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控制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裴新澍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030063856
  • 页数:453 页
图书介绍:

序言 1

绪论 1

第一章 生物发展的途径与特征 13

一、地球历史的变化 13

二、植物界的发展 15

三、动物界的发展 23

四、生物发展的特征 31

(一)生物发展的阶段性 31

(二)植物和动物发展的平行性和一致性 35

(三)每一地质时代高度发展的类型容易消灭 37

(四)物种兴灭呈抛物线式曲线演进 40

第二章 论物种的勃兴与灭绝 46

一、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历代物种的勃兴和灭绝的事实 46

二、环境条件的改变是历代引起生物类型勃兴和灭绝的真正原因 53

三、灭亡定律 57

四、曲线进化—进化的道路和方向 64

五、生物发展途径的数学模型 70

第三章 论种内斗争与多态型 78

一、密度效应与种内斗争 80

(一)种群的密度效应 80

(二)气候条件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 83

(三)种群密度的调节与种内斗争 85

二、诱导变异型与遗传种群的多态型 89

(一)诱导变异型 89

(二)遗传多态型 91

三、多态型的遗传结构 96

(一)染色体多态型 96

(二)基因多态型 102

四、多态型的地理分布 105

五、多态型与R.A.Fisher的“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 109

第四章 论生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114

一、种间的生存斗争(或竞争) 116

(一)近缘种能否共存(生活区重叠)的问题 116

(二)关于种间斗争的数学分析 122

二、食物链平衡与周期性增长规律 136

三、食物链的调节作用 141

四、被食种与捕食种相互关系的数学分析 145

五、生物能量的流转 157

第五章 论生存抵抗 162

一、生命的物质基础 163

二、环境条件对于生物生活的限制和影响 166

三、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 171

四、环境阻力与生物的抗性 174

五、生物个体的增加率 187

第六章 生物在异常环境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194

一、生物对于极端环境条件的适应 194

(一)干旱 195

(二)过高或过低温度 196

(三)土壤盐溃化和酸碱性 198

二、气候季节性变化对于生物生活的限制和影响 203

三、愈是低级的生物生存抵抗力愈强,生活效能愈高 209

(一)微生物对于异常环境条件的抗性和生存能力 209

(二)原生动物对于异常环境条件的抗性和生存能力 214

(三)低等动、植物对于异常环境条件的抗性和生活能力 216

第七章 论遗传性变异的性质与方向 223

一、遗传与变异 223

二、关于突变的性质问题 224

三、外源DNA的导入与重组 232

四、关于诱导变异的遗传问题 234

五、微生物诱导变异的遗传 237

六、无脊椎动物诱导变异的遗传 241

七、脊椎动物诱导变异的遗传 246

八、植物诱导变异的遗传 254

第八章 关于适应性的起源问题 261

一、适应性的概念 261

二、适应性产生的原因 264

三、感应性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生理基础 267

(一)信息与感觉(或感应) 268

(二)感应性形式的演进 270

(三)植物的向性和感应性 271

(四)原生动物的趋性 275

(五)不同运动形式与感应性进化的关系 276

(六)条件反射与无条件反射 280

四、感应性的基本规律 282

五、感觉器官的自动调节 284

六、暂时联系和永久联系的辩证关系 290

七、本能的起源 295

第九章 平衡自动调节原理 299

一、平衡自动调节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301

二、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性质与诱导(适应酶) 308

三、生物控制论与反馈原理 315

四、适应性的调节与控制 324

五、耗散结构理论与生物的进化 328

第十章 不同水平的平衡自动调控机制 332

一、个体水平的自动调节与控制 332

(一)血压的自动调节与控制 334

(二)呼吸系统的自动调节与控制 335

(三)神经系统的自动调节与控制 336

(四)内分泌系统的自动调节与控制 338

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自动调节与控制 340

(一)操纵子学说 341

(二)基因自动调节理论 344

(三)同工酶与代谢作用 346

三、群体水平的自动调节与控制 349

(一)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及其干扰因素 350

(二)杂合体优越是保持多态型平衡的条件 353

(三)群体内中间型个体的适应性最强 355

第十一章 生物历史演变中的自动调控 359

一、植物在历史演变中的自动调控 361

(一)植物体型和结构的形成过程与原理 362

(二)植物的叶子为什么成绿色 369

(三)植物在水中生活演变的自动调控 372

二、动物在历史演变中的自动调控 377

(一)动物的适应放散与辐合 378

(二)动物体型的形成原理 380

(三)水生动物演变中的自动调控 386

(四)陆地和空中动物演变中的自动调控 392

第十二章 分子水平变异与生物的进化 398

一、分子水平的变异 399

二、分子水平的多态型与基因杂合度(多样度) 409

三、分子水平的随机变异与生物控制论 414

第十三章 进化理论与育种实践 421

一、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辩证关系 421

二、相对遗传力理论与动植物育种 424

三、亲缘学说与杂交水稻育种 428

结论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