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陶诗言院士关于季风和暴雨研究的代表作 1
中国的梅雨 3
夏季江淮流域持久性旱涝现象的环流特征 47
夏季亚洲南部100mb流型的变化及其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的关系 57
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研究 68
论梅雨的年际变异 79
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o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China 89
第二部分 陶诗言院士在季风、暴雨、卫星气象和中小尺度研究方面的贡献 125
关于东亚季风的研究 127
陶诗言先生与中国暴雨 137
我国卫星气象研究的进展 142
陶诗言先生及其指导下的中尺度天气动力学研究 150
第三部分 论文 157
一、季风与东亚气候 159
陆面感热和潜热输送对盛夏降水和副高分布的影响 161
论南亚夏季风指数的选择 170
利用NCAR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东亚夏季风的爆发 184
北极海冰异常空间分布与大气遥相关型及中国气温的关系 201
东亚冬季风异常对ENSO的激发——一个CGCM数值模拟研究 210
长江中下游洪涝与强信号源“大圆路径”波列的特征 220
青藏高原雪盖与中国季风雨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关系 230
70年代末、80年代初气候跃变及其影响 240
初夏东南亚季风建立的气候特征及年际变化 250
夏季东亚季风与印度季风的关系 266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前期特征 274
东亚副热带西风与长江流域的旱涝关系及其预测信号 284
近百年美国西南部季风降水的年代际变化 293
二、暴雨和中小尺度天气 299
全球海温的多尺度变化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301
北方盛夏台风暴雨的一些问题 314
梅雨期暴雨过程中高低空流场耦合关系的分析与数值试验 327
珠峰山地环境气象学 337
强对流风暴的若干数值模拟研究 346
热带扰动对区域性西风爆发的影响——模拟研究 357
香港地区海陆风的观测研究和诊断分析 363
三、辐射和卫星气象 375
长波辐射计算方法对气候模拟效果的影响 377
利用TBB资料计算地面有效辐射的一种方法 406
环流模式中的云辐射参数化研究:窄带云光学性质参数化 416
卫星观测揭示的热带大气环流的新事实 427
四、气象灾害及预报 437
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时期降水短期数值预报的应用研究 439
相当暴雨日数在京津冀旱涝分析中的应用 448
集合预报概论 457
五、其它 463
复杂大气系统的性质和问题 465
水文气象预报对防洪抗旱的作用 470
行星大气对称稳定性的一个判据 476
平流层突然增温的诊断研究 483
局地经向环流的诊断方程 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