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国库券市场的重任 1
一、现代市场经济的标志 1
二、宏观调控的焦点 4
三、并非只是为了不透支 7
四、功力独占一方 10
五、大局为重 13
第二章 市场信誉 17
一、如何建立市场信誉 17
二、完善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 20
三、市场与利率 24
四、中央银行的作用 27
五、期货市场的影响 30
第三章 创造需求 33
一、购买国库券是储蓄 33
二、需求分类 41
三、国库券的利率与变现保值力 44
第四章 政府控制 51
一、问题的提示 52
二、国外的经验 55
三、部门的责任 61
四、总体的控制 62
第五章 模式目标 65
一、遵守国际惯例 66
二、学习美国模式 69
三、期货与期权 78
第六章 发行规模 81
一、财政收入应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82
二、财政信用收入应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93
三、现实的发行规模与发展 99
第七章 中西部开发的影响 104
一、我国开发重心的转移 105
二、中西部开发战略分析 111
三、国库券筹资在中西部开发中的使用 118
四、中西部对资金的需求直接影响国库券市场 120
第八章 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134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 134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趋势 144
三、国有企业与银行改革 152
四、国有企业与财政改革 159
五、改革国有企业是发展国库券市场的动力 166
第九章 国库券筹资使用效益的影响 170
一、国库券筹资的使用方式 170
二、使用效益评价 175
三、使用效益对国库券市场的影响 179
第十章 综合展望 182
一、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的综合分析 182
二、整体推进预测 189
第十一章 国库券市场交易要领 198
一、1997年财政部出台的新举措 199
二、国债专用帐户 200
三、国库券发行的种类 203
四、国库券交易时的代码 204
五、计算机网络与国库券交易 207
六、全价交易 208
七、净价交易 208
八、购买全息国库券 209
九、购买零息国库券 210
十、购买附息国库券 211
十一、现货二级市场交易 212
十二、场内交易 213
十三、场外交易 215
十四、回购交易 217
结束语 220
十五、期货交易 220
十六、期权交易 222
十七、国债基金 225
附录一: 236
国库券沉浮内幕 236
国库券需要恢复信誉——再论国库券的沉浮 245
国库券为什么失去竞争力——三论国库券的沉浮 255
国库券市场的不完善与完善——四论国库券的沉浮 266
国库券国情透视——五论国库券的沉浮 274
我国国库券发行市场化的回顾与思考 283
我国中性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特定实现 290
附录二: 2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1981) 29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2年国库券条例 300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3年国库券条例 302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4年国库券条例 303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5年国库券条例 304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6年国库券条例 306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7年国库券条例 307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8年国库券条例 30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9年国库券条例 310
中华人民共和国1990年国库券条例 312
中华人民共和国1991年国库券条例 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95号 3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 315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转发《关于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试点实施方案的请示报告》及国务院批示的通知 316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第二批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试点实施方案 320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压缩国库券库存、完善国库券转让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 324
中国人民银行代理保管国库券业务办法 325
财政部关于扩大国债券上市转让券种的通知 327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坚决制止用非法倒卖的国库券抵还、抵押贷款的通知 329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关于打击国债券非法交易活动的通知 330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证券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332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证券交易营业部管理暂行办法 338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 341
关于1996年全国证券期货工作安排意见 3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托管管理暂行办法 387
公开市场业务暨一级交易商管理暂行规定 394
后记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