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法 文言语法举要 1973年校订本》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黎锦熙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1986
  • ISBN:7101000193
  • 页数:21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本讲述古汉语语法著作

第一章 主位 1

第一节 主位之定义 1

〔问题二〕 1

第二节 变式的主位 2

(一)主在述后 2

(1)记变 2

〔问题三〕 3

(2)表叹 3

〔问题四〕 6

(3)申疑 6

〔问题五〕 7

(5)有无 7

(4)让副 7

〔问题六〕(附‘有’字索引) 7

(6)多寡 9

〔问题七〕 10

(7)押韵 10

(二)主在述中 10

原序(1933) 11

〔问题八〕 11

第二章 呼位 12

〔问题九〕 13

第三章 宾位 14

第一节 宾位之定义 14

第二节 双宾位 15

〔问题十〕 15

〔问题十一〕 16

(甲)特介提宾 19

第三节 变式的宾位 19

(一)宾在动前 19

〔问题十二〕 19

绪论 19

(1)用‘把’‘将’等 20

〔问题十三〕 20

〔问题一〕 21

(2)用‘对于’‘于’等 21

〔问题十四〕 21

(3)用‘连’‘并’等 22

〔问题十五〕 23

(乙)特介间宾 23

(4)间‘之’ 23

(5)间‘是’ 25

〔附录〕综论‘之’‘是’ 26

〔问题十六〕 27

(6)间‘来’等 27

(7)宾系“名词” 28

(丙)迳置动前 28

〔问题十七〕 29

(8)宾系复称代词“自”“相” 30

〔问题十八〕 31

(9)宾系代词,句为否定(古文法) 31

〔问题十九〕 34

(10)宾系疑代“谁”“何”等(古文法) 35

(11)子句中宾系联代“所”(古文法,今未变) 35

(1)本位空虚 36

(二)宾在句首 36

〔问题二十〕 37

(2)本位填充以指代 38

综论(1)(2)之修辞 39

〔问题廿一〕 41

(3)指代再提于动前 42

(4)宾位子句之主语 43

〔问题廿二〕 43

(三)反宾为主 44

〔问题廿三〕 45

第四章 副位 46

第一节 副位之定义 46

〔问题廿四〕 47

第二节 前有介词之副位 48

〔问题廿五〕 48

第三节 变式的副位—(有介的) 49

(一)副在介前 49

(甲)副为名词 49

(1)介‘于’‘乎’者 49

〔问题廿六〕 50

(2)介‘以’‘用’者 51

〔问题廿七〕 52

(乙)副为代词 53

(4)副为复称代“自”“相” 53

(3)介‘为’与‘自’者 53

〔问题廿八〕 54

(5)副为指代“是”等(古文法) 55

(6)副为疑代“何”等(古文法) 56

〔问题廿九〕 58

(7)副为联代“所”(古文法,今未变) 59

〔问题三十〕 63

〔问题三十一〕 63

(二)副在句首 64

(甲)本位空虚 64

(乙)本位填充以指代 65

第四节 省略(或本无)介词之副位 65

(一)表时地之副位 66

〔问题三十二〕 66

(二)紧接宾语之副位(省‘于’) 67

〔问题三十三〕 67

(三)紧接外动之副位(双宾之次宾位) 68

(四)紧接内动之副位(关系内动) 69

〔问题三十四〕 71

第五节 变式的副位二(无介的) 72

(一)副在动前 72

(1)副为疑代(古文法) 72

(2)副为名词 73

(二)副在句首 73

(1)副表‘时’‘地’ 73

〔问题三十五〕 74

(2)副位夺主(白话文法) 74

(3)副词性的主词(内动‘有’) 75

〔问题三十六〕 76

第五章 补位 77

第一节 补位之定义 77

(1)前有同动 78

第二节 对于主语之补位 78

〔问题三十七〕 78

〔问题三十八〕 80

(2)后更煞以‘也’字 80

(3)前无同动,后有‘也’字 81

(4)主语后煞‘者’字 82

(5)主语用指代重指 83

(6)补为联代‘者’ 84

(7)补有联代‘所’ 85

(甲)实体词不省 85

(乙)实体代以‘者’ 86

(丙)实体词省去 86

(8)补为散动或名词语 87

(9)补为名词句 89

综论补位之修辞 89

〔问题三十九〕 91

助词‘也’与‘矣’ 92

第三节 对于宾语之补位 94

(1)述语为变更称谓义者 95

