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技术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2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肇瑞,杨有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02510435
  • 页数:87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将各个学科领域中涉及化工安全技术的内容结合多年的实践加以整理并系统化

第1章 安全设计 6

1.1 安全设计 6

1.1.1 安全设汁的群众性与专业化 6

1.1.2 安全设汁的落实 7

1.2 建厂选址平面布置 8

1.2.1 建厂选址 8

1.2.1.1 厂址与城市的相关位置 8

1.2.1.2 厂址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8

1.2.1.3 与邻近企业的关系 8

1.2.1.4 厂址的地理条件 8

1.2.2 工厂的平面布置 9

1.2.2.1 平面布置的基本条件 9

1.2.2.2 总体布置的基本原则 9

1.2.2.3 道路 13

1.2.2.4 防火堤 13

1.2.2.5 设备间距 14

1.3 安全评价 15

1.3.1 工艺过程的安全评价 15

1.3.2 物料危险性评价 15

1.3.3 化学反应危险性评价 15

1.3.4 对于运转条件失常造成的危险性的评价 18

1.4 上建工程 20

1.4.1 化工装置土建工程安全设计的特点 20

1.4.2 建筑物的防火勺防爆 20

1.4.2.1 构筑物的耐火结构 21

1.4.2.2 耐火结构的选用基准 23

1.4.2.3 需用耐火结构的部位 23

1.4.2.4 耐火覆层材料 23

1.4.2.5 建筑物的防火、防爆结构 24

1.5 塔器的安全没汁 26

1.5.1 安全设计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26

1.5.2 一般的安全措施 27

1.5.3 设备材料 27

1.5.4 设备结构 27

1.5.5 设备压力 27

1.5.6 压力容器 30

1.5.6.1 规范 31

1.5.6.2 内压容器 31

1.5.6.3 外压容器 31

1.5.6.4 高压厚壁容器 31

1.5.7 锅炉 31

1.5.7.1 规范 31

1.5.7.2 锅炉安全 31

1.5.8 换热器 32

1.5.8.1 规范 32

1.5.8.2 换热器的安全 32

1.5.9 配管 32

1.5.9.1 规范 32

1.5.9.2 配管安全 32

1.5.10 贮罐 34

1.5.10.1 规范 34

1.5.10.2 贮罐安全 34

1.6 有毒物质的扩散与卫生保健 36

1.6.1 污染暴露源对健康的危害 36

1.6.1.1 泄漏秆放源 37

1.6.1.2 各种不同的释放源 38

1.6.2 释放源的控制 39

1.6.2.1 变更工艺过程 39

1.6.2.2 物料替代 39

1.6.2.3 壳装 40

1.6.2.4 隔离 40

1.6.2.5 罩封 40

1.6.2.6 局部通风换气 40

1.6.2.7 稀释通风 41

1.6.2.8 改变工作习惯 41

1.6.2.9 人身防护 41

1.6.3 泄漏释放源的控制方法 42

1.6.3.1 转动机器中的释放源 42

1.6.3.2 泵和压缩机泄漏的监控方法 42

1.6.3.3 安全设计中防止泵和压缩机泄漏的注意事项 42

1.6.3.4 阀门的泄漏释放 44

1.6.3.5 阀门的耐火安全结构 44

1.6.3.6 敞口管线 45

1.6.3.7 法兰的泄漏释放 45

第2章 燃烧爆炸的预防和灭火措施 47

2.1 常用术语及理论 47

2.1.1 燃烧 47

2.1.1.1 燃烧和燃烧过程 47

2.1.1.2 燃烧形式 47

2.1.1.3 闪点、燃点 48

2.1.1.4 自燃和自燃点 48

2.1.1.5 燃烧速度 53

2.1.1.6 燃烧热和燃烧温度 55

2.1.1.7 燃烧产物 63

2.1.1.8 燃烧理论 63

2.1.2 爆炸 65

2.1.2.1 爆炸特征 65

2.1.2.2 爆炸分类 65

2.1.2.3 可燃气体爆炸 66

2.1.2.4 可燃粉尘爆炸 79

2.1.2.5 可燃气体与可燃粉尘混合物的爆炸 88

2.1.2.6 易爆物热分解爆炸 90

2.1.2.7 爆炸理论 91

2.2 爆炸参数计算 92

2.2.1 易爆化合物的氧平衡与爆炸变换方程 92

2.2.1.1 氧平衡 92

2.2.1.2 氧系数 92

2.2.1.3 爆炸变化方程理论确定法 93

2.2.1.4 爆炸变化方程式经验确定法 94

2.2.1.5 爆炸产物的体积 96

2.2.2 气体爆炸参数 96

2.2.2.1 爆炸参数计算 96

2.2.2.2 影响爆炸爆速的因素 98

2.2.3 凝聚相爆炸物爆轰参数计算 99

2.2.3.3 爆轰参数的理论计算 99

2.2.3.2 爆轰参数的近似计算 101

2.2.3.3 影响爆速的因素 101

2.2.4 爆热、爆温,爆压 101

2.2.4.1 爆热 104

2.2.4.2 爆温 110

2.2.4.3 爆压 112

2.2.4.4 爆炸能量 113

2.3 爆炸的破坏作用 116

2.3.1 爆炸破坏形式 116

2.3.1.1 震荡作用 116

2.3.1.2 冲击波 116

2.3.1.3 碎片冲击 116

2.3.1.4 造成火灾 116

2.3.2 冲击波 116

2.3.2.1 冲击波的形成 116

2.3.2.2 冲击波的训算 117

2.3.2.3 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117

2.3.2.4 冲击波的超压 118

2.3.3 爆炸物的爆炸效应 118

2.3.4 爆炸产物的扩散与蔓延 118

2.3.4.1 有毒液化介质的毒害区 118

2.3.4.2 可燃液化气容器破裂的燃烧区 119

