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中药熟制的目的 1
二、熟制与药效 6
(一)对中药成分的影响 6
(二)对制剂的影响 8
(三)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9
第二章 解表药 11
一、辛温解表药 12
麻黄 12
桂枝 14
荆芥 16
防风 18
苍耳子 19
生姜(附姜皮) 21
二、辛凉解表药 22
牛蒡子 22
桑叶 23
蔓荆子 25
葛根 26
柴胡 27
升麻 30
豆豉 31
大豆黄卷(豆卷) 32
第三章 清热药 34
石膏 35
知母 36
栀子(山栀) 38
寒水石 40
黄芩 41
黄连 43
黄柏 45
龙胆草 47
牡丹皮 49
赤芍 50
金银花 52
连翘 53
白薇 55
第四章 泻下药 56
大黄 57
甘遂 61
芫花 63
大戟 64
商陆 65
巴豆 67
牵牛子 69
郁李仁 70
第五章 祛湿药 72
一、祛风湿药 73
威灵仙 73
桑枝 75
?益草 76
木瓜 77
?艽 79
二、芳香化湿药 81
苍术 81
厚朴 83
草果 84
肉?蔻 85
三、利水渗湿药 86
茯苓 86
泽泻 88
薏苡仁 90
车前子 91
冬瓜子 92
灯心草 93
第六章 温里药 95
附子 95
干姜 99
川乌头 102
草乌头 103
吴茱萸 105
八角茴香(大茴香) 107
小茴香 108
第七章 理气药 110
木香 110
乌药 112
枳壳 114
枳实 115
香附 117
香橡皮 118
川楝子 119
橘核 121
陈皮 121
青皮 123
第八章 消食药 125
山楂 125
神曲 127
麦芽 128
谷芽 131
莱菔子 132
鸡内金 133
第九章 驱虫药 135
贯众 136
槟榔 137
使君子 139
常山 140
第十章 止血药 143
小蓟 144
大蓟 145
蒲黄 146
地榆 147
白茅根 149
侧柏叶 150
茜草 151
槐花(槐米) 153
槐角 154
艾叶 155
藕节 157
花蕊石 158
第十一章 活血祛瘀药 160
川芎 160
乳香 162
没药 164
延胡索 165
郁金 167
莪术 168
三棱 169
丹参 170
桃仁 172
五灵脂 174
牛膝(怀牛膝、川牛膝) 175
穿山甲 177
自然铜 178
王不留行 179
卷柏 181
第十二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183
一、化痰药 184
半夏 184
天南星 186
竹茹 188
芥子 189
白前 190
白附子(禹白附) 191
瓜萎皮 193
瓜萎子 194
瓜萎 195
桔梗 196
前胡 197
旋覆花 198
蛤壳 199
海浮石 200
?管石 201
二、止咳平喘药 202
百部 202
桑白皮 204
苦杏仁 205
款冬花 207
马兜铃 208
紫菀 209
葶苈子 210
紫苏子 211
枇杷叶 212
钟乳石 213
第十三章 安神药 215
柏子仁 215
酸枣仁 215
远忠 218
紫石英 220
龙齿 221
龙骨 222
磁石 223
蛇含石(蛇黄) 225
第十四章 平肝熄风药 225
石决明 227
牡蛎 229
代赭石 230
天麻 232
决明子 233
僵蚕 234
地龙 236
第十五章 补益药 239
一、补气药 241
人参 241
党参 243
黄芪 245
白术 246
山药 248
白扁豆 249
甘草 250
二、补阳药 253
鹿角 253
巴戟天 254
肉苁蓉 255
仙茅 256
淫羊藿 257
胡芦巴 259
杜仲 260
续断 261
狗脊 262
补骨脂 263
益智仁 264
菟丝子 265
沙苑子(渣蒺藜) 267
三、补血药 268
当归 268
地黄 270
何首乌 273
白芍 275
阿胶 278
四、补阴药 280
麦冬 280
玉竹 281
黄精 282
百合 283
旱莲草 284
女贞子 285
龟板 286
鳖甲 287
第十六章 收涩药 289
五味子 289
乌梅 291
椿皮(椁白皮) 292
石榴皮 293
诃子 294
赤石脂 295
禹余粮 296
罂粟壳 297
荷叶 298
莲房 299
芡实 300
山茱萸 301
桑螵蛸 302
覆盆子 303
海螵蛸(乌贼骨) 304
第十七章 外用药及其他 306
硫黄 306
硼砂 308
皂矾(绿矾) 309
硇砂 310
斑蝥 312
藤黄 313
马钱子 315
瓦楞子 316
炉甘石 316
白矾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