〔问题四十〕 97

(2)述语为认定义者(‘以’……为) 97

〔问题四十一〕 99

(3)补为形容词 100

(4)补为散动或名词语 100

(5)补前省宾(「‘以’为」) 101

〔问题四十二〕 102

(6)宾补间省‘为’,或更省宾(‘以’) 103

第四节 变宾后之补位(附准同动词) 105

(一)宾置动前而补留后 105

(二)宾弁句首而补留后 105

(三)反宾为主而补留后(被动式) 105

准同动词(被动式) 106

〔问题四十三〕 109

第五节 意动式与使动式 110

(一)意动式(宾补〔二〕〔三〕所变) 110

(二)使动式(宾补〔一〕所变) 112

第六节 变式的补位 114

(一)补在动前 114

(甲)决定的同动所带 114

(1)‘是’在补后 114

(2)‘为’在补后 114

〔问题四十四〕 115

(3)‘谓’在补后(补为疑代,古文法) 115

〔问题四十五〕 115

(乙)推较的同动所带 115

(4)补为疑代(古文法) 115

(二)补在句首 116

第一节 领位之定义 118

第六章 领位 118

第二节 统摄性的领位 119

(1)物主或物原 119

〔问题四十六〕 119

(2)物之所关 120

(3)时或地 120

(4)表类(大名) 121

(甲)被领为联代‘者’ 122

(乙)被领为方位名词 122

(5)举例(小名) 124

第三节 修饰性的领位 124

(1)昭其质 125

(2)彰其性 125

(3)喻其形或性 125

(4)估其量或值 126

(一)所领为抽名 127

第四节 主语性的领位(‘之’之特用) 127

(二)所领实述语(合成子句) 128

(1)子句为主语者(名词句) 129

〔问题四十七〕 131

(2)子句为宾语者(名词句) 131

(甲)主中宾 132

(乙)宾中主 132

(3)子句为补足语者(名词句) 133

(4)子句为副附者(副词语;扩为从句) 133

〔问题四十八〕 134

(甲)时间从句 135

(乙)原因从句 137

(丙)假设从句 137

(5)子句为形附者(形容句) 138

综括(1)至(5) 142

〔附论〕‘之’字此种特别用法 143

〔附〕宾语性的领位 143

第五节 介词‘之’或‘的’字之省略 145

(1)复合词或成语 145

(2)求词句之整链 146

(3)避叠领之重复 148

〔问题四十九〕 150

第六节 变式的领位 150

(一)领在述前 151

(1)本位填充以‘其’字 151

(二)领在句首 151

(2)本位填充以‘其’字 151

(3)本位空虚 151

第七章 同位 153

第一节 同位之定义 153

第二节 相加的同位 154

(1)加于本名前 154

(2)加于本名后 156

后附的形容语句 157

综合之例 160

第三节 总分的同位 161

(甲)总提而分承者 161

(1)总提附数词 161

(2)总提无数词 162

(3)部分的同位 164

与章法之关系 166

(乙)分起而总括者 167

(4)总括附数词 167

(5)总括无数词 168

(6)统指的同位(统指代词) 169

(甲)同主位者 169

(乙)同宾位者 170

统指代之反面(“莫”) 172

名代表复数法(“等”) 173

〔问题五十〕 173

(7)逐指的同位(逐指代词) 174

〔问题五十一〕 176

第四节 重指的同位 176

(一)同主位者 177

(甲)加重语势 177

(1)用指代“者”(别解) 177

(2)用复称代“自”等 178

(3)用承前指代“此”等 179

(4)用一般代词 179

〔附〕呼位之同位 180

(乙)变易文法 180

(5)反身于宾位(复称代“自”“相”) 180

(6)转化入子句(指代“其”) 181

(A)紧接名词 181

(B)紧接代词 182

(7)紧接前词 184

〔问题五十二〕 184

(二)同领位者(指代“其”) 184

(8)填充本位 187

(三)同宾位者(指代“之”等) 187

(9)填充本位 188

(10)紧接前词(别解) 188

(四)同副位者(指代“之”等) 189

(11)填充本位 189

(12)紧接前词(别解) 190

本章综说 190

〔问题五十三〕 191

校订重版后记(1957) 193

《比较文法》后序 196

〔附〕比较文法问题详解(一——六) 201

《比较文法》(1973年校订本)整理附白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