2.4 燃烧、爆炸物理参数的测定 119

2.4.1 燃烧参数测定 119

2.4.1.1 闪点的测定 119

2.4.1.2 白燃点的测定 121

2.4.1.3 最小点火能量的测定 123

2.4.1.4 混合危险性的测定 123

2.4.1.5 冲击感度、摩擦感度的测定 125

2.4.2 爆炸参数测定 126

2.4.2.1 爆炸极限的测定 126

2.4.2.2 爆炸压力的测定 128

2.4.2.3 火焰逃逸界限的测定 129

2.5 燃烧、爆炸的预防 130

2.5.1 匝防燃烧爆炸的一般原则 130

2.5.1.1 防止引起着火、爆炸的措施 130

2.5.1.2 火火爆炸的局限化措施 131

2.5.2 防止可燃物外逸泄漏 131

2.5.3 消除点火源 133

2.5.3.1 明火 133

2.5.3.2 高热物及高温表面 134

2.5.3.3 自然发热及化学反应热 134

2.5.3.4 冲击、摩擦 236

2.5.3.5 绝热压缩 136

2.5.3.6 电气火花 136

2.5.3.7 静电火花及雷电 236

2.5.3.8 光线及放射线 136

2.5.4 惰化、稀释 137

2.5.5 耐燃、抗爆结构 238

2.5.5.1 耐火构造 238

2.5.5.2 抗爆结构 138

2.5.6 安全间距 138

2.5.7 防油堤和防爆墙 139

2.5.8 阻火器 139

2.5.9 水封 140

2.5.10 紧急切断 140

2.5.11 泄压 141

2.6 贮罐及贮罐区 144

2.6.1 贮罐种类 144

2.6.2 贮罐及罐区安全 144

2.6.2.1 安全间距 144

2.6.2.2 防火堤 145

2.6.2.3 防火设备 147

2.6.2.4 洒水设备 147

2.6.2.5 贮罐的安全设备 147

2.7 灭火及灭火设施 148

2.7.1 灭火机理 148

2.7.1.1 冷却 148

2.7.1.2 抑制反应量 149

2.7.1.3 减少反应物质浓度 149

2.7.1.4 初期灭火 149

2.7.2 灭火剂 150

2.7.2.1 水 150

2.7.2.2 泡沫灭火剂 151

2.7.2.3 干粉灭火剂 153

2.7.2.4 卤代烷灭火剂 153

2.7.2.5 二氧化碳灭火剂 154

2.7.2.6 7150灭火剂 154

2.7.3 灭火器 155

2.7.3.1 泡沫灭火器 155

2.7.3.2 酸碱灭火器 155

2.7.3.3 干粉灭火器 155

2.7.3.4 二氧化碳灭火器 156

2.7.3.5 “1211”灭火器 157

2.7.3.6 灭火器的使用和保养 158

2.7.3.7 灭火器的配置 158

2.7.4 消火栓 159

2.7.4.1 室内消火栓 159

2.7.4.2 室外消火栓 159

2.7.5 灭火设施 160

2.7.5.1 喷水灭火装置 160

2.7.5.2 二氧化碳灭火装置 162

2.7.5.3 “1211”灭火装置 163

2.7.5.4 干粉灭火装置 164

2.7.5.5 泡沫灭火装置 165

2.7.5.6 氮气灭火装置 170

2.7.5.7 燕汽灭火装置 171

2.7.5.8 烟 雾自动灭火器 172

2.7.6 警报、信号及检测仪表 174

2.7.6.1 传感器 174

2.7.6.2 信号发射机 179

2.7.6.3 信号接收机 180

2.7.6.4 检测仪器 180

2.7.6.5 联动、紧急动作 183

第3章 静电和雷电 185

3.1 名词术语和基本概念 185

3.1.1 通用名词术语 185

3.1.1.1 电荷和电量 185

3.1.1.2 电场 185

3.1.1.3 电位 187

3.1.1.4 导体 188

3.1.1.5 绝缘体 188

3.1.1.6 高斯定理 189

3.1.1.7 电容 189

3.1.1.8 静电场能量 190

3.1.2 专用名词术语 1912

3.1.2.1 物质静电特征参数 191

3.1.2.2 静电灾害名词术语 195

3.2 静电产生、放电和引燃 199

3.2.1 静电产生的基本方式 195

3.2.1.1 接触起电 195

3.2.1.2 破断起电 196

3.2.1.3 感应带电 196

3.2.1.4 电荷迁移 196

3.2.2 影响静电产生的因素 196

3.2.2.1 物质种类 196

3.2.2.2 杂质 196

3.2.2.3 表面状态 196

3.2.2.4 接触特征 196

3.2.2.5 分离速度 196

3.2.2.6 带屯历程 196

3.2.3 静电积聚和放心 197

3.2.3.1 静电积聚 197

3.2.3.2 静电放电 197

3.2.4 静电引燃 200

3.2.4.1 引燃能量 200

3.2.4.2 放电引燃能力的确定 200

3.2.4.3 引燃界限 202

3.2.5 静电放电的生理效应 203

3.3 静电危害及火害 203

3.3.1 固体静电 203

3.3.1.1 固体带电 203

3.3.1.2 固体静电危害 204

3.3.2 液体静电 204

3.3.2.1 液体带电 204

3.3.2.2 液体静电危害 206

3.3.3 粉体静电 206

3.3.3.1 粉体带电 206

3.3.3.2 粉体静电危害 208

3.3.4 气体静电 208

3.3.4.1 气体带电 208

3.3.4.2 气体静电危害 208

3.3.5 人体静电 209

3.3.5.1 人体带电 209

3.3.5.2 人体静电危害 209

3.4 静电控制 209

3.4.1 固体静电控制 209

3.4.1.1 降低电阻率 209

3.4.1.2 增大湿度 210

3.4.1.3 电离 210

3.4.1.4 接地 210

3.4.1.5 接地金屈网的应用 210

3.4.2 液体静电控制 211

3.4.2.1 排除可燃物 211

3.4.2.2 液体电荷产生的控制 211

3.4.2.3 液体电荷的泄漏 212

3.4.3 粉体静电控制 213

3.4.3.1 粉体电荷产生的拧制 213

3.4.3.2 粉体电荷的泄漏 213

3.4.4 气体静电控制 213

3.4.5 人体静电控制 214

