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绪论 1
第2篇 低温生物学基础 6
第一章 细胞体外存活的生物学原理 6
第1节 细胞存活的基本条件 6
一、细胞生存所需基本的细胞外条件 6
(一)渗透压 6
(二)酸碱度 7
(三)无机离子 7
(四)代谢底物 7
二、基本的细胞机理 8
(一)内环境的维持 8
(二)能量代谢 9
第2节 局部缺血的影响 13
一、对代谢方面的影响 13
二、对离子和水转运的影响 15
第3节 降低温度对组织的影响 15
二、降温对离子主动转运过程的影响 17
一、低温状态下组织对代谢物的需求 17
三、低温保存介质 18
四、温度休克 19
五、小结 20
第2章 低温保存的生物物理学和化学问题 23
第1节 热和温度 23
第2节 生物学系统中的液态水和冰 24
一、液态水和冰的物理特性 24
二、细胞内冰的形成 26
四、缓慢降温技术 27
三、慢速与快速降温的定量概念 27
五、保存 28
六、活样品的复温和重结晶作用 28
第3节 低温保护剂 29
一、溶质浓度 31
二、脱水作用 31
三、核酸 32
四、酶类 32
五、细胞膜的成分 33
第4节 小结 34
第1节 引言 38
第2节 降温速率对单细胞的影响 38
第3章 器官的低温生物学基础及其低温保存 38
一、定量理论 39
二、细胞存活与降温速率和细胞内冻结之间的关系 41
第3节 降温速率对多细胞系统的影响 42
一、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系统的推论 42
(一)相关的几何问题 42
(二)Lp的相关值问题 43
(三)细胞体积 43
二、降温速率、细胞内冻结与多细胞胚胎的存活 44
三、降温速率与胎鼠组织存活的关系 45
四、其它器官和组织 45
第4节 溶液—效应的损伤 46
一、细胞外液中的物理 —化学变化 46
第5节 低温保护剂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49
一、保护剂的依数性与化学特性 49
二、关于缓慢降温冷冻细胞 49
二、依赖于低温保护剂浓度的保护作用 50
三、取决于保护剂对细胞穿透能力的保护作用 51
第6节 复温速率对存活率的影响 52
第7节 解融后返回生理状态时的渗透性问题 55
第8节 器官特有的低温生物学问题 56
一、体积大小或尺度增加问题 56
二、器官的隔室化问题 57
四、器官中细胞的异质性问题 58
三、细胞内外容积的比值问题 58
第4章 细胞低温保存后特性的改变和修复 62
第1 节 超微结构与特性变化 62
一、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变化 62
(一)细胞的成活与破损 62
(二)细胞增殖 63
二、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63
(一)低温保存后的膜结构变化 63
(二)冻存复苏后的膜功能变化 64
(二)对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65
三、免疫特性的变化 65
(一)冻存淋巴细胞表面结构的变化 65
(三)细胞毒试验 66
(四)对淋巴因子释放的影响 66
四、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 66
(一)酶在低温状态下的活性变化 66
(二)低温对酶结构的影响 67
(一)染色体的结构与畸变 68
(二)低温保存复苏后的染色体 68
五、对遗传性状的影响 68
第2节 细胞低温保护后的修复与衰亡 69
一、器官低温损伤后的再生 69
二、低温保存细胞的修复 70
第5章 低温保护剂的药理学特性 72
第1节 概述 72
第2节 低温保护剂 73
一、低温保护剂的化学性质 73
(一)低温保护剂的一般化学性质 73
(三)二甲基亚砜的物理化学特性 74
(二)甘油的物理化学特性 74
(四)穿透性与非穿透性保护剂 75
二、低温保护剂的药物学特性 76
第3节 非穿透性低温保护剂 79
一、葡聚糖 79
二、羟乙基淀粉 79
三、Pluronic polyols 79
第4节 穿透性低温保护剂 80
一、一般评价 80
四、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80
二、非质子传递溶剂 81
第5节 低温保护剂的作用机理 84
一、依数性低温保护作用 84
二、单独的保护机理 84
三、低温保护与辐射防护的关系 86
第6节 低温保护剂与冷冻速度的关系 86
第7节 保护剂的联合作用 88
二、器民保存的基本方法 91
一、器官库的概念 91
(一)细胞组织深低温冷冻保存 91
第3篇 低温保存及其临床应用 91
第1节 现代医学中的器官库 91
第6章 器官库及其临床应用 91
(二)大器官低温灌流保存 92
(三)冷冻干燥保存法 92
第2节 器官移植与人体器官库 92
一、器官移植的进展 92
二、综合性器官库 93
(一)国外综合性器官库工作情况 93
(二)国内移植器官保存现状 96
第3 节 器官库所需的降温冷冻设备 97
一、程序降温冷冻装置 97
(一)基本结构和常见类型 97
(二)对程控冷冻装置设计指标的要求 98
(三)常用程控降温装置的应用 98
