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雪松,何雪松著
  • 出 版 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43224735
  • 页数:287 页
图书介绍:《社会工作理论(第二版)》是“社会工作精品教材”系列之一。本书所阐述的社会工作理论主要指关于如何开展社会工作的理论,即实践理论。对每一个实践理论的阐释包括:(1)理论脉络,即该理论是如何兴起、如何演进的;(2)概念框架。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或判断是什么,这样的概念和判断是如何有助于我们认识个人与情景的关联以及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启示是什么;(3)实践框架。该理论如何应用于具体的社会工作实践,实践原则是什么,如何评估,专业关系如何界定;(4)贡献与局限。该理论的影响有多大,缺陷是什么。

第一章 社会工作理论:概念、历史与意义 1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工作 2

第二节 什么是社会工作理论 4

社会工作理论的界定 4

实践理论:本书聚焦 7

第三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演进 8

豪的七阶段模型 8

本书的六阶段模型 9

第四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 11

佩恩的三分模型 12

豪的四分模型 13

多米内利的三分模型 14

特纳的三分模型 15

本书的四分模型 16

第五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实践意义 17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17

理论的选择与应用 18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四个理论传统 23

第一节 实证传统 24

第二节 人本传统 27

第三节 激进传统 30

第四节 社会建构传统 33

第三章 心理动力理论(上):精神分析与自我心理学 39

第一节 理论脉络 41

第二节 概念框架 43

弗洛伊德的理论贡献 43

自我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46

第三节 实践框架 49

实践原则 49

自我取向的评估 49

专业关系 50

干预技巧 51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52

第四章 心理动力理论(下):客体关系、自体心理学和依恋理论 55

第一节 理论脉络 56

第二节 概念框架 60

客体 60

分离—个体化 61

自身客体 61

自身客体移情 62

蜕变性内化 62

第三节 实践框架 64

实践原则 64

评估 66

专业关系 68

干预技巧 69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70

第五章 认知/行为理论 73

第一节 理论脉络 73

第二节 概念框架 76

认知 76

ABC人格理论 77

反应性制约 78

操作性制约 78

社会学习 79

第三节 实践框架 80

实践原则 80

评估 81

专业关系 82

干预技巧 83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85

第六章 系统视角 88

第一节 理论脉络 88

第二节 概念框架 90

系统 90

人类发展 91

适应系统 92

社会工作系统 92

第三节 实践框架 93

实践原则 93

评估 95

专业关系 95

干预技巧 95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97

第七章 生态视角 100

第一节 理论脉络 101

第二节 概念框架 105

生命周期、时间与空间 105

人际关联与角色 106

胜任能力与调适 106

生活中的问题 107

第三节 实践框架 107

实践原则 108

生态评估 108

专业关系 109

干预技巧 110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112

第八章 社会发展视角 115

第一节 理论脉络 116

第二节 概念框架 119

社会福利 119

社会发展 120

意识形态 122

社会投资 123

资产建设 124

第三节 实践框架 124

个人层面 125

社区层面 125

政府层面 126

制度基础 127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128

第九章 存在主义 131

第一节 理论脉络 132

第二节 概念框架 133

第三节 实践框架 136

实践原则 136

评估 137

专业关系 138

干预技巧 138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139

第十章 灵性视角 142

第一节 理论脉络 142

第二节 概念框架 144

灵性的定义 144

灵性的模型 145

灵性的发展 147

超越力 148

第三节 实践框架 149

实践原则 149

评估 151

专业关系 151

干预技巧 152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153

第十一章 结构视角 156

第一节 理论脉络 156

第二节 概念框架 159

反对任何形式的不平等和压迫 160

合法化边缘人群的声音 160

发展和支持反对性政治 161

重置社会工作 161

社工即街头知识分子 161

第三节 实践框架 162

实践原则 162

评估 164

专业关系 164

干预技巧 164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166

第十二章 增权视角 169

第一节 理论脉络 170

第二节 概念框架 173

增权 173

脉络化 174

权力 174

第三节 实践框架 175

实践原则 175

评估 177

专业关系 178

干预技巧 179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181

第十三章 女性主义视角 184

第一节 理论脉络 185

第二节 概念框架 187

身份政治 188

关系 188

再生产 189

关怀伦理 189

多元知识 190

解放和增权 191

第三节 实践框架 192

实践原则 192

评估 193

专业关系 194

干预技巧 194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195

第十四章 叙事理论 199

第一节 理论脉络 200

第二节 概念框架 202

叙事的隐喻 202

社会建构的隐喻 204

知识/权力/语言 205

第三节 实践框架 205

实践原则 206

评估 209

专业关系 209

干预技巧 210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213

第十五章 寻解视角 216

第一节 理论脉络 217

第二节 概念框架 219

案主是自己的专家 219

案主有自己的优势 219

目标定位 220

解决方法 220

第三节 实践框架 221

实践原则 221

评估 222

专业关系 222

干预技巧 223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224

第十六章 优势视角 227

第一节 理论脉络 228

第二节 概念框架 230

优势 230

增权 231

成员资格 231

悬置怀疑 232

抗逆力 232

希望 234

第三节 实践框架 235

实践原则 235

评估 237

专业关系 238

干预技巧 239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240

第十七章 未来与展望 243

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现实脉络 243

证据为本的实践的兴起 244

新管理主义的滥觞 245

社会工作与案主伙伴关系的重构 247

社会工作研究的重要性凸显 248

第二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演进趋势 250

从外借到内生 250

重审社会聚焦 251

倡导优势为本 253

寻求与社会理论的对话 255

关系理论的兴起 256

推进理论整合 257

第三节 迈向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 258

建构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的必要性 258

如何建构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 262

第四节 结语 266

参考文献 267

后记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