3.4.5.1 消除人体静电 214

3.4.5.2 消除衣物静心 214

3.4.6 防静电接地 214

3.4.6.1 接地基本条件 214

3.4.6.2 实际系统中的接地要求 215

3.4.6.3 接地方法 217

3.4.6.4 接地系统的建立和监测 219

3.4.7 静电管理指标 220

3.4.7.1 导体带电指标 220

3.4.7.2 非导体带电指标 220

3.5 静电测量 221

3.5.1 静电测量的一般问题 221

3.5.2 电位和电场强度测量 221

3.5.2.1 导体电位测量 221

3.5.2.2 表面电位测量 221

3.5.2.3 空间电位测量 222

3.5.2.4 电场强度测量 222

3.5.3 电量和电荷密度测量 223

3.5.3.1 电量测量 223

3.5.3.2 面电荷密度测量 223

3.5.3.3 体电荷密度测量 224

3.5.4 静电电流测量 226

3.5.4.1 导体流向大地的电流 226

3.5.4.2 非导体流向大地的电流 226

3.5.5 静电放电量测量 226

3.5.6 材料参数测量 227

3.5.6.1 时间常数测量 227

3.5.6.2 电阻率和电导率测量 227

3.5.6.3 介电常数测量 229

3.6 防雷 229

3.6.1 宙电种类利参数 230

3.6.1.1 雷电种类 230

3.6.1.2 雷电参数 230

3.6.2 雷电危害和易受雷击的建筑物 231

3.6.2.1 雷电危害 231

3.6.2.2 易受雷击的建筑物 231

3.6.3 防雷装置 232

3.6.3.1 接闪器 232

3.6.3.2 引下线 235

3.6.3.3 接地装置 236

3.6.3.4 消雷装置 238

3.6.4 防雷措施 238

3.6.4.1 防直击雷 238

3.6.4.2 防雷电感应 242

3.6.4.3 防雷电侵入波 242

第4章 压力容器 246

4.1 名词术语与基本概念 246

4.1.1 压力及其单位 246

4.1.1.1 压力 246

4.1.1.2 压力来源 246

4.1.1.3 单位与换算 247

4.1.2 压力容器分类 248

4.1.2.1 按压力等级划分 248

4.1.2.2 按工艺用途分类 248

4.1.2.3 按危险程度分类 248

4.1.2.4 按容器种类分类 248

4.1.2.5 介质的划分 250

4.1.3 饱和状态和临界状态 250

4.1.3.1 饱和压力及其计算 250

4.1.4 侵蚀、腐蚀,疲劳和蠕变 259

4.1.4.1 侵蚀 259

4.1.4.2 腐蚀 259

4.1.4.3 疲劳 260

4.1.4.4 蠕变 260

4.1.5 钢材机械性能 261

4.1.5.1 强度 261

4.1.5.2 塑性 262

4.1.5.3 韧性 262

4.1.5.4 硬度 262

4.1.5.5 温度对低碳钢机械性能的影响 262

4.1.6 安全系数和许用应力 263

4.1.6.1 应力与应变 263

4.1.6.2 安全系数 264

4.1.6.3 许用应力 264

4.2 设计制造 271

4.2.1 设计一般要求 271

4.2.1.1 设计单位资格 271

4.2.1.2 容器结构 272

4.2.1.3 材料选用 276

4.2.1.4 其它 280

4.2.2 容器壁厚计算 281

4.2.2.1 计算公式参数 281

4.2.2.2 简体、封头的强度计算公式 284

4.2.3 压力容器制造 285

4.2.3.1 制造单位 285

4.2.3.2 材料复验 285

4.2.3.3 容器焊接 286

4.2.4 组装与胀接 289

4.2.4.1 组装 289

4.2.4.2 胀接 293

4.3 安全装置 294

4.3.1 泄压装置 295

4.3.1.1 种类 395

4.3.1.2 安全泄放量 395

4.3.2 安全阀 297

4.3.2.1 分类与结构 297

4.3.2.2 选川与安装 298

4.3.2.3 维护与检验 300

4.3.2.4 安全阀排放能力计算 301

4.3.3 爆破片 305

4.3.3.1 爆破片选用原则 305

4.3.3.2 爆破片泄放面积计算 305

4.3.3.3 爆破片厚度 305

4.3.3.4 爆破片的制造要求 305

4.3.3.5 爆破片维护、检验 306

4.3.4 防爆帽 309

4.3.5 压力表 307

4.3.5.1 结构、原理 307

4.3.5.2 选用、安装 307

4.3.5.3 使用、检验 308

4.3.6 液位计 308

4.3.6.1 分类与选用 308

4.3.6.2 安全要求 308

4.3.7 气瓶安全附件 308

4.3.7.1 安全泄压装置 308

4.3.7.2 瓶帽 309

4.3.7.3 防震圈 309

4.4 使用管理 309

4.4.1 新容器验收 309

4.4.2 容器普查 310

4.4.3 立卡建档、维护检修 311

4.4.3.1 立卡建档 311

4.4.3.2 正确操作、维护检修 312

4.4.4 定期检验 315

4.4.4.1 检验单位、检验员的资格、条件 315

4.4.4.2 检验周期 315

4.4.4.3 定期检验前准备工作 316

4.4.4.4 检验内容 317

4.4.4.5 检验方法 318

4.4.4.6 压力试验 325

4.4.5 在役容器的险验和缺陷处理 329

4.4.6 事故调查与上报 331

4.4.6.1 常见破坏形式和主要特征 331

4.4.6.2 物理爆炸威力的估算 331

4.4.6.3 事故分类与处理 334

4.4.6.4 事故调查与上报 335

4.5 蒸汽锅炉 336

4.5.1 分类与参数系列 336

4.5.1.1 分类 336

4.5.1.2 锅炉参数系列 338

4.5.2 锅炉运行 338

4.5.2.1 点火、升压 338

4.5.2.2 正常运行 339

4.5.2.3 停炉保养 340

4.5.3 锅炉给水 341

4.5.3.1 水中杂质及其危害 341

4.5.3.2 水质标准 342

4.5.4 常见事故 344

4.5.4.1 水位异常 344

4.5.4.2 汽水共腾与水击 344