二、简易降温冷冻方法 99
三、相变和冷冻循环 99
四、几个典型的生物材料冷冻程序 100
第4节 美国器官库管理方式简介 101
一、器官库的社会原则 101
二、供体 102
(一)行为规范 102
(二)鼓励措施 103
三、相对独立的器官库 104
四、移植接受者 105
五、展望 105
第7章 生殖细胞的冷冻保存 107
第1节 精子的冷冻保存及人类精子库 107
一、人精子冻贮技术简史 107
二、精子冻贮的意义 108
三、精子冻贮用设备和物品 108
(一)精子检测设备和物品 108
(五)降温冷冻设备 109
(四)恒温装置 109
(三)配制冷冻保护液用设备、物品 109
(二)精液器皿 109
四、冻贮精液标准 110
(一)精子的可冻性 110
(二)供精者的选择 110
(三)精液标准 111
(四)精液检测 111
五、冷冻保护剂的配制和使用 112
(一)单纯甘油 112
(二)甘油复合液 112
六、冷冻保存方法 113
(一)冻贮方式 113
(二)降温冷冻方法 114
(三)冻精的标记、管理 115
(四)冻精的复温使用 115
七、人类精子库与人工授精 115
(一)人类精子库的概念 115
(三)供精人工授精的准备 116
(二)人工授精的分类 116
(四)供精者的适配 117
八、冻精授精的实施 117
(一)冻精的使用 118
(二)影响授精成功率的因素 118
(三)胎儿畸形和自然流产问题 119
(四)授精婴儿性别比例问题 119
第2节 卵细胞和胚胎的冷冻保存 119
(一)基础研究 120
二、胚胎低温冷冻的意义 120
一、体外受精的由来与进展 120
(二)广泛的应用 121
(三)临床医疗 121
三、降温冷冻设备及物品 121
(一)降温冷冻设备 121
(二)冷冻包装器皿 121
(三)必要的实验室设备 121
四、胚胎冷冻保存方法 121
(三)降温冷冻方法 122
(一)冷冻保存方法 122
(二)冷冻保护剂 122
(四)诱发冷冻结晶 123
(五)降温方法研究 124
五、现行的人胚卵冻存方法 124
(一)胚卵的选择 124
六、复温及保护剂的清除 125
(一)复温方法 125
(三)8细胞期胚卵至早期胚泡的冻存 125
(二)受精卵~8细胞期胚卵及卵母细胞的冻存 125
(二)保护剂清除 126
(三)复温后胚卵活力的判断 126
第8章 血液细胞的低温保存 132
第1节 红细胞的低温保存 132
一、概述 132
二、红细胞保存的国内外现状 132
(一)国外现状 132
(二)国内现状 133
(一)血液保存的关键 134
三、红细胞的保存方法 134
(二)4℃保存法 135
(三)冷冻保存法 136
四、血液保存期间红细胞的一些变化 138
(一)形态的变化 138
(二)钙离子的变化 138
(三)红细胞流变学性质的变化 139
(四)膜结构及组成的变化 139
(五)代谢的变化 139
(六)红细胞抗原性的变化 139
五、红细胞的质量检查 140
(一)保存红细胞质量体外检查法 140
(二)保存红细胞质量体内检查法 140
六、红细胞的临床应用 140
(一)全血的适应证 140
一、概述 141
第2节 白细胞的低温保存 141
七、小结 141
(二)浓缩红细胞适应证 141
二、白细胞保存的国内外现状 142
(一)国外现状 142
(二)国内现状 142
三、白细胞的保存方法 142
(一)白细胞的制备 142
(二)白细胞保存 143
四、白细胞的质量检查 143
五、临床应用 143
六、小结 144
第3节 血小板的低温保存 144
一、概述 144
二、血小板保存的国内外现状 144
(一)国外现状 144
三、血小板的保存方法 145
(一)血小板制备 145
(二)国内现状 145
(二)血小板4℃保存 146
(三)冷冻保存 147
四、血小板保存的影响因素 147
五、血小板的质量检查 148
(一)体外质量检定 148
(二)体内存活率测定 148
六、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149
七、小结 150
第9章 造血细胞的低温保存 153
第1节 胎肝细胞的冷冻保存 153
一、引言 153
二、胎肝细胞悬液的制备及纯化 153
(一)胎肝细胞悬液的制备 153
(二)分离与纯化 154
三、胎肝细胞冷冻保存方法 154
(一)程序降温法 154
(三)玻璃化保存法 155
(四)低温保护剂的应用 155
(二)过冷保存法 155
(五)低温保存袋 156
(六)融冻 156
(七)冷冻保存胎肝细胞的活力检测 156
四、胎肝细胞对造血功能的刺激作用 157
(一)植活及增殖、分化和重建造血功能 157
(一)胎肝细胞移植 158
五、冷冻保存胎肝细胞的临床应用 158
(三)非特异性刺激作用 158
(二)刺激造血的无细胞胎成分 158
(二)胎肝细胞输注 159
六、结束语 160
第2节 骨髓的低温保存及应用 160
一、低温保存设备 160
二、骨髓的采集和制备 161
三、冻存方法 161
(一)冷冻速度 161
(二)冷冻保存剂 162
(三)贮存温度和时间 163
四、活力测定方法 164
五、临床应用效果 165
六、进展与评述 166
第3节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低温保存 167
一、超低温保存技术 167
