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1
ABSTRACT 5
引言:理论的使命与研讨者的责任 13
上篇 财政本质论析 17
一、关于财政本质学说的历史回顾 17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财政制度、税收、国债、预算等的有关论述 17
(二)古典学派关于财政的若干观点 23
(三)19世纪的德国财政理论:社会政策学派 25
(四)20世纪早期的财政社会学理论 28
(五)近代英国的财政理论 30
(六)当代美国的财政理论 33
(七)前苏联的财政理论 35
(八)当代中国财政理论中关于财政本质的认识 36
二、国家分配论:基本观点的分析 41
(一)“国家分配论”理论框架的要点 41
(二)对“国家分配论”的主要诘难及相关探究 43
(三)结合其他流派的考察 47
(四)关于“国家分配论”的发展的几点思考 54
三、财政本质的展开论述 57
(一)唯物史观:正确认识财政本质的理论基础 57
(二)广义财政概念与原始财政起源 58
(三)国家财政的产生 62
(四)剥削阶级国家的财政 65
(五)社会主义的国家财政 71
(六)财政现象与财政本质的概括 74
下篇 财政职能作用与调控 85
一、财政职能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85
(一)财政职能作用:财政本质的外化 85
(二)政府职能及财政职能范围:共性与个性 87
(三)现历史阶段我国财政被赋予的特定使命 90
二、基于政府职能的财政分配顺序、范围、方式及平衡原理 95
(一)摆正财政分配顺序 95
(二)纠正政府职能与财政职能在范围上的错位 97
(三)转变政府某些职能的实现方式 100
(四)“量出制入”与“量入为出”:两个层次上的平衡原理 102
三、我国财政调控作用分析 106
(一)促进经济增长 106
(二)优化经济结构 109
(三)反经济周期与维护经济稳定 112
(四)实施收入再分配与维护社会稳定 117
(五)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和可持续发展 127
(六)监督与规范经济活动 129
(七)保证正常的政权建设与运转 131
四、我国财政收支平衡政策的再认识 133
(一)关于平衡政策的简要回顾 133
(二)1979年后实践提出的挑战 135
(三)财政失平的主要原因 138
(四)财政失平的客观效应 145
(五)认识上需理清的几个关系和今后应把握的政策要点 150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财政调控的体制依托: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 157
(一)以往财政体制的演变和“分灶吃饭”后的主要问题 157
(二)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 163
(三)近年财税改革的重大进展 165
(四)目前财政体制和税制仍存在的问题 171
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174
(一)我国财政、金融体系的概况和相互关系 174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系和区别 179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若干重要事项 183
七、国有资产管理:财政调控重要的专门领域 195
(一)以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弊病 195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几项抉择 197
(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201
(四)财政预算中设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设想 207
八、健全我国的财政调控体系 209
(一)财政调控体系的基本要素 209
(二)健全财政调控体系所应注重的基础性工作 211
(三)健全财政调控体系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212
(四)健全财政调控体系需要进一步开拓理财新方式 216
结语 219
主要参考文献 220
后记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