4.5.4.3 燃烧异常 344

4.5.4.4 承压部件损坏 344

4.6 气瓶、槽车 345

4.6.1 总的规定 345

4.6.1.1 适用范围 346

4.6.1.2 设计、制造、充装、检验的资格 346

4.6.1.3 类别划分 346

4.6.1.4 设计压力 347

4.6.1.5 气瓶漆色 347

4.6.2 气体充装量 347

4.6.2.1 气体状态方程 347

4.6.2.2 压缩气体充装量(充装压力) 347

4.6.2.3 液化气体充装量(充装系数) 349

4.6.2.4 溶解乙炔钢瓶的充装 352

4.6.2.5 液化气槽车充装 354

4.6.3 温度升高时满液瓶压的变化 354

4.6.3.1 过量充装钢瓶温度升高时压力值 355

4.6.3.2 防止气瓶超装的措施 355

4.6.4 使用管理 356

4.6.4.1 使用 356

4.6.4.2 运输 356

4.6.4.3 储存 356

4.6.4.4 定期检验 357

第5章 电气安全 359

5.1 电气安全基础 359

5.1.1 触电事故种类 359

5.1.1.1 电击和电伤 359

5.1.1.2 电击种类 359

5.1.1.3 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360

5.1.2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360

5.1.2.1 电流界限 360

5.1.2.2 电流持续时间 360

5.1.2.3 电流种类 362

5.1.2.4 电流途径 362

5.1.2.5 人体状况 363

5.1.3 电磁场对人体的作用 363

5.1.3.1 波段和场源 363

5.1.3.2 电磁场对人体的作用 364

5.1.3.3 电磁场防护概要 366

5.1.4 触电事故管理 366

5.1.4.1 触电事故调查 366

5.1.4.2 触电事故分析 367

5.1.5 触电急救 367

5.1.5.1 脱离电源 367

5.1.5.2 急救方法 368

5.2 触电防扩技术 368

5.2.1 安全电压 368

5.2.1.1 人体允许电流 368

5.2.1.2 人体电阻 368

5.2.1.3 安全电压值及其应用 368

5.2.1.4 电源及回路配置 369

5.2.1.5 功能特低电压 369

5.2.2 绝缘 370

5.2.2.1 绝缘损坏 370

5.2.2.2 绝缘指标 370

5.2.3 屏护 373

5.2.3.1 屏护装置材料和安装 373

5.2.3.2 屏护装置安全要求 373

5.2.4 间距 373

5.2.4.1 线路间距 373

5.2.4.2 变配电设备间距 378

5.2.4.3 用电设备间距 380

5.2.4.4 检修间距 380

5.2.5 保护接地 381

5.2.5.1 基本名词术语 3814

5.2.5.2 保护接地原理 381

5.2.5.3 保护接地应用范围 383

5.2.5.4 接地心阻值 383

5.2.5.5 接地电阻测量 384

5.2.6 保护接零 386

5.2.6.1 基本名词术语 386

5.2.6.2 保护接零原理 386

5.2.6.3 保护方式选择 387

5.2.6.4 保护接零应用范围 387

5.2.6.5 工作接地 388

5.2.6.6 重复接地 388

5.2.6.7 保护装置整定 388

5.2.6.8 接零装置 389

5.2.6.9 相零回路阻抗测量 390

5.2.7 漏电保护 391

5.2.7.1 动作参数 391

5.2.7.2 电压型漏电保护装置 392

5.2.7.3 零序电流型漏电保护装置 392

5.2.7.4 中性点型漏电保护装置 393

5.2.7.5 泄漏电流型漏电保护装置 393

5.2.8 电工安全用具 394

5.2.8.1 种类和用途 394

5.2.8.2 使用安全要求 395

5.2.8.3 安全川具试验 395

5.2.9 检修安全 395

5.2.9.1 主要安全制度 396

5.2.9.2 外心安全技术措施 398

5.2.9.3 低压丰富带电检修 398

5.2.10 其它防护技术 398

5.2.10.1 加强绝缘 398

5.2.10.2 不导电场所 399

5.2.10.3 等电位保护 399

5.2.10.4 电气隔离 399

5.2.10.5 绝缘监视 400

5.2.10.6 过电压保护 400

5.3 电气防火防爆 401

5.3.1 爆炸性物质和危险场所 401

5.3.1.1 爆炸性物质 401

5.3.1.2 危险场所 403

5.3.2 电气火灾和爆炸原因 410

5.3.2.1 危险温度 411

5.3.2.2 电火花 411

5.3.3 防爆电气设备 411

5.3.3.1 通用要求 411

5.3.3.2 各类设缶防爆要求 413

5.3.4 电气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415

5.3.4.1 电气设备选型 415

5.3.4.2 防爆电气线路 418

5.3.4.3 变电所和配电所 422

5.3.4.4 接地和接零 422

5.4 化工常用电气设备安全运行 424

5.4.1 变配电设备 424

5.4.1.1 变配电所通则 424

5.4.1.2 变压器 425

5.4.1.3 高压开关 426

5.4.1.4 互感器 426

5.4.1.5 电力电容器 428

5.4.2 电气线路 428

5.4.2.1 线路种类和特点 428

5.4.2.2 线路安全运行条件 429

5.4.3 用电设备 430

5.4.3.1 电机和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433

5.4.3.2 电动机 433

5.4.3.3 低压电器 436

5.4.4 专用电气设备 439

5.4.4.1 单相电器设备 439

5.4.4.2 电焊设备 440

5.4.4.3 电动起重机 440

第6章 起重与搬运 444

6.1 起臣搬运机械的分类 444

6.1.1 起重机械的分类 444

6.1.2 搬运机械分类 445