二、冻存对细胞直径和细胞化学的影响 167
三、冻存后造血干细胞的活力 168
五、结论与展望 169
四、临床应用效果 169
第4节 对造血细胞低温保存的评述 170
一、低温保存技术与冻存效果 170
二、冻存细胞悬液的输注方法和Me2SO剂量 170
三、临床效果及需注意的问题 171
第10章 细胞株和医用菌种的低温保存 176
第1节 细胞株的低温保存 176
一、冻存和融化的方法 178
二、细胞株存活后的生物学特性检测 179
一、杂交瘤技术简介 180
第2节 杂交瘤的冷冻保存 180
二、杂交瘤的深低温保存 181
(一)脾细胞的冻存方法 181
(二)骨髓瘤细胞的冻存 181
(三)杂交瘤在液氮内的冻结保存 181
(一)原理与保存效果 182
(二)方法 182
一、冷冻真空干燥法保藏菌种 182
第3节 医用菌种的低温保存 182
(三)影响冻干菌种存活的因素 186
二、深低温冷冻保存菌种 187
(一)方法和步骤 187
(二)适用的菌种 189
第11章 组织的低温保存 191
第1节 皮肤的低温保存 191
一、皮肤低温保存的意义 191
二、皮肤结构特点与低温保存的关系 191
(二)营养液保存法 192
(一)生理盐水保存法 192
三、皮肤移植的目的 192
四、4℃保存法 192
五、冷冻保存法 193
(一)低温保护剂 193
(二)控制冷冻的速度 193
(三)复温 194
(四)保存容器的选择 194
六、皮肤活力的鉴定 194
七、皮肤保存需注意的问题 195
第2节 角膜的低温保存 196
一、角膜保存发展简史 196
(一)探索期 196
(二)临床应用初期 196
(三)广泛临床应用期 196
(四)发展期 196
(二)供体角膜材料的选择 197
二、供眼的选择和采集 197
(一)供体角膜材料的来源 197
(三)供眼角膜的获取方法 198
(四)角膜移植片制作 198
三、低温保存方法 198
(一)板层移植材料的保存 198
(二)穿透性移植材料的保存 199
(三)短期保存法 199
(四)中期角膜保存法 199
(五)长期角膜保存法 201
四、深低温冻贮法 202
(一)角膜低温保存简史 202
(二)冻贮设备和物品 203
(三)Capella四步保存法 203
(四)O’Neill保存法 204
(五)简化二步法 204
五、角膜内皮活性检测 204
(四)内皮显微镜检查法 205
(三)碳酸氢根净流测定 205
(一)染色法 205
(二)温度逆转法 205
(五)其他方法 206
六、冻贮角膜移植效果 206
(一)判定标准 206
(二)植片内皮细胞的变化 207
七、角膜冻贮技术研究 208
(一)冻贮方法研究 208
(二)内皮活性研究 209
(三)冻贮角膜抗原性研究 209
八、眼库的建立和管理 209
第3节 骨与软骨的低温保存 213
一、骨与软骨的解部生理特点 214
二、供骨来源与选择 215
三、取骨与保存 215
四、骨库记录与管理制度 216
(一)登记记录 216
(二)保存方法 216
(一)取材方法 216
(二)冻贮方式 217
(三)管理措施 217
五、冷冻骨的复温及使用 217
(五)同位素扫描和闪烁摄影 218
(四)组织学检查 218
(三)荧光染色标记 218
(二)血管造影 218
(一)X 线片 218
六、骨移植效果的评价 218
七、 冷冻骨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219
(一)嵌入性植骨治疗骨干缺损或骨不连 219
(二)带软骨面的冷冻异体骨移植 219
(三)异体椎弓移植椎管再造 221
(六)感染 224
(五)异体骨骨折 224
(四)延迟愈合与不愈合 224
(二)免疫反应 224
(三)化疗与放疗 224
(一)异体骨的形式 224
八、影响冷冻异体骨移植效果的因素及并发症 224
第4节 心脏瓣膜 、大血管的低温保存 225
一、概述 225
二、主要设备和物品 226
(一)降温和冻贮设备 226
(二)取材用品 226
(三)材料包装用品 226
三、主要试剂和药品 226
(一)主要试剂 226
(二)试剂的配制 227
四、取材方法 227
(一)供体选择 227
(二)材料获取 227
(三)材料修剪 227
六、复温使用方法 228
五、冷冻保存方法 228
七、同种移植及其效果 229
(一)主动脉瓣置换 229
(二)二尖瓣置换 229
(三)同种主动脉带瓣补片或外通道重建 229
一、我国胰岛移植概述 234
二、胰岛的获取和制备 234
(一)供体选择和处理 234
第1节 胰岛的低温保存 234
第12章 内分泌组织的冷冻保存 234
(二)胰腺组织的处理 235
三、胰岛保存方法 235
(一)组织培养法 235
(二)深低温冻贮法 235
四、同种移植及其效果 235
五、胰岛冷冻保存研究现状 237
(一)降温和复温速率对冻存胰岛活性的影响 237
(二)低温保护剂对冻存胰岛活性的影响 237
(一)甲状腺的动脉 238
一、胎儿供体的解剖学特点 238
(三)冷冻保存对胰岛免疫源性的影响 238
第2节 甲状旁腺低温保存 238
(二)甲状旁腺的位置和血供 239
(三)供体手术区解剖 239
(三)腺瘤组织 240
(二)4℃保存带血管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240
三、保存方法 240
