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说话”的起源和演变 1
第一节 “说话”艺术溯源 1
第二节 魏晋六朝的“俳优小说”和“说肥瘦” 11
第三节 唐代民间、宫廷、寺院中的说话 14
一、民间的说话 16
二、宫廷中的说话 19
三、寺院里的俗讲 21
第四节 唐代传奇、通俗文学与话本的关系 27
一、传奇 27
二、通俗文学 29
1.话本 30
2.词文 31
3.变文 33
4.讲经文 35
5.俗赋 36
第二章 宋代的说话 38
第一节 两宋都市的繁荣和“说话”业的盛况 38
第二节 宋代说话演出的概况 45
一、演出的地方 45
1.瓦子勾栏 45
2.茶肆酒楼 48
3.露天空地与街道 49
4.寺庙 51
5.私人府第 52
6.宫廷 53
7.乡村 53
二、招子 54
三、开场和收钱 55
第三节 宋代的说话人和话本作者 57
一、张山人 58
二、王与之 59
三、内侍纲 59
四、李絪 60
五、张本 60
六、史惠英、陆妙静等 61
七、王六大夫 61
八、王防御 62
九、丘机山 63
十、秋山 63
附两宋说话人姓名表 63
第四节 编写话本的团体——书会 65
一、书会 65
二、书会先生 69
三、才人 70
第五节 说话人的行会组织——雄辩社 71
一、雄辩社 71
二、老郎 73
第三章 宋代说话的政治倾向和艺术特色 76
第一节 说话人的基本立场和思想倾向 76
第二节 说话的艺术 83
一、讲说的艺术特色 84
二、穿插敷衍 86
三、使砌 87
四、歌唱 90
第三节 说话与戏剧 91
一、戏剧本事与说话题材相互袭用 91
二、剧本与话本在艺术上相互影响 93
四、说话表演对戏剧表演的影响 96
三、戏剧中说话伎艺表演形式的运用 96
第四章 说话的家数 100
第一节 北宋“说话”的科目 100
第二节 南宋“说话”四家数 102
第三节 银字儿与铁骑儿 109
第四节 说参请及其他 114
一、说参请 114
二、新话 117
三、诨经 118
四、诨话 118
五、说药 119
六、野呵小说 120
第五节 合生与商谜 122
第一节 话本的写定与刊印 130
第五章 话本 130
第二节 “小说”话本的体制 133
一、题目 134
二、篇首 135
三、入话 136
四、头回 138
五、正话 142
六、篇尾 145
第三节 宋代文人的拟话本和说话的参考书 147
第六章 话本的名称 155
第一节 话本是说话艺术的底本 155
第二节 话·说话·话本 156
第三节 话本与小说 161
第四节 话本与平话 164
第五节 话本与诗话 169
第六节 话本与词话 173
一、乐曲系的词话 175
二、诗赞系的词话 180
第七章 现存的宋人话本 195
第一节 序例 195
第二节 词文——《梁公九谏》 197
第三节 诗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98
第四节 小说——《碾玉观音》等四十种 200
第八章 宋元以来官私著述中所载的宋人话本名目 235
第一节 《醉翁谈录》著录的宋人“说话”名目 235
一、灵怪——《杨元子》等十六种 236
二、烟粉——《推车鬼》等十六种 241
三、传奇——《莺莺传》等十八种 246
四、公案——《石头孙立》等十六种 249
五、朴刀——《大虎头》等十一种 252
六、杆棒——《花和尚》等十一种 254
七、神仙——《种叟神记》等十种 256
八、妖术——《西山聂隐娘》等九种 258
九、其他——《黄巢》等十种 261
第二节 宋人著述中记载的话本名目《邵青起义》等六种 267
第三节 《宝文堂书目》著录的宋人话本名目《灯花婆婆》等四十八种 269
第四节 《也是园书目》著录的宋人话本名目《灯花婆婆》等十六种 277
第九章 元代的说书与话本 279
第一节 元代社会对说书的影响 279
第二节 元代的说书和说书艺人 282
一、时小童母女 283
二、胡仲彬兄妹 284
三、朱桂英 284
一、陆显之 285
第三节 元代的剧作家兼话本作者 285
二、金仁杰 287
第四节 元代的话本 288
一、流传者——《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等十六种 288
二、残存和失传者——《西游记》等四种 298
第十章 宋元话本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305
附录 宋元话本钩沈——《王魁》等五种 332
第十一章 明代的说书和话本 357
第一节 明代社会对说书和话本的影响 357
第二节 明代的说书 364
一、说水浒 365
二、统治阶级对平话的利用 365
三、揭露地主恶霸罪行的说书 367
四、农民起义军中的说书 368
五、相国寺说书 369
六、盲艺人及其他 371
