338
附录8.D.沙城地震台1971年至1986年P波初动数据 348
附录8.E.蔚县地震台1973年至1986年P波初动数据 356
附录8.F.高家营地震台1971年至1976年P波初动数据 361
附录8.G.张家口地震台1977年至1986年P波初动数据 366
参考文献 369
9.唐京怀地区地壳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371
9.1.概述 371
9.2.岩石中、常温单轴压缩变形实验结果 376
9.3.岩石三轴压缩变形实验 382
9.4.高温高压下岩石中纵波与横波速度的测量 388
参考文献 394
10.唐京怀地应力的物理模拟研究 395
10.1.用静态光弹实验对北京地区应力场的研究 395
10.2.用动态光弹实验方法对北京地区的地震稳定性初步研究 408
参考文献 411
11.唐京怀地区断层应力场的研究 412
11.1.有关网格化的若干问题 412
11.2.有关材料模型的取法问题 413
11.3.有关边界条件的处理问题 413
11.4.唐山地震应力场的研究 415
11.5.北京地区主要断层应力场的研究 425
11.6.怀来地区断层应力场的研究 448
11.7.唐京怀地区应力场的总体研究 458
11.8.唐京怀地区地震危险性的分析 472
参考文献 476
结语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