(一)胎儿甲状旁腺组织块冻贮 240
(二)成年尸体 240
(一)胎儿组织 240
二、供体组织来源 240
(三)组织培养保存 241
四、同种移植及其效果 241
(一)适应证 241
(二)肌肉内埋植术 241
(三)带血管移植 242
(一)特许组织和特许移植部位 243
(二)直接检测法 243
六、研究进展 243
五、判断移植物存活的标准 243
(一)间接判断法 243
(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244
第3节 胸腺组织的低温保存 244
一、解部生理学特点 244
(一)组织解剖学特点 244
(二)胸腺激素 245
(三)胸腺与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245
(一)4℃冰箱内保存 246
(三)深低温冻贮 246
(二)组织培养法保存 246
二、供体来源和获取 246
三、保存方法 246
(二)取材方法 246
(一)供体选择 246
(一)治疗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 247
五、临床移植效果 247
(三)判断移植物存活的指标 247
(二)移植方法 247
四、移植方法及疗效检测 247
(一)适应证 247
(二)治疗恶性肿瘤 248
(三)治疗支气管哮喘 249
第4节 肾上腺组织保存 249
一、供体来源 250
二、腺体获取和处理 250
(一)带血管肾上腺 250
(三)复温使用方法 251
(一)带血管蒂肾上腺移植 251
四、治疗肾上腺功能低下症 251
(二)肾上腺组织块 251
(二)降温冷冻方法 251
(一)保护液及使用Me2SO 251
三、组织块冷冻保存 251
(二)成年尸体肾上腺组织冻贮实验研究 252
(一)大鼠肾上腺组织冻贮实验研究 252
五、冷冻保存实验研究 252
(二)肌肉内埋植术 252
第13章 器官的低温保存 257
第1节 肾脏的低温保存 257
一、肾缺血的降温保护及离体肾保护 257
二、肾热缺血及冷缺血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学 257
(一)肾热缺血的病理学 257
(二)肾冷缺血及降温缺血病理学 258
(三)肾缺血再灌注的病理生理 258
(二)能量药物及其前体物质 259
三、肾脏缺血的药物保护 259
(一)血管活性药物 259
(三)氧自由基清除剂 260
(四)钙离子阻滞剂 260
(五)膜稳定药物 260
(六)活血化瘀药物 260
(七)甘露醇、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 261
四、肾手术时的肾脏原位降温 261
(二)表面降温 262
(一)原位降温保护需要的温度范围 262
(三)经动脉灌注降温 263
(四)经静脉灌注降温 264
(五)经集合系统灌注降温 264
第2节 离体肾的低温保存 265
一、概述 265
二、肾脏保存液 265
(一)仿细胞外型溶液 265
(二)仿细胞内型溶液 265
(三)高渗性溶液 266
(四)应用核苷类物质的保存液 266
(五)供连续低温灌注保存用的肾保存液 266
三、肾脏低温灌洗及保存的基本方法 269
(一)肾单纯灌注及低温保存的方法 269
(二)肾连续低温灌洗保存法 269
第3节 肾脏的深低温保存 269
一、肝脏低温保存的实验性研究 270
二、肝脏保存的临床应用 270
第4节 肝脏的低温保存 270
第5节 心脏的低温保存 271
一、心脏的热缺血损害及对缺血的耐受性 271
二、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脏停搏及降温 272
三、心脏的低温保存 272
(一)低温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272
(二)保护液的离子成分及有关药物的作用 272
四、高压氧保护 273
五、低温灌注保护 273
第14章 生物材料冷冻干燥保存 275
第1节 冷冻干燥技术简史 275
第2节 冰冻干燥的原理 277
一、预冷 277
(一)减压急冻 277
(二)低温急冻 277
二、真空干燥除水的方法 278
(一)低温冷凝水蒸气法 278
(三)超冷急冻 278
(二)干燥剂除水 279
(三)抽气机直接除水 279
三、真空度方面的问题 280
(一)干燥系统内的真空度 280
(二)对干燥系统的要求 280
(三)真空表 280
四、冰冻干燥过程中的加热问题 280
(一)加热的一般原则 280
(二)加热的方法 282
五、冰冻干燥时的一般现象 283
(一)冰冻干燥的第一阶段 283
(二)冰冻干燥的第二阶段 284
六、干燥物质最终水分的重要性 284
七、干燥物质质量的检测 285
第3节 冰冻干燥在医学中的应用 286
一、冰冻干燥血浆的制备 286
二、冰冻干燥血液制品 288
三、冰冻干燥其他生物制品 289
四、冰冻干燥皮肤 290
五、冰冻干燥骨骼 291
第4篇 冷冻外科的理论基础 294
第15章 冷冻外科概述 294
第1节 冷冻外科的发展 294
第2节 冷冻外科的制冷方法 295
一、半导体制冷 295
二、气体节流膨胀制冷 296
三、相变制冷 297
第3节 冷冻治疗器械 297
(二)贮液罐 298
