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篇 1
第一章 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 1
第一节 经济体制的一般概念 1
第二节 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9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12
第二章 中国新经济体制模式的建立 15
第一节 我国原有经济体制模式的剖析 15
第二节 新经济体制模式的理论和认识前提 18
第三节 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经济体制 21
第三章 经济体制与资源配置 28
第一节 资源配置的一般理解 28
第二节 给定体制下的资源配置选择 30
第三节 给定体制下资源配置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32
所有制篇 37
第四章 所有制改革与产权转让 37
第一节 对所有制问题的一般考察 37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的现状和问题 45
第三节 我国产权制度的改革 50
第四节 产权转让的内涵、基础和功能 55
第五节 产权转让与改善所有制结构 62
第六节 国有资产的分产经营 68
第五章 我国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73
第一节 我国企业改革的简要回顾 73
第二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思索 87
第三节 我国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 98
第六章 股份制的缺陷及其弥合 106
第一节 股份制本身存在着制度缺陷 106
第二节 股份制与经济恶性循环 109
第三节 重构传统股份制:弥合其缺陷的方法 115
第四节 几点启示性结论 124
经济运行机制篇 129
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目标 129
第一节 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规律 129
第二节 经济运行的基本目标 136
第三节 经济运行目标对经济机制的要求 140
第八章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 144
第一节 计划机制的构成和完善 144
第二节 市场机制的内涵和功能 147
第三节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 150
第九章 微观经济运行机制 155
第一节 新经济运行机制的微观基础 155
第二节 微观经济活力的激励机制 158
第三节 微观经济行为的约束机制 162
产业结构篇 169
第十章 产业结构调节的目标和机制 169
第一节 产业结构调节的目标:均衡态和高度化 169
第二节 产业结构调节机制 175
第十一章 调节产业结构的市场机制 185
第一节 市场机制调节的作用条件 185
第二节 市场调节的功能和机制 189
第三节 市场机制调节的局限性 204
第十二章 调节产业结构的政府机制 208
第一节 政府调节的核心:产业政策 208
第二节 政府调节的实现机制 214
第三节 我国双重体制下的产业政策 217
宏观经济篇 227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管理主要调控手段的运用 227
第一节 财政税收调控 227
第二节 金融货币调控 236
第三节 收入分配调控 248
第十四章 实现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的必要条件 258
第一节 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 258
第二节 配套地深化价格改革 262
第三节 加强经济信息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267
第四节 强化经济监督体系 271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模式和过渡方式 278
第一节 几种体制模式的比较 278
第二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模式 281
第三节 从直接控制为主向间接控制为主的转变 284
第四节 治理整顿经济环境 288
通货膨胀篇 297
第十六章 通货膨胀的一般考察 297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类型 297
第二节 我国通货膨胀的基本概况 304
第三节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对策 310
第一节 给定体制下通货膨胀的现实分析 317
第十七章 通货膨胀的效应考察 317
第二节 通货膨胀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321
第三节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效应 323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承受力 335
综合篇 345
第十八章 按劳分配理论的发展 345
第一节 马克思的设想及其理论意义 345
第二节 按劳分配与非按劳分配的互补功能 348
第三节 分配不公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356
第四节 商品经济公平观念与按劳分配 360
第十九章 关于私有制的探讨 367
第一节 私有经济的性质和作用 367
第二节 私有经济的特征 372
第三节 私有企业发展的特征 377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比较分析 383
第一节 自治商品经济论 383
第二节 商品货币关系“新内容论” 386
第三节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论 390
第四节 异同的简单比较 395
第二十一章 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取向与前景预期 398
第一节 经济改革的模式与目标 398
第二节 宏观控制方式与手段 401
第三节 企业产权改革与制度创新 404
第四节 关于价格改革与双轨制价格 408
第五节 中国经济改革思路的选择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