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总论 3
一、普通高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选修课初探 中国人民大学 董志蕙 3
二、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探析 天津大学 范洪成 南开大学 张丽 9
三、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福建中医学院 鄢行辉 13
四、民族传统健身体育与高校体育改革 上海医科大学 陆根秀 华东师范大学 倪进 18
五、试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融合 哈尔滨医科大学 郑文方 王月英 22
六、试析民族传统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南昌大学 胡祖荣 南京理工大学 沈梅 25
七、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南开大学 高谊 王洪生 30
八、面向21世纪,积极申报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云南民族学院 赵静冬 云南中医学院 潘灵 吴静 38
九、上海高校传统体育开展状况及发展对策 同济大学 姜丽萍 凌明德 44
十、中华养生体育课教学初探 南开大学 王玉珠 49
十一、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影响 甘肃张掖师专 钟为民 王志勇 54
十二、试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生活 同济大学 华静 61
十三、中医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法研究及专门人才培养 云南中医学院 潘灵 吴静 67
十四、运用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的手段提高体质差生身体素质的研究 南昌职业技术学院 易子斌 南昌大学 谢庆芝 76
十五、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与知识分子健康的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宋志坚 王泽民 81
十六、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模块设计思路 上海体育学院 郭志禹 85
十七、浅淡高校保健体育课教学改革 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马万凤 张耀光 90
十八、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上海体育学院 孙海春 沈建华 94
十九、初论建立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为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体系 武汉大学 杨昌林 100
二十、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 华中师范大学 刘瑞峰 104
二十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的研究 吉林医学院 秦岩 许桂珍 108
二十二、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的探讨 上海同济大学 游松辉 111
二十三、浅谈传统体育的指导思想——天人合一 北京大学 李朝斌 114
二十四、关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的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果梅 120
二十五、体育学院进行民间体育项目教学的探索 上海体育学院 范燕美 宋向阳 124
二十六、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医院校终身体育的重要内容 贵阳中医学院 敖新平 127
二十七、传统养生学在人体健身中的作用 承穗民族师范学院 张振鹏 高书格 131
二十八、发现养生体育教育 天津体育学院 钱云 张锦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遇仕 中国民航学院 张永来 135
二十九、民族传统体育在教学中的心理学运用 广西民族学院 韦江华 140
三十、民族传统保健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广西民族学院 徐波 143
三十一、中华养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南开大学 马春波 王玉珠 146
武术篇 155
三十二、探讨传统武术教学在学校体育中的“定位” 北京理工大学 赵玲 155
三十三、对高校大学生武术教学与终身体育的探讨 南通工学院 邵建国 虞荣娟 160
三十四、高校武术运动发展战略探讨 天津理工学院 韩世宏 沈阳航空学院 伊亮 165
三十五、浅谈高校武术普修课的教学 广州中山大学 李蓬 170
三十六、浅析武术教学中的想象练 江苏理工大学 王成祥 174
三十七、寓心理学于高校武术教学之中 华北电力大学 周晓 张朝英 178
三十八、武术教学攻防引导教法初探 湘潭师范学院 黄建国 183
三十九、三路长拳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 天津理工学院 徐彩桐 周继群 186
四十、学校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设想 江西华东交通大学 刘足娣 南昌职业技术师院 刘永祥 江西民政学校 朱春娜 192
四十一、我国六种武术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 同济大学 凌明德 姜丽萍 198
四十二、高校武术课教学初探 天津师范大学 杨静 203
四十三、大学武术选修课教学探讨 湖南中医学院 张健佳 湘潭师范学院 葛武 206
四十四、学校体育武术教材教法探讨 同济大学 谢香道 虞玉华 209
四十五、武术与传统哲学 南昌大学 刘文春 程啸斌 213
四十六、论阴阳五行学说对武术理论的影响 北京理工大学 赵玲 219
四十七、浅析武术动作的节奏 北京理工大学 张月霜 224