一、手持式液氮冷冻治疗器 298
(一)管道 298
(三)冷冻头 299
二、金属软管式冷冻治疗机 299
三、双相传输管冷冻治疗机 299
四、氟利昂循环式冷冻治疗机 300
五、浸冷式冷冻治疗器 301
一、术前注意事项 302
第4节 冷冻外科方法 302
七、柔性体腔内低温治疗仪 302
六、脑深部冷冻治疗机 302
二、几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303
(一)接触法 303
(二)喷射法 303
(五)冻切法 304
三、冷冻时间 304
四、冻融周期 304
(四)棉签法 304
(三)灌注法 304
五、冷冻治疗次数与间隔时间 305
六、冷冻范围 305
七、冷冻治疗后的反应 305
(一)疼痛 305
(二)肿胀 305
(五)神经麻痹 306
(四)创面出血 306
(二)术后疼痛 306
(三)组织坏死 306
(一)预防感染 306
八、冷冻冶疗术后处理 306
(三)组织坏死 306
九、冷冻外科治疗的优缺点 307
(一)优点 307
(二)缺点 308
十、冷冻外科的临床应用 308
第16章 冷冻外科的基础理论 310
第1节 冷冻致死细胞的理论 310
一、细胞膜系统融解损伤学说 310
二、细胞器的损伤学说 310
三、化学伤害学说 311
四、双因素假说 311
五、结构水学说 311
六、温度休克学说 311
七、血流郁滞学说 311
第2节 冷冻损害 312
八、细胞缺氧学说 312
第3节 组织冷冻降温与时间的关系 315
第4节 破坏细胞的温度 316
第5节 冻融次数与细胞杀伤的关系 317
第6节 冻融后的组织变化 317
一、皮肤 317
(一)临床观察 317
(二)组织学观察 318
(二)组织学观察 319
二、血管 319
(一)临床观察 319
三、面神经 322
(一)临床观察 322
(二)组织学观察 322
四、软骨 326
(一)临床观察 326
(二)组织学观察 326
(二)组织学观察 327
(一)临床观察 327
五、颌骨 327
六、粘膜 328
(一)临床观察 328
(二)组织学观察 328
七、癌细胞 331
第7节 冷冻后的组织化学变化 333
一、冷冻影响细胞内蛋白合成 334
四、膜依赖性酶活力的改变 335
三、生物膜受损破坏 335
二、组织液晶态冷冻后的变化 335
五、冷冻后细胞浆内的损伤变化 336
六、细胞核冷冻后的损伤变化 336
第17章 实验肿瘤与低温免疫学研究 338
第1节 肿瘤—宿主系统 338
第2节 实验肿瘤冷冻治疗的仪器设备 339
第3节 最佳冷冻方法问题 340
第4节 肿瘤的部位 342
一、低温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343
第5节 肿瘤的低温免疫学研究 343
二、肿瘤低温免疫的实验研究 344
(一)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 344
(二)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344
三、肿瘤低温免疫的临床观察 348
第6节 小结 349
第5篇 冷冻外科技术在临床学科中的应用 352
第18章 皮肤科疾病的冷冻治疗 352
第1节 影响组织冷冻效应的因素 352
第2节 冷冻器械 353
第3节 冷冻方法 353
一、方法与技术 353
(一)浸蘸法 353
(二)接触法 353
(三)喷射法 353
(四)综合法 353
一、血管瘤和淋巴管瘤 354
第4节 良性皮肤病的冷冻治疗 354
二、冷冻剂量 354
三、冷冻反应 354
二、疣类 355
三、疤痕疙瘩 355
四、化脓性肉芽肿 355
五、结节性痒疹 356
六、脂溢性角化症 356
第5节 皮肤癌前期和恶性肿瘤的冷冻治疗 356
一、适应证 356
二、治疗目的 356
三、儿项基本技术指标 357
四、冷冻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资料分析 357
四、色素减退斑和肥厚性疤痕 358
二、缺点 358
第7节 冷冻治疗的优缺点 358
一、优点 358
三、骨坏死 358
二、神经受损 358
一、出血 358
第6节 冷冻治疗的并发症 358
第19章 口腔科疾病的冷冻治疗 360
第1节 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 360
第2节 冷冻治疗的技术操作 360
一、制冷剂和治疗器械 360
(三)灌注法 361
(二)喷射法 361
(一)接触法 361
二、冷冻治疗方法 361
(四)浸泡法 362
(五)刺入法 362
(六)冻切法 362
(七)棉签法 362
第3节 口腔颌面部一般疾病的冷冻治疗 363
一、雀斑 363
二、扁平疣 363
三、痣 363
第4节 良性肿瘤的冷冻治疗 364
七、粘液囊肿 364
四、疤痕疙瘩 364
六、牙髓的冷冻 364
五、老年斑疣 364
一、血管瘤 365
(一)毛细血管瘤 365
(二)海绵状血管瘤 365
(三)蔓状血管瘤 365
三、乳头状瘤 366
(三)囊型淋巴管瘤 366
(二)海绵型淋巴管瘤 366
(一)毛细管型淋巴管瘤 366
二、淋巴管瘤 366
四、龈瘤 367