第三节 明末清初的说书家柳敬亭 373
第四节 明代的说唱词话叙录 381
第五节 拟话本的繁兴和发展 395
第六节 话本集的纂辑 401
第七节 明代的传奇文和通俗类书 404
第十二章 《三言》、《二拍》及其他拟话本小说 412
第一节 《三言》编写者冯梦龙及其文学观 412
第二节 冯梦龙对《三言》的整理和加工 417
第三节 《三言》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425
一、《三言》的题材 426
1.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 426
2.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和官僚、地主、恶霸罪行的 433
3.描写知识分子的生活与科举制度罪恶的 439
4.歌颂市民群众的道德、斥责背信弃义行为的 445
二、《三言》的艺术特点 452
1.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刻画 452
2.题材的扩展和生活素材的丰富 455
3.结构体制 459
4.语言的运用和提炼 459
第四节 《二拍》及其他拟话本的分析批判 460
第十三章 明代话本的著录和叙录 483
第一节 《宝文堂书目》著录的明人话本名目——《风月相思》等二十六种 483
第二节 现存明人编撰的话本集叙录 491
一、总集——《京本通俗小说》等六种 491
二、专集——《初刻拍案惊奇》等十四种 501
三、选集——《小说传奇合刊》等四种 511
一、《李亚仙记》 515
附录:明人话本钩沈 515
二、《张于湖宿女贞观》 523
三、《杜丽娘慕色还魂》 532
第十四章 明代拟话本故事的来源和影响 538
第一节 《三言》故事的来源和影响 540
一、《喻世明言》二十九篇 540
二、《警世通言》二十一篇 550
三、《醒世恒言》三十三篇 558
第二节 《二拍》故事的来源和影响 569
一、《初刻拍案惊奇》四十篇 569
二、《二刻拍案惊奇》三十八篇 582
第三节 《石点头》等故事的来源和影响 593
一、《石点头》十三篇 593
二、《西湖二集》三十四篇 596
四、《艳镜》七篇 609
三、《醉醒石》二篇 609
第十五章 清代的说书和拟话本 611
第一节 清代说书的演变和话本的衰歇 611
第二节 清代的话本作者和说书艺人 620
一、拟话本作者 620
1.李渔 620
附录:《李笠翁小传》 621
2.徐震 622
3.石天基 623
4.徐述夔 623
二、说书艺人 624
1.宫廷中的说书人韩圭湖 624
2.浦琳与《清风闸》 624
3.叶霜林的《宗留守交印》 626
4.邹必显的《飞跎传》 627
5.王周士的弹词理论 628
6.胡文汇的南词 628
7.石玉昆与《龙图公案》 629
8.龚午亭与《清风闸》 631
9.马如飞与《珍珠塔》 632
第三节 清人编刊的话本集叙录 633
一、总集——《跨天虹》一种 633
二、专集——《清夜钟》等三十三种 633
三、选集——《觉世雅言》等十三种 657
第十六章 明清说公案 664
第一节 公案小说的演变 664
第二节 明代的公案小说 674
一、《包公案》 674
二、《海公案》 681
三、其他 686
第三节 清代的公案(侠义)小说 687
一、《施公案》 688
二、《彭公案》 689
三、《龙图耳录》与《三侠五义》 690
第十七章 关于讲史 694
第一节 讲史的起源和发展 695
第二节 “讲史”话本的体制 707
一、篇幅曼长,分卷分目 708
二、“开场诗”和“散场诗” 709
三、断代编年的叙事方法 710
第三节 元代刊印的讲史话本 711
一、宋人旧编元人增益者 712
1.《新编五代史平话》 712
2.《新刊大宋宣和遗事》 714
二、元人编刊者 719
1.《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上中下三卷 719
2.《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上中下三卷 721
3.《全相秦并六国平话》上中下三卷 723
4.《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上中下三卷 724
5.《新全相三国志平话》上中下三卷 726
6.《吴越春秋连象平话》 729
7.《薛仁贵征辽事略》 730
第四节 由讲史到章回小说 731
一、《宣和遗事》与《水浒传》 734
二、《三国志平话》与《三国志通俗演义》 737
三、《武王伐纣书》与《封神演义》 741
第十八章 总论 748
话本小说的发展规律和展望 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