6.2 起重机械基本参数及工作级别 446

6.2.1 起重机械的基本参数 440

6.2.2 起重机工作类型 446

6.2.3 起重机的工作级别和机构工作级别 477

6.2.3.1 起重机工作级别 477

6.2.3.2 机构工作级别 448

6.3 起重机械的易损零部件 449

6.3.1 吊钩 449

6.3.1.1 吊钩种类和特点 449

6.3.1.2 吊钩的危险断面 450

6.3.1.3 吊钩的安全检查 451

6.3.2 钢丝绳 451

6.3.2.1 钢丝绳种类 451

6.3.2.2 钢丝绳破断原因 453

6.3.2.3 钢丝绳选用计算 453

6.3.3 起重链条及化纤绳 470

6.3.3.1 起重链条绳 470

6.3.3.2 化纤绳 471

6.3.4 制动器 473

6.3.4.1 种类和性能 473

6.3.4.2 制动器的选用 476

6.3.4.3 制动器的检查 476

6.4 桥式类型起重机 476

6.4.1 桥式起重机 478

6.4.1.1 基本性能 477

6.4.1.2 桥梁、运行机构安装技术要求 477

6.4.2 龙门式起重机 481

6.4.2.1 龙门起重机的稳定性 481

6.4.2.2 龙门起重机安装技术要求 484

6.4.3 桥式类型起重机安全装置 455

6.4.4 桥式起重机零部件常见损坏原因及消除方法 485

6.5 臂架类型起重机 490

6.5.1 汽车式起重机 490

6.5.2 轮胎式起重机 490

6.5.3 塔式起重机 491

6.5.3.1 塔式起重机分类 491

6.5.3.2 塔式起重机主要技术参数 493

6.5.3.3 安全要求 493

6.5.4 臂架类型起重机的稳定性 494

6.5.5 臂架类型起重机的安全装置 496

6.6 起重机的验收 501

6.6.1 桥式起重机的试验方法 501

6.6.1.1 电气设备的试验要求 501

6.6.1.2 负荷试验 501

6.6.1.3 静负荷试验 501

6.6.1.4 动负荷试验 502

6.6.2 桥式起重机的试验方法 502

6.6.2.1 安全装置的检测 502

6.6.2.2 空载试验 502

6.6.2.3 额定负荷试验 502

6.6.2.4 超载25%静载试验 502

6.6.2.5 超载10%动载试验 503

6.6.2.6 连续作业试验 503

6.7 简易起重工具与人力搬运 503

6.7.1 简易起重工具 503

6.7.1.1 千斤顶 503

6.7.1.2 手拉葫芦 503

6.7.1.3 卷扬机 504

6.7.1.4 桅杆 505

6.7.2 人力搬运安全管理 508

第7章 焊接安全 511

7.1 概述 511

7.1.1 名词术语 511

7.1.2 焊接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 511

7.2 气焊与气割安全 513

7.2.1 常见事故 513

7.2.2 常用危险品 513

7.2.2.1 乙炔 513

7.2.2.2 电石 515

7.2.2.3 液化石油气 516

7.2.2.4 氧气 517

7.2.3 乙炔发生器 518

7.2.3.1 乙炔发生器的火灾爆炸事故 518

7.2.3.2 乙炔发生器设计制造的安全要求 519

7.2.3.3 安全装置 521

7.2.3.4 安全试验 525

7.2.3.5 乙炔发生器使用安全 527

7.2.4 气焊常用气瓶 528

7.2.4.1 氧气瓶 528

7.2.4.2 乙炔瓶 531

7.2.4.3 液化石油气瓶 532

7.2.4.4 气瓶的定期枪验和涂色 532

7.2.5 焊割炬 532

7.2.5.1 设计制造安全要求 533

7.2.5.2 焊割炬使用安全 533

7.2.6 氧气与乙炔胶管 535

7.2.6.1 胶管爆炸着火事故的原因 535

7.2.6.2 安全措施 535

7.2.7 氧气与乙炔管道 536

7.2.7.1 管道发生着火爆炸的原因 536

7.2.7.2 安全措施 536

7.3 手工电弧焊安全 538

7.3.1 常见事故 538

7.3.2 电焊机 539

7.3.2.1 焊机保护性接地与接零安全要求 539

7.3.2.2 焊机空载自动断电保护装置 539

7.3.2.3 焊机的维护与检修 539

7.3.3 常用工具 542

7.3.3.1 电焊钳安全要求 542

7.3.3.2 焊接电缆安全要求 542

7.3.4 电焊烟尘和弧光辐射防护 542

7.4 气电焊与晋离子弧焊安全 542

7.4.1 安全特点 542

7.4.2 弧光辐射防护 543

7.4.2.1 弧光组成及危害 543

7.4.2.2 防护措施 544

7.4.3 电焊烟尘与有毒气体防护 544

7.4.3.1 电焊烟尘的来源 544

7.4.3.2 电焊烟尘的危害 544

7.4.3.3 有毒气体来源 545

7.4.3.4 电焊烟尘和有毒气体的卫生标准 546

7.4.3 防护措施 546

7.4.4 射线防护 548

7.4.4.1 来源与危害 548

7.4.4.2 防护措施 548

7.5 特殊焊接作业安全 548

7.5.1 燃料容器检修焊补安全 549

7.5.1.1 置换动火的安全措施 549

7.5.1.2 带压不置换动火安全措施 550

7.5.2 水下焊接与切割安全技术 551

7.5.2.1 水下焊割作业工伤事故 551

7.5.2.2 安全措施 551

7.6 焊接安全管理 554

7.6.1 焊接工作场所与消防措施 554

7.6.1.1 焊接工作场所 554

7.6.1.2 灭火措施及灭火物质的选择 554

7.6.2 焊接安全检查 554

7.6.2.1 电石库 554

7.6.2.2 乙炔站 555

7.6.2.3 气瓶库 557

7.6.2.4 乙炔与氧气管道的布设 558

第8章 化工厂腐蚀与防护 560

8.1 化工厂的腐蚀 560

8.1.1 腐蚀 560

8.1.2 腐蚀与安全 560

8.1.3 腐蚀的分类 560

8.1.4 腐蚀机理 561

8.1.4.1 化学腐蚀 561

8.1.4.2 电化学腐蚀 561

8.2 腐蚀类型 561

8.2.1 全面腐蚀 561