五、牙源性角化囊肿 367
六、造釉细胞瘤 368
七、涎腺混合瘤 368
八、巨细胞瘤 368
第6节 口腔癌的冷冻治疗 369
第5节 口腔癌前病变的冷冻治疗 369
第7节 颌骨恶性肿瘤 370
第8节 腮腺癌的治疗 370
第20章 耳鼻喉科疾病的冷冻治疗 372
第1节 概述 372
一、制冷源及液氮容器 372
二、治疗方法 372
三、冷冻过程 372
第2节 耳部疾病的冷冻治疗 373
一、颈静脉球瘤 373
二、内耳性眩晕 373
三、耳廓疾病 374
(一)实验性耳廓低温冷冻 374
(二)耳廓血管瘤 374
(三)耳廓假性囊肿 374
一、鼻前庭疣 375
(六)其他病例 375
第3节 鼻部疾病的冷冻治疗 375
(五)耳廓原位癌 375
(四)耳廓乳头状瘤 375
二、鼻出血 376
三、鼻部血管瘤 376
四、慢性鼻炎 377
五、外鼻癌 378
第4节 咽部疾病的冷冻治疗 378
一、扁桃体 378
二、咽腭部血管瘤 380
三、口咽部癌 380
(一)治疗方法 381
(二)病例情况 381
(三)注意事项 381
第5节 喉部疾病的冷冻治疗 382
一、治疗方法 382
二、治疗结果 383
第21章 眼科疾病的冷冻治疗 386
第1节 眼科冷冻治疗器械 386
一、节流制冷式冷冻治疗器械 386
二、相变制冷冷冻器 387
三、热电冷却制冷冷冻器 387
四、基本冷冻治疗方法 387
第2节 冷冻对眼组织的效应 387
一、眼睑 388
二、泪道 388
三、结膜 388
四、眼肌和筋膜 389
五、巩膜 389
六、角膜 389
七、虹膜和睫状体 390
八、脉络膜和视网膜 391
一、眼睑疾病 392
第3节 眼科疾病的冷冻治疗 392
(一)倒睫 392
九、晶体 392
十、玻璃体 392
(二)眼睑肿瘤 393
二、结膜疾病 394
(一)翼状胬肉 394
(二)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394
(三)沙眼 394
(四)其它结膜病 395
三、巩膜疾病 395
(一)巩膜炎 395
(二)角巩膜缘囊样泡 395
四、角膜疾病 395
(一)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395
(五)角膜瘘 396
(一)虹膜睫状体炎 396
(六)复发性角膜上皮剥脱 396
五、葡萄膜疾病 396
(三)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396
(二)蚕蚀性角膜溃疡 396
(四)角膜新生血管 396
(二)周边部葡萄膜炎 397
(三)虹膜脱出 397
六、青光眼 397
(一)适应证 397
(二)冷冻方法 398
(三)注意事项 398
八、视网膜疾病 399
(一)视网膜脱离 399
七、白内障冷冻摘除术 399
(四)并发症及处理 399
(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400
(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401
(四)视网膜母细胞瘤 402
(五)其它视网膜病 402
九、眼外伤 402
(一)眼内非磁性异物的冷冻取出 402
(二)前房出血块冷冻取出 402
(二)眼眶肿瘤 403
(一)恶性脉络膜黑色素瘤 403
(三)巩膜穿孔伤 403
十、眼部肿瘤的冷冻摘除术 403
第22章 神经外科疾病的冷冻治疗 406
第1节 脑瘤的冷冻治疗 406
一、冷冻后脑组织形态学的改变 406
三、常用的冷冻方法 407
(三)喷射法 407
(二)刺入法 407
(一)接触法 407
(二)禁忌证 407
(一)适应证 407
二、冷冻切除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407
四 、冷冻切除的手术操作 408
(一)大脑半球肿瘤的冷冻方法 408
(二)脑垂体腺瘤的冷冻方法 408
五、冷冻切除脑瘤的优点 408
(一)止血作用 408
(二)累及正常组织 409
(三)冷过敏反应 409
(一)神经损伤 409
第2节 三叉神经痛的冷冻治疗 409
一、发病率 409
(三)杀菌作用 409
六、并发症及预防 409
(六)低温免疫 409
(五)肿瘤坏死 409
(四)固形作用 409
(二)止痛作用 409
二、病因 410
三、病理生理 410
四、治疗方法 410
五、半月神经节冷冻术 410
(一)手术适应证 410
(二)冷冻设备 410
(三)冷冻方法 411
(四)治疗后处理 411
第3节 偏头痛的冷冻治疗 411
(三)注意事项 412
(一)适应证 412
(二)手术方法 412
第4节 周围神经损伤的冷冻治疗 413
一、神经损伤的分类 413
(一)神经失用 413
(二)轴索断裂 413
(三)神经断裂 413
二、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 413
(一)运动障碍 413
(二)感觉障碍 413
(三)营养改变 413
三、周围神经损伤的冷冻治疗 414
(一)冷冻的生物学效应 414
(二)冷冻修复的方法 414
(三)冷冻在周围神经修复中的作用 414
(四)神经浸泡液的作用 415
第1节 子宫颈糜烂的冷冻治疗 416
