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3
第一章 地理与人口 3
第二章 经济发展概况 5
第三章 对外贸易的发展 10
第一节 对外贸易发展的速度与规模 10
第二节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14
第三节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化 18
第四章 经济起飞的条件和措施 22
第一节 抓住有利时机转变发展经济的政策 22
第二节 大力扶植重点产业 24
第三节 积极利用外资 26
第四节 有计划地引进技术 30
第五节 设立出口加工区 31
第六节 鼓励出口的财政金融措施 33
附表一 台湾国民生产总值统计 34
附表二 台湾进出口贸易统计 35
附表三 台湾出口商品构成统计 37
附表四 台湾进口商品构成统计 38
附表五 台湾主要出口市场贸易统计 40
附表六 台湾主要进口市场贸易统计 42
附表七 台湾出口加工区投资、就业、进出口贸易统计 44
附表八 台湾核准华侨及外国人投资行业统计 45
南朝鲜 49
第一章 综述 49
第一节 纺织工业 51
第二章 主要产业的实力 51
第二节 钢铁工业 52
第三节 汽车工业 53
第四节 电子工业 54
第三章 扩大出口的措施及出口贸易前景 58
第一节 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扶植战略产业 58
第二节 建立出口工业区和自由贸易区 64
第三节 扩大劳务输出 67
第四节 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 69
第五节 行政干预和扶植 75
第六节 出口贸易的前景 82
附表一 南朝鲜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 85
附表二 南朝鲜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86
附表三 南朝鲜主要出口商品金额 87
附表四 南朝鲜主要进口商品金额 88
附表五 南朝鲜主要出口国别和地区(1987年) 90
附表六 南朝鲜主要进口国别和地区(1987年) 91
香港 95
第一章 地理与人口 95
第二章 经济发展概况 98
第三章 对外贸易的发展 102
第一节 外贸是香港经济的“血液” 102
第二节 对外贸易的特点 104
第三节 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 106
第一节 香港政府奉行“积极的不干预政策” 111
第四章 为实现经济贸易起飞而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111
第二节 自由港有利外贸发展 112
第三节 利用外资 113
第四节 重视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115
第五节 重视智力投资 118
第五章 积极利用香港发展我回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 120
第一节 不断发展内地和香港的贸易 121
第二节 通过香港金融市场扩大利用外资 122
第三节 利用我内地科研力量和香港合作开发新产品 123
第四节 利用香港发展“三来一补”、进料加工及合资、合作经营业务 124
第五节 充分利用香港航运中心的优势 125
第六节 沟通台湾海峡两岸经济贸易交往 125
附表一 香港当地生产总值 127
附表二 香港对外贸易统计 129
附表三 香港贸易总值与当地生产总值比较 132
附表四 香港进口商品构成(按国际标准分类) 134
附表五 港产品出口构成(按国际标准分类) 137
附表六 香港转口商品构成(按国际标准分类) 140
附表七 主要港产品出口值统计 142
附表八 香港和中国内地贸易统计 144
附表九 香港进出口货物数量统计 152
附表十 香港制造业海外投资来源地统计 155
附表十一 外资在香港制造业投资分布 155
新加坡 159
第一章 经济成就与经济开放程度 159
第一节 外贸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64
第二章 积极扩大对外贸易 164
第二节 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出口方针 165
第三节 出口管理机构及经营体制 169
第四节 有关出口的规定和鼓励出口的措施 173
第五节 扩大出口的基本经验 175
第六节 进口的增长和进口管理 178
第三章 大力吸收和利用外资 182
第一节 外资的规模、来源及投向 182
第二节 外资政策 184
第三节 对外资的鼓励与限制措施 187
第四节 有关法律、法令和管理机构 190
第五节 吸收外资的经验 192
第一节 对外依赖程度较深的问题 196
第四章 尚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196
第二节 受到保护主义加强和国际市场竞争压力较重的问题 197
第三节 调整产业结构与实行产品升级存在重重困难的问题 197
附表一 新加坡基本经济指标 198
附表二 1986年新加坡主要制造业统计 199
附表三 1983—1987年新加坡对外贸易额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 200
附表四 1983—1987年新加坡主要出口商品 200
附表五 1983—1987年新加坡主要进口商品 201
附表六 1983—1987年新加坡主要出口方向 202
附表七 1983—1987年新加坡主要进口来源 202
附表八 1986—1987年新加坡转口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