8.2.1.1 腐蚀速度 561

8.2.1.2 耐蚀等级 561

8.2.2 电偶腐蚀 561

8.2.3 缝隙腐蚀 562

8.2.3.1 腐蚀机理 562

8.2.3.2 影响因素 562

8.2.3.3 防上缝隙腐蚀方法 562

8.2.4 孔蚀 563

8.2.4.1 腐蚀机理 563

8.2.4.2 影响因 563

8.2.4.3 防止孔蚀方法 563

8.2.5 晶间腐蚀 563

8.2.5.1 腐蚀机理 563

8.2.5.2 影响因素及防止方法 563

8.2.6 应力腐蚀破裂 563

8.2.6.1 腐蚀机理 564

8.2.6.2 腐蚀特征 564

8.2.6.3 防止应力腐蚀方法 564

8.2.7 氢损伤 564

8.2.7.1 氢腐蚀 564

8.2.7.2 氢脆 566

8.2.8 腐蚀疲劳 566

8.2.9 选择性腐蚀 566

8.2.9.1 黄铜脱锌 566

8.2.9.2 铸铁石墨化 567

8.3 腐蚀监测 567

8.3.1 电阻法 567

8.3.2 极化阻力法 567

8.3.3 电位法 567

8.3.4 无损检验技术 567

8.3.5 化学法 567

8.3.6 扯片法 567

8.3.7 监测孔 568

8.3.8 氢监测 568

8.3.9 涡流技术 568

8.3.10 超声技术 568

8.4 腐蚀防护 568

8.4.1 正确选材 568

8.4.2 合理设计 587

8.4.2.1 避免缝隙 587

8.4.2.2 消除积液 587

8.4.3 电化学保护 587

8.4.3.1 阳极保护 587

8.4.3.2 阴极保护 587

8.4.4 缓蚀剂 587

8.4.4.1 缓蚀原理 587

8.4.4.2 缓蚀剂分类 587

8.4.4.3 影响因素 587

8.4.4.4 常用缓蚀剂 588

8.4.5 金属保护层 855

8.4.5.1 保护层防护方法分类 588

8.4.5.2 表面处理 589

8.4.5.3 化学转化膜 589

8.4.5.4 金属衬里 590

8.4.5.5 复合板材 591

8.4.6 非金屈保护层 591

8.4.6.1 表面处理 591

8.4.6.2 胶接剂 592

8.4.6.3 衬里种类 594

8.4.6.4 涂层种类 594

8.4.6.5 设备内壁用涂料 594

8.4.6.6 设备构筑物用涂料 594

8.4.7 非金属设备 596

8.5 防腐蚀工程 596

8.5.1 一般规定 596

8.5.1.1 沥青类防腐蚀工程 596

8.5.1.2 水玻璃类防腐蚀工程 596

8.5.1.3 硫磺类防腐蚀工程 596

8.5.1.4 树脂胶泥和玻璃钢防腐蚀工程 596

8.5.1.5 耐腐蚀涂料工程 597

8.5.1.6 耐酸陶管工程 597

8.5.2 工程验收 597

第9章 职业中毒与尘肺 599

9.1 工业毒物 599

9.1.1 概述 599

9.1.1.1 定义 599

9.1.1.2 工业毒物的来源 599

9.1.1.3 工业毒物的物理状态 599

9.1.1.4 工业毒物的分类 600

9.1.2 工业毒物的毒性 600

9.1.2.1 毒性 600

9.1.2.2 毒性评价方法 601

9.1.2.3 毒性分级 601

9.1.3 工业毒物的作用条件 602

9.1.3.1 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与毒性的关系 601

9.1.3.2 环境因素与毒性的关系 602

9.1.3.3 个体因素与毒性的关系 603

9.1.4 毒物的毒理作用 603

9.1.4.1 对酶系统的干扰 603

9.1.4.2 对氧的吸收、运输的阻断作用 604

9.1.4.3 对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合成的干扰 604

9.1.4.4 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与腐蚀作用 604

9.1.4.5 组织毒性 604

9.1.4.6 致敏作用 604

9.2 职业中毒 605

9.2.1 一般概念 605

9.2.1.1 定义 605

9.2.1.2 职业中毒的特点 605

9.2.2 工业毒物在化工行业中的分布 606

9.2.3 毒物的吸收、分布与排出 607

9.2.3.1 吸收 607

9.2.3.2 毒物在体内的分布 608

9.2.4 职业中毒的临床衷现 609

9.2.5 几种常见化学毒物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 609

9.2.6 职业中毒的诊断 609

9.2.6.1 诊断依据和诊断过程 609

9.2.6.2 诊断的注意事项 609

9.2.7 急性职业中毒的抢救与治疗 617

9.2.7.1 现场急救设施与准备 617

9.2.7.2 抢救原则 618

9.2.7.3 现场急救的复苏术 618

9.2.7.4 解毒剂的应用 619

9.3 尘肺 620

9.3.1 生产性粉尘及其危害 620

9.3.1.1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620

9.3.1.2 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 620

9.3.1.3 粉尘的测定 621

9.3.1.4 粉尘的危害 621

9.3.2 矽肺 622

9.3.2.1 化学工业中可能发生矽肺行业 622

9.3.2.2 影响矽肺发病的因素 622

9.3.2.3 矽肺的临床表现 622

9.3.2.4 矽肺的诊断 623

9.3.2.5 肺功能测验及劳动能力鉴定 623

9.3.2.6 矽帅的冶疗 624

9.3.3 其它尘肺 624

9.3.3.1 炭黑肺 625

9.3.3.2 滑石肺 625

9.3.3.3 铸工尘肺 625

9.3.3.4 电焊工尘肺 626

9.3.3.5 煤肺 626

9.3.4 尘肺的并发症 627

9.3.4.1 肺结核 627

9.3.4.2 肺部感染 627

9.3.4.3 肺原性心脏病 627

9.3.4.4 自发性气胸 628