一、子宫颈糜烂的临床特征 416
第23章 妇科疾病的冷冻治疗 416
(一)宫颈糜烂的病因 417
(二)病理特征 417
二、冷冻治疗的适应证 417
三、治疗器械 418
(一)隔温式液氮冷冻治疗器 418
(二)浸冷式冷冻治疗杆 419
四、冷冻治疗方法 419
(一)接触法 419
五、冷冻治疗后处理 420
(二)喷射法 420
六、冷冻后宫颈的变化 421
七、冷冻术中和术后反应 422
(一)全身反应 422
(二)局部反应及处理 422
八、疗效标准与效果 423
(一)疗效标准 423
(二)治疗效果 424
一、病理学分类 425
九、冷冻疗法的优点 425
第2节 宫颈癌前期病变和宫颈癌的冷冻治疗 425
二、冷冻适应证 426
三、冷冻方法 426
四、冷冻效果 426
(一)癌前期病变 426
(二)宫颈癌 427
五、影响疗效的因素 428
第3节 外阴白色病变 429
一、临床特征 429
二、治疗方法 429
三、治疗效果 430
第4节 宫腔内冷冻治疗 430
一、子宫内膜冷冻破坏的理论意义 430
(一)术前准备 432
(二)冷冻治疗仪的调试 432
二、冷疗器械 432
三、治疗方法 432
(三)冷冻方法 433
(四)术后处理 434
四、冷冻后子宫内膜的变化 434
五、治疗效果 435
第24章 泌尿外科疾病的冷冻治疗 435
一、冷冻治疗的机理 438
二、适应证及禁忌证 438
第1节 前列腺疾病的冷冻治疗 438
(一)适应证 439
(二)禁忌证 439
三、冷冻治疗器械 439
四、冷冻治疗方法 440
(一)经尿道冷冻治疗 440
(二)内窥镜直视下冷冻治疗 442
(三)经会阴穿刺冷冻治疗 443
五、冷冻治疗效果 443
(一)良性疾病 443
六、并发症及其处理 444
(二)恶性肿瘤 444
第2节 膀胱疾病的冷冻治疗 446
一、适应证及病例选择 446
(一)膀胱内乳头状瘤 446
(二)膀胱颈部狭窄 446
(五)膀胱癌 447
三、冷冻效果 447
二、冷冻方法 447
(四)膀胱溃疡和炎症 447
(三)膀胱颈部出血 447
四、并发症及处理 448
第3节 尿道肉阜的冷冻治疗 449
一、症状和体征 449
二、适应证 449
三、治疗方法 450
(一)金属冷头接触法 450
(二)浸冷钳夹冷冻法 450
五、并发症 451
四、治疗效果 451
一、临床表现 452
(一)一般表现 452
(二)巨大尖锐湿疣 452
第4节 生殖器尖锐湿疣的冷冻治疗 452
二、冷冻方法 453
三、治疗效果 454
四、并发症 454
一、适应证 457
二、相对禁忌证 457
第1节 痔的冷冻治疗 457
第25章 肛肠疾病的冷冻治疗 457
三、术前准备 458
四、操作方法 458
五、注意事项 458
六、术后观察与处理 459
七、并发症与处理 459
九、结扎并冷冻治疗痔优点 461
第2 节 肛裂的冷冻治疗 461
八、疗效评价 461
一、适应证 462
二、禁忌证 462
三、术前准备和操作方法 462
四、术后观察与处理 462
一、适应证 463
三、术前准备 463
二、禁忌证 463
第3节 直肠息肉冷冻治疗 463
五、疗效评价 463
四、操作方法 464
五、注意事项 464
六、术后观察与处理 464
七、并发症与处理 464
八、疗效评价 465
九、冷冻治疗直肠息肉的优点 465
第4节 直肠癌冷冻治疗 465
三、术前准备 466
二、相对禁忌证 466
四、操作方法 466
一、适应证 466
(二)姑息性冷冻适应证 466
(一)根治性冷冻适应证 466
五、注意事项 467
六、术后观察与处理 467
七、并发症与处理 467
八、冷冻直肠癌的基础研究 468
(一)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468
(二)癌细胞DNA的变化 469
(三)低温免疫的观察 469
九、疗效评价 471
第5节 肛管和肛周区尖锐湿疣 472
一、适应证 472
二、操作方法 472
四、疗效评价 473
五、冷冻治疗的优点 473
三、术后观察与处理 473
第6节 其他肛肠疾病冷冻治疗 474
一、肛旁脓肿与肛瘘 474
二、潜毛病 474
三、粘膜白斑 474
第2节 冷冻治疗设备 476
一、致冷物质 476
第1节 历史回顾与国内外现状 476
第26章 内脏肿瘤的冷冻治疗 476
二、冷冻治疗器械 477
(一)冷冻治疗机的选用 477
(二)有关的冷冻器件 477
第3 节 胸部器官疾病的冷冻治疗 477
一、良性病变的冷冻治疗 478
(一)食管息肉 478
(二)食管乳头状瘤 480
(三)食管血管瘤 480
(四)食管吻合口狭窄 480
(五)气管内良性肿瘤 481
(六)肺结核球 482
(七)肺炎性假瘤 482
(八)肺错构瘤 483
(九)其他良性肿瘤 483
(十)心律不齐 483
二、恶性肿瘤的冷冻治疗 484
(一)食管癌 484
(三)肺癌 485
(二)贲门癌 485
(四)支气管癌 487
(五)乳腺癌 487
第4节 腹部器官病变的冷冻治疗 488
一、良性病变的冷冻治疗 488
(一)胃溃疡 488
(二)胃息肉 489
(三)十二指肠良性肿瘤 490
(四)肝血管瘤 490
(五)冷冻止血 490
(一)胃癌 491
二、恶性病变的冷冻治疗 491
(二)肝癌 493
(三)胆管癌 494
(四)胰腺肿瘤 495