四十八、普通高校武术业余训练刍议 中南民族学院 胡文雄 229
四十九、动力性运动负荷对优秀武术运动员的心功评定 山东中医药大学 张渤东 233
五十、“聚气成力”——对武术运动中呼吸与发劲的探讨 中国农业大学 梁勇 239
五十一、与音乐结合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必由之路 福建师范大学 李忠京 246
五十二、武术运动员心理训练探讨 山西中医学院 文太凤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 范思进 252
五十三、试论体育控制论在武术训练中的应用 江西南昌大学 王幼君 清华大学 刘银斌 257
五十四、武术——传道之载体 清华大学 王玉林 261
五十五、太极拳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山东中医药大学 张渤东 张涛 264
五十六、关于简化太极拳教学的几点体会 华北航天工业学院 彭启诚 吴永慧 赵莉 从桂柏 王立男 庞大庆 267
五十七、太极拳的健身医疗保健作用 大理医学院 夏昆宣 段朝盈 云南艺术学院 李玉明 272
五十八、浅谈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山东中医药大学 姚春玲 郑卫民 277
五十九、浅析太极拳练习的层次阶段 北京中医药大学 周艺 281
六十、对太极推手体用八要的分析探讨 天津大学 薛统 南开大学 高谊 283
六十一、简述太极拳运动中“松”的防病治病功能 上海交通大学 李忠斌 黄荣杰 上海体育学院 丁建平 288
六十二、太极拳对老年知识分子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实验研究 江西中医学院 陈厚荣 漆晓琼 陈建萍 徐元洪 陈世华 291
六十三、太极拳的文化与健身价值 清华大学 王玉林 295
少数民族体育篇 307
六十四、傣族民俗与民间体育 云南民族学院 方桢 307
六十五、云南省大理白族体育资源状况的研究 云南省大理医学院 高秉贤 云南师范大学 杨霞 313
六十六、土家族传统体育的健身价值 华中师范大学 张晓丹 张达文 316
六十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教学学生身体机能变化的比较研究 广西民族学院 刘德琼 姜钊 蒋心萍 邱红霞 戴友胜 吴健俊 陈凤珍 覃明路 廖振军 梁路军 320
六十八、提高民族体育毽球扣球能力的训练研究 广西民族学院 戴友胜 刘德琼 330
六十九、云南省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分布状况的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 杨霞 云南大理医学院 高秉贤 336
七十、壮族民族传统体育抛绣球的特点和发展 广西民族学院 张一文 343
七十一、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道路 中南民族学院 黄银华 346
七十二、对龙舟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的主成分分析 广西民族学院 何江川 杨放 351
七十三、僚球 广西民族学院 何卫东 357
七十四、大理白族地区青少年参加武术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子莲鹰 高炳乾 大理医学院 高炳贤 360
七十五、少数民族秋千文化内涵 中央民族大学 杜建华 364
七十六、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秋千”面面观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郭惠珍 368
七十七、体育学院开设“中国民间球类运动项目”课程的意义与构思 上海体育学院 王红英 374
七十八、论高校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效应 广西民族学院 方文宇 378
其它篇 383
七十九、“养生木桶论”——个指导健康的新理论 北京高校传统保健体育研究会 蔡瑞生 383
八十、提高民、汉族学生体操专项力量素质的比较研究 新疆伊犁师范学院 魏春生 387
八十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与老年健康的探讨 云南中医学院 吴静 潘灵 392
八十二、高等医学院校成人教育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几点设想 吉林医学院 秦岩 李继国 许桂珍 397
八十三、谈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进一步开展的必要性 甘肃省张掖师专 王志勇 钟为民 400
八十四、如何正确处理健康与长寿之间的关系 北京化工大学 吕文恒 康勇 406
八十五、试论高校体育观念变革 天津纺织工学院 高秀明 410
八十六、论学校体育素质教育 南昌大学 王幼君 魏金彪 新余市北岗小学 刘唆芽 416
八十七、大学体育俱乐部制研究 福建中医学院 翁建章 420
八十八、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传统保健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实践研究 江西中医学院 陈建萍 陈厚荣 陈世华 杨松涛 谢小进 423
八十九、论篮球运动员比赛的消极情绪及其调整 南昌大学 张忠琳 428
九十、浅谈运动员的运动水平与营养 华东地质学院 李小明 432
九十一、试论中医药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构建 广西中医学院 韦军湘 437
九十二、寓中医推拿于高校体育之探索 同济大学 虞玉华 朱洪 周翠琴 444
九十三、武学与书法艺术源、形、人比较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王泽民 宋志坚 449
九十四、足球运动中发生损伤的特点分析与研究 大理医学院 段朝盈 夏昆宣 云南艺术学院 李玉明 454
九十五、健身舞对中老年女性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承德医学院 管力 张科 来锦 金宇 郑丽萍 458
九十六、浅析高师体育系学生思想现况及宣传思想工作的对策 江西吉安师专 万良华 462
九十七、全民健身计划与学校体育改革 安徽宿州师范专科学校 李亮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