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上篇 13
1.日常生活中的货币 15
1.1 货币的定义和度量 15
1.2 货币的职能 23
1.3 货币形式的演变 26
1.4 货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28
小结 35
2.钱为什么能生钱 37
2.1 利息的本质 37
2.2 利息率的决定 39
2.3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42
2.4 简单利率与利滚利 45
2.5 “现值”这个概念 46
2.6 怎样计算收益率 48
2.7 利率概念的应用:中国经济分析 53
小结 57
3.风险与收益 59
3.1 财富 61
3.2 收益和风险的关系 68
3.3 普通老百姓对风险的喜恶 70
3.4 债券的违约风险 74
3.5 影响债券收益率的其他因素 77
3.6 债券价格与收益率 82
3.7 谁承担风险 84
小结 87
中篇 89
4.货币供应机制 91
4.1 何谓货币创造 91
4.2 货币基数 96
4.3 货币倍数 102
小结 107
5.对货币的需求 109
5.1 货币需求的动机 109
5.2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112
5.3 老王和小王对货币的需求 115
小结 120
6.货币需求理论简介 122
6.1 西方经济学中的货币需求理论 123
6.2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需求理论 128
6.3 计划经济国家的货币需求理论 132
小结 134
7.货币化过程 136
7.1 什么是货币化过程 137
7.2 货币流通与货币化 139
7.3 经济改革与货币化 142
小结 150
8.通货膨胀 151
8.1 通货膨胀的类型 151
8.2 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157
8.3 通货膨胀的影响 160
小结 169
9.中国的货币需求模型 170
9.1 中国的若干特殊性 170
9.2 货币需求函数的确立 176
9.3 货币与国民收入的因果关系 181
小结 184
下篇 185
10.货币管理体制 187
10.1 改革前大一统货币银行体制简要回顾 187
10.2 差额控制方法(1980年至1984年底) 191
10.3 实贷实存方法(1985年以来) 193
10.4 调控货币的依据 195
小结 199
11.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201
11.1 准备金制度 202
11.2 中央银行再贷款 206
11.3 综合信贷计划 209
11.4 货币市场 214
小结 216
12.货币政策的评价 218
12.1 对现金控制的评价 219
12.2 直接控制银行信贷 221
12.3 再贷款的效果 229
12.4 对准备金制度的评价 233
小结 239
13.中央银行体制 241
13.1 中央银行的功能 241
13.2 对中央银行动能的约束 244
13.3 中央银行与财政之间的关系 254
13.4 货币市场的作用 263
13.5 国有银行体制的内在问题 265
小结 268
14.货币政策的发展前景 270
14.1 金融体制的改革 270
14.2 货币政策转换的前景 274
14.3 正确估价货币政策的宏观控制能力 277
小结 279
附录 283
中文参考文献 283
英文参考文献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