(五)腹膜后恶性肿瘤 495
第5节 冷冻后反应、处理和护理 496
一、全身反应、处理和护理 496
(一)经内窥镜冷冻治疗后全身反应及处理 496
(二)术中和冷冻后的全身反应及处理 496
二、冷冻后局部反应的处理和护理 497
第6节 并发症 498
一、心脏骤停 498
二、穿孔 498
三、大出血 499
四、过敏性体克 499
第6篇 低体温与冷冻损伤 501
第27章 体温过低症 501
第1节 概述 501
一、病因 503
第2节 病因及发病机理 503
二、分期 504
(一)机能代偿期 504
(二)机能衰竭期 504
三、各种生理功能的变化 504
(一)体温调节的变化 504
(二)物质代谢的变化 505
(三)血液循环的变化 506
(六)肾脏的变化 507
(五)血液的改变 507
(四)呼吸的改变 507
(七)内分泌的改变 508
(八)消化系统的变化 508
(九)中枢神经的变化 508
第3节 临床症状与体征 509
一、临床表现 509
(三)重度冻僵 510
(二)中度冻僵 510
(一)轻度冻僵 510
二、冻僵的分度 510
三、死亡临界温度 511
第4节 体温过低的救治 511
第28章 低温麻醉 516
第1节 低温的生理影响 516
一、对代谢的影响 516
二、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517
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518
第2节 低温麻醉的临床应用 519
四、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519
五、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519
一、心脏血管外科 520
二、神经外科 521
三、其他 521
第3节 低温麻醉的实施方法 521
一、低温麻醉的方法 521
二、体表降温的实施 522
一、单纯深低温法 524
三、血流降温法的实施 524
第4节 深低温停循环的基本方法 524
二、体表诱导降温合并体外循环变温法 525
第5节 低温麻醉注意事项 525
一、御寒反应 525
二、心室纤颤 526
三、肺部并发症 526
四、脑部并发症 526
一、病因与易发部位 529
二、分类 529
第1节 概述 529
第29 章 冷冻损伤 529
三、非冻结性冻伤 530
四、冻结性冻伤及其分度 530
第2节 冻伤的病理生理 531
一、冻伤的病理模型—冷冻程度与组织丢失的关系 532
二、组织血流量与血管透性的变化 533
(一)瑚珀酸脱氢酶活性变化 534
三、循环血中氧含量与氧的利用 534
四、代谢的某些改变 534
(二)肌糖原含量的变化 535
(三)胶原代谢的变化 535
(四)能量代谢的变化 536
(五)血清磷酸肌酸激酶的变化 537
(六)炎症反应强度 537
(七)病理形态学变化 538
一、轻度冻伤的治疗 539
第3节 冻伤的治疗 539
二、重度冻伤的治疗 540
(一)急救—冻结状态下的温水快速融化复温 540
(二)改善血液循环 541
(三)抗感染 543
(四)综合治疗 546
(五)手术治疗原则 547
(六)全身性治疗 548
第2节 动物组织的过冷现象 550
第1节 概述 550
第30章 过冷与冻结损伤 550
第3节 在体组织过冷与冷冻损伤 553
第4节 单细胞的过冷与冻结损伤 555
第7篇 低温测量技术和冷冻医疗器械 561
第31章 低温测量技术 561
一、热电偶温度计 561
(二)补偿导线法 562
(三)冷端温度校正法 562
(一)冰浴法 562
(四)电桥补偿法 563
二、热电阻温度计 564
三、半导体二极管温度计 564
四、弹簧管压力计 565
五、倾斜管微压计 566
六、热传导真空计 566
(一)电阻真空计 567
(二)热偶真空计 567
八、热线风速仪 568
七、反托管测速法 568
九、节流式流量测量法 570
十、速度式测量法 571
十一、共晶点测量法 571
(一)电阻测定法 571
(二)差热分析测定法 573
第32章 冷冻外科治疗器械 575
第1节 概述 575
二、液态制冷剂 576
一、气态制冷剂 576
第2节 常用制冷剂及获得低温的方法 576
三、固态制冷剂 577
四、获得低温的方法 577
(一)相变制冷 577
(二)节流的冷效应制冷 577
(三)热电冷却制冷 578
第3节 医用冷冻器械的种类 578
一、相变制冷的液氮冷冻治疗器 578
(二)双向传输式液氮冷冻治疗器 579
(一)手持式液氮冷冻治疗器 579
(三)自增压杜瓦连体式冷冻治疗器 580
(四)体内器官的液氮冷冻治疗器 580
二、氟利昂压缩循环式冷冻治疗器 581
三、气体节流式冷冻器 581
四、半导体制冷冷冻治疗器 582
第4节 液氮治疗器的工作原理及关键部件 582
一、工作原理和装置系统 582
二、关键部件 583
(一)低温电磁阀 583
(二)液氮输送管 584
(三)冷冻治疗探头 585
(四)液氮贮存器 586
第5节 液氮低温治疗器械的温度计测 586
一、组织温度的近似计算 587
二、组织温度的测试方法 589
第6节 我国冷冻外科器械的展望 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