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化学生态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W·J·Bell&R·T·Cardé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10021001
  • 页数:654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3

感受机制 3

第一章 接触化学感受 3

Erich St?dler 3

1.1 导言 3

1.2 感受器的形态学 5

1.3 研究方法 8

1.3.1 去除感受器官 8

1.3.2 电生理学 8

1.4 生理学 12

1.4.1 感觉生理学概说 12

1.4.2 对环境化学物质的接触化学感受 13

1.5 感觉编码——中心处理 27

1.6 接触化学感受的演化 31

5.2.3 向风趋风性 1 35

Hanna Mustaparta 43

2.1 导言 43

第二章 嗅觉 43

2.2 形态学 45

2.2.1 触角和嗅觉感器 47

2.2.2 触角神经叶 51

2.3 电生理学 53

2.3.1 技术 53

2.3.2 感受细胞的反应 56

2.3.3 触角神经叶的反应 74

2.4 结束语 77

气味扩散和化学定向机制 89

第三章 气味扩散 89

Joseph S.E1kinton 和Ring T.Cardé 89

3.1 导言 89

3.2 静息空气中的扩散 91

3.3 运动空气中的扩散 92

3.3.1 Sutton模型 92

3.3.2 Gaussian股流模型 95

3.3.3 瞬时与时间平均扩散模型 98

3.4 风速和气温对扩散的影响 103

3.4.1 风速 103

3.5 气味的沉积和垂直分布 105

3.4.2 气温 105

3.6 结论 108

第四章 步行昆虫的化学定向 112

William J.Bell 112

4.1 导言 112

4.2 定向机制的类别 112

4.2.1 有用的信息 114

4.2.2 信息加工 115

4.2.3 运动输出形式 115

4.2.4 制导系统 116

4.3 依赖内部贮存信息的间接化学定向 116

4.4 以辅助性感觉形式为基础的间接化学定向 122

4.5 直接化学定向 125

4.6 结论 128

5.1 导言 132

Ring T.Cardé 132

第五章 飞行昆虫的化学定向 132

5.2 气流中的定向 133

5.2.1 觅食策略 133

5.2.2 视动反应 134

5.2.4 视动信号和外激素流量对飞行速度的调节 140

5.2.5 刺激物的精细分布 141

5.2.6 失去信号后的策略 142

5.3 在静息空气中的定向 143

5.3.1 刺激物的扩散形式 143

5.3.2 在静息空气中的定向机制 143

5.4 结论 145

植物—植食性昆虫的关系 151

第六章 昆虫对寄主植物的发现和接受 151

James R.Mi11er和Karen L.Strickler 151

6.1 导言 151

反应性的意义 152

6.2.1 特异周缘敏感性和特异中枢神经系统 152

6.2 基本概念及定义 152

6.2.2 昆虫对寄主的发现及接受过程概说 154

6.2.3 术语剖析 156

6.2.4 发现(finding) 157

6.2.5 鉴别(examining) 159

6.2.6 利用(consuming) 160

6.2.7 偏爱(preferring)、选择(selecting)和 160

接受(accepting)的区别 160

6.3 在对寄主植物的发现和接受过程中什么时候及 162

为什么利用化学物质 162

6.3.1 多重感觉道作用的例证 162

6.3.2 采用不同感觉形式的相对优缺点 165

6.4 化学因素在发现和接受寄主植物中的作用示例 167

6.4.1 发现 167

6.4.2 鉴别和利用 172

6.5.1 适宜性(suitability)与可觅性 178

(findability)的相互关系 178

6.5 生态学讨论 178

6.5.2 斑块型环境中的搜索行为 180

6.5.3 说明 182

6.6 摘要及结论 183

第七章 寄主植物的适宜性 191