9.4 防毒措施 628

9.4.1 防毒技术措施 628

9.4.1.1 以无毒低毒的物料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 628

9.4.1.2 改革工艺 629

9.4.1.3 生产没备管道化、密闭化、机械化 629

9.4.1.4 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630

9.4.2 防毒的管理教育措施 630

9.4.2.1 加强领导 630

9.4.2.2 加强防毒的宣传教育,健全有关防毒的理制度 630

9.4.2.3 加强监测,严格执行工业卫生法规 630

9.4.2.4 严格执行“三同时”方针 630

9.4.2.5 卫生保健措施 631

9.4.2.6 加强防毒的科学研究 631

9.4.2.7 二次尘毒源的消除 631

9.4.3 个人防护措施 631

9.4.3.1 皮肤防护 631

9.4.3.2 呼吸防护 631

9.4.4 通风排毒措施 631

9.4.4.1 局部送风 631

9.4.4.2 局部排风 632

9.4.4.3 全面通风换气 632

9.4.5 净化回收措施 632

9.4.5.1 燃烧净化法 632

9.4.5.2 冷凝净化法 638

9.4.5.3 吸收净化法 640

9.4.5.4 吸附净化法 649

9.5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 652

9.5.1 空气样品的采集 652

9.5.1.1 采集方案的设计 652

9.5.1.2 采样方法 656

9.5.1.3 采样注意事项 660

9.5.2 常见毒物测定方法 660

9.5.2.1 测定方法 660

9.5.2.2 常见毒物的测定方法 669

9.5.2.3 实验室标准气的配制 669

9.5.3 有害物质浓度表示方法 676

9.5.3.1 气体体积换算 676

9.5.3.2 浓度表示方法 676

9.5.3.3 测定结果的表达方式 677

9.5.4 测定结果的评价 677

9.5.4.1 测定过程的质量控制 677

9.5.4.2 样品的评价 679

9.5.4.3 测定点的评价 679

9.5.4.4 劳动环境的评价 679

附表9-1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680

附表9-2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 681

附表9-3 地面水水质卫生要求 682

附表9-4 地面水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682

附表9-5 十三类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 683

附表9-6 第一类工业废水址高容许排放浓度 685

附表9-7 第二类工业废水最高容许排放浓度 685

第10章 通风除尘 686

10.1 常用术语 686

10.2 全面通风 687

10.2.1 稀释通风的必要通风量和换气次数 687

10.2.2 稀释通风的气流组织 691

10.2.3 自然通风 362

10.3 局部吸气 694

10.3.1 吸气罩 694

10.3.1.1 吸气量计算 694

10.3.1.2 吸气罩结构 707

10.3.2 管道 710

10.3.2.1 管道设计步骤 710

10.3.2.2 管道阻力计算 711

10.3.2.3 管道阻力平衡 712

10.3.2.4 管道设计注意事项 713

10.3.3 离心式风机 711

10.3.2.1 风机性能参数与性能表示法 714

10.3.3.2 风机的选择与使用 715

10.4 旋风除尘器 717

10.4.1 结构 717

10.4.2 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719

10.4.2.1 性能 719

10.4.2.2 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720

10.4.2.3 工作条件对性能的影响 720

10.4.3 性能的推算 721

10.4.3.1 分离界限粒径 721

10.4.3.2 除尘率 724

10.4.2.3 阻力 725

10.4.4 设计 725

10.4.5 使用与维护 727

10.4.5.1 并联和串联 727

10.4.5.2 积灰和堵塞 728

10.4.5.3 麿损与漏风 729

10.5 洗涤除尘器 730

10.5.1 结构 730

10.5.2 性能、特点和基本设计数据 733

10.5.3 文丘里除尘器性能的推算 735

10.5.4 洗涤除尘器的使用 736

10.6 袋式除尘器 742

10.6.1 结构 742

10.6.1.1 滤袋 742

10.6.1.2 清灰机构 743

10.6.1.3 外壳、灰斗和排灰机构 747

10.6.2 滤料 748

10.6.2.1 纤维材料 748

10.6.2.2 制造方法 749

10.6.3 性能 749

10.6.3.1 除尘率和阻力 749

10.6.3.2 影响性能的因素 750

10.6.3.3 阻力的推算 750

10.6.4 设计 752

10.6.4.1 滤袋的运行阻力 752

10.6.4.2 过滤面积和过滤速度 752

10.6.4.3 清灰方法的选择 752

10.6.4.4 滤料的选择 753

10.6.4.5 滤袋形式的选择 754

10.6.4.6 进气口位置的选择 755

10.6.4.7 辅助措施 755

10.6.5 运行与维护 757

10.6.5.1 运行 751

10.6.5.2 维护 759

10.7 颗粒层除尘器 759

10.7.1 结构 759

10.7.2 影响性能的因素 761

10.7.3 滤料 762

10.8 电除尘器 762

10.8.1 结构 762

10.8.1.1 电极 762

10.8.1.2 清灰装置 762

10.8.1.3 气流分布装置 767

10.8.1.4 外壳及灰习 768

10.8.1.5 供电装置 768

10.8.2 性能 768

10.8.3 设计 769

10.8.4 运行与维护 770

10.9 除尘器的选择 771

第11章 防护用品及其正确选用 773

11.1 术语 773

11.1.1 个人防护用品 733

11.1.2 呼吸器官护具 773

11.1.2.1 过滤式呼吸器 773

11.1.2.2 隔绝式呼吸器 773

11.1.2.3 面罩 773

11.1.2.4 滤毒罐(盒) 773

11.1.2.5 滤尘器 773

11.1.2.6 防毒时间 733

11.1.3 眼面防护具 773

11.1.4 工业安全帽 773

11.1.5 工作帽 773

11.1.6 防护手套 774

11.1.7 防护鞋(靴) 774

11.1.8 防护服 774

11.1.8.1 防毒服 774

11.1.8.2 防腐蚀服 774

11.1.8.3 防火服 774

11.1.8.4 防静电服 774

11.1.9 护耳器 774

11.1.9.1 耳塞 774

11.1.9.2 耳罩 774

11.1.9.3 防噪音帽盔 774

11.1.10 安全带 774

11.1.11 安全绳 774

11.1.12 安全网 774

11.1.13 护肤用品 774

11.1.13.1 护肤剂 774

11.1.13.2 洗消剂 775

11.2 防护用品分类 775

11.2.1 按用途分类 775

11.2.2 按防护部位分类 775

11.3 呼吸器官防护用品 775

11.3.1 过滤式呼吸器 775

11.3.1.1 过滤式呼吸器的使用条件 775

11.3.1.2 防尘呼吸器 775

11.3.1.3 防毒呼吸器 777

11.3.1.4 选用利保存 779

11.3.2 隔绝式呼吸器 781

11.3.2.1 自给式呼吸器 781

11.3.2.2 长管呼吸器 782

11.3.2.3 使用与保存 782

11.3.3 自救器 793

11.3.3.1 规格 783

11.3.3.2 使用与保养 783

11.3.4 合理选用呼吸器 784

11.4 防护眼和护肤用品 785

11.4.1 防护服 785

11.4.1.1 防护服主要品种及性能 785

11.4.1.2 防护服的选用和维护 791

11.4.2 护肤用品 792

11.4.2.1 护肤膏(剂) 792

11.4.2.2 皮肤保洁剂 793

11.5 头部防护用品 793

11.5.1 安全帽 793

11.5.1.1 安全帽的结构 793

11.5.1.2 种类规格 797

11.5.1.3 技术要求 794

11.5.1.4 选用和保养 794

11.5.2 工作帽 795

11.5.3 送风防护头盔 795

11.6 眼部、面部防护用品 795

11.6.1 主要品种和性能 795

11.6.1.1 焊接用眼防护具 795

11.6.1.2 炉窑用眼防护具 797

11.6.1.3 防冲击眼护具 797

11.6.1.4 微波防护眼镜 797

11.6.1.5 激光防护镜 797

11.6.2 眼防护具的选用 797

11.6.2.1 种类和型号选择 797

11.6.2.2 选用高质量眼护具 798

11.6.2.3 使用 798

11.6.2.4 滤光片选用 798

11.7 下部的防护用品 798

11.7.1 防护手套品种和性能 798

11.7.1.1 耐酸碱手套 798

11.7.1.2 电工绝缘手套 798

11.7.1.3 电焊工手套 498

11.7.1.4 防寒手套 498

11.7.2 防护手套的选用 799

11.8 足部的防护用品 799

11.8.1 防护靴(鞋)品种及性能 799

11.8.1.1 分类 799

11.8.1.2 主要品种及性能 799

11.8.2 防护靴(鞋)的选用与维护 801

11.9 防噪音用品 801

11.9.1 防噪音用品及性能 801

11.9.1.1 耳塞 801

11.9.1.2 耳罩 802

11.9.1.3 防噪声帽盔 802

11.9.2 护耳器测试及性能要求 802

11.9.3 防噪声用品的选用 803

11.10 安全带和安全网 803

11.10.1 安全带 803

11.10.1.1 性能与技术要求 803

11.10.1.2 安全带品种和材料 804

11.10.1.3 选用和保养 805

11.10.2 安全网 805

11.10.2.1 安全网的结构及材料 805

11.10.2.2 安全网的技术要求 805

11.10.2.3 选用 806

第12章 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 808

12.1 名词术语 808

12.2 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 808

12.2.1 分析和评价步骤 808

12.2.2 进行评价的方法 808

12.3 如果……怎么办 812

12.4 危险性可操作研究 813

12.5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致命度分析 820

12.5.1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820

12.5.2 致命度分析 824

12.5.3 应用例 825

12.6 事故树分析 828

12.6.1 具体编树方法 829

12.6.2 由事故树进行工艺改进 832

12.6.3 事故树的定员计算 835

12.7 事件树分析ETA 840

12.8 原因结果分析 843

12.9 危险度分级法 846

12.10 人的因素分析 860

12.11 社会风险评价 862

12.11.1 美国民用核电站评价(WASH-1400) 862

12.11.2 美同坎威(Canvey)岛安全评价 866

12.11.3 荷兰雷几蒙德(Rijnmond)地区安全评价 867

12.12 结语 869

附表 物质系数表 871

本章参考文献 874

附录 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