J.Mark Scriber 191

7.1 导言 191

7.2 寄主植物的适宜性 192

7.2.1 氮 192

7.2.2 叶含水量 198

7.2.3 它感化合物 201

7.2.4 以叶片水/氮“指标”为基础的植物适宜性 210

“生理效率”模型 210

7.3 生理效率模型的应用:对取食专化性假说的解释 227

7.3.1 香芹黑凤蝶的食料植物 229

7.3.2 虎凤蝶(Papilio glaucus)与 230

美国鹅掌楸(tulip trees) 230

7.4 摘要 241

8.1 导言 255

S.Bradleigh Vinson 255

捕食者、寄生物和猎物 255

第八章 拟寄生物与寄主的关系 255

8.2 寄主选择过程 257

8.2.1 对栖境的偏爱性 258

8.2.2 对潜在寄主群落的定位 258

8.2.3 对寄主的定位 260

8.2.4 对寄主的检验 261

8.2.5 产卵器的刺探 262

8.2.6 产卵器的钻入 262

8.2.7 在寄主上产卵 262

8.3 与拟寄生物行为有关的化学物质来源 262

8.3.1 利它信息素 263

8.3.2 协同信息素 264

8.3.3 它感化合物 264

8.3.4 非气信息素 264

8.4 化学—物理因素的相互作用 265

8.5 寄主偏爱性 265

8.6 对寄主的鉴别(标记外激素和夸耀外激素) 266

8.7 条件作用或联系性学习 268

8.8 搜索策略 269

8.9 寄主的逃避及防卫 272

8.10 拟寄生关系的发展和寄主适宜性 273

8.10.1 竞争 274

8.10.2 营养适宜性 275

8.10.3 寄主食物选择 276

8.10.4 寄主免疫力 277

8.10.5 寄主内分泌平衡 278

8.10.6 对寄主的调控 279

8.10.7 成虫的产卵 280

8.10.8 卵和幼虫 281

8.11 结论 281

9.2.1 蚜虫的群集 295

9.2 蚜虫(蚜科Aphididae) 295

9.1 导言 295

L.R.Nault和P.L.Phelan 295

第九章 前社会性昆虫的告警外激素和社会性 295

化学保护 295

9.2.2 蚜虫防卫机制 298

9.2.3 蚜虫告警外激素 302

9.3 角蝉(角蝉科Membracidae) 307

9.4 半翅目 311

9.5 结论 313

10.1 导言 321

James E.Huheey 321

第十章 警戒色与拟态 321

10.2 警戒色与捕食者学习 322

10.2.1 色觉和色素沉积 322

10.2.2 拒食剂的化学 323

10.2.3 毒性与不可口性 325

10.2.4 警戒性昆虫的其它特性 329

10.2.5 对警戒性蝶类的捕食作用 330

10.2.6 自我毒性及其防止 330

10.3 缪氏拟态 333

10.4 贝氏拟态 334

10.4.1 普累克西普斑蝶(Danaus plexippus)与副王蛱蝶(Limenitis archippus archippus) 336

10.4.2 可口性范围 338

10.4.3 贝氏拟态者的频率 339

10.4.4 贝氏拟态的试验检验 341

10.4.5 非蝶类贝氏拟态系统 342

10.5 关于贝氏和缪氏拟态系统的问题 344

10.5.1 拟态系统的数学模型 345

10.5.2 可能存在贝氏—缪氏拟态的中间型吗? 348

10.6 拟态相似性类型 353

10.6.1 听觉拟态 353

10.6.2 嗅觉或气味拟态 353

10.6.3 行为拟态 354

10.6.4 进攻性化学拟态 358

10.7 拟态系统的演化方式 358

10.7.1 缪氏拟态的演化 360

10.7.2 贝氏拟态的演化 361

10.7.3 平衡的多型性 362

10.8 昆虫拟态学难题及其可能解决办法展望 363

化学媒介支配的空间分布 375

第十一章 资源的分隔 375

Ronald J.Prokopy,Bernard D.Roitbery 375

和Anne L.Averill 375

11.1 导言 375

11.2 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可用性 376

11.2.3 背景信息 377

11.2.2 年龄和大小 377

11.2.1 生境结构 377

11.2.4 资源对搜索者的反应 378

11.2.5 资源的压抑 378

11.3 对资源的搜索 379

11.4 资源利用和竞争的相互作用 381

11.5 化学媒介支配的资源分隔 384

11.5.1 食物 384

11.5.2 交尾领域和配偶 387

11.5.3 产卵部位 389

11.5.4 隐蔽处 395

11.6 支配资源分隔的化学刺激物的稳定性 397

11.6.1 种内遗传变异 398

11.6.2 以生理状况为基础的阈值调节 398

11.6.3 时间过程中的阈值调节 398

11.6.4 寄主鉴别中的学习因素 398

11.7 结论 399

12.1 导言 411

M.C.Birch 411

第十二章 小蠹的群集 411

12.2 对寄主物质的选择 413

12.3 外激素的产生 415

12.4 群集及其终止 426

12.5 种间相互作用 428

12.6 寄主选择示例 433

13.2 通讯系统的多样性 442

13.1 导言 442

Ring T.Cardé和Thomas C.Baker 442

第十三章 借助外激素的性通讯 442

13.3 选择压力 447

13.3.1 竞争和生殖隔离 447

13.3.2 通讯系统的变化 456

13.3.3 物化因素对外激素混合物的影响 457

13.3.4 亲代贡献和稳定化选择 458

13.3.5 化学信号和其它信号在梨小食心虫中的 461

综合 461

13.3.6 种内分化 467

13.4 结论 470

社会性化学物质 481

第十四章 蜜蜂类的社会性化学物质 481

Richard M.Duffield.James W.Wheeler 481

和George C.Eickwort 481

14.1 导言 481

14.2 蜜蜂的分类 482

14.3 与外分泌物有关的腺体 488

14.4 头腺 489

14.4.1 下唇腺 489

14.4.2 上颚腺 496

14.4.3 其它头腺 503

14.5 胸腺 504

14.6 腹腺 506

14.6.1 杜氏腺 506

14.6.2 毒腺 523

14.6.3 螫针腺 524

14.6.4 腹部体壁腺 525

14.6.5 蜡腺 528

14.7 寄主—寄生物关系 529

14.8 结论 531

第十五章 蚁类的社会性化学物质 541

J.W.S.Bradshaw和P.E.Howse 541

15.1 导言 541

15.2 外分泌腺 541

15.3 告警和防卫 545

15.3.1 毒液 546

15.3.2 告警信号 547

15.4 蚁群间和种间的挑衅和竞争 558

15.4.1 蚁群和种的识别 559

15.4.2 竞争性的相互作用 561

15.4.3 印象 563

15.4.4 领域 564

15.4.5 蚁类嵌镶 565

15.5 伙伴征集行为和食料的取回 566

15.5.1 化学信号——接触的及气传的 566

15.5.2 化学标迹物 568

15.5.3 标迹外激素的化学成分和有效期 571

15.5.4 Megaponera、猛蚁属(Pachycondyla) 574

和Leptogenys的抢劫行为 574

15.5.5 啮根蚁亚科(Dorylinae) 582

的多重征集系统 585

15.5.6 长桔红树蚁(Oecophylla longinoda) 585

15.5.7 热带切叶蚁(Atta cephalotes)的叶片标记外激素 586

15.6 性外激素 587

15.6.1 性秀剂 587

15.6.2 后蚁外激素 588

15.7 相互联系及协同作用 589

P.E.HoWSe 598

16.1 导言 598

第十六章 白蚁的社会性化学物质 598

16.2 澳白蚁科(Mastotermitidae) 600

16.3 原白蚁科(Termopsidae)和木白蚁科 600

(Kalotermitidae) 600

16.4 草白蚁科(Hodotermitidae) 606

16.5 犀白蚁科(Rhinotermitidae) 607

16.6 白蚁科(Termitidae) 620

16.6.1 白蚁亚科(Termitinae) 620

16.6.2 象白蚁亚科(Nasutitermitinae) 626

16.7 白蚁化学生态学前景 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