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 51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由来 51
商品经济的特征——市场经济的特征——现代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兴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51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金融宏观调控的关系 59
市场经济为什么需要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联系与区别 59
1.3 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 62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 62
1.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的制约因素 68
渐进式改革及目前的困难——企业改革进展缓慢——市场体系不健全——地方经济分割——政府职能转变困难——思想认识上的缺陷 68
1.5 转轨时期金融宏观调控的转变 77
重新确定金融发展战略——中央银行的地位与职能——发展和完善商业银行体制 77
第二章 1984—1990年中国货币政策回顾 93
2.1 1984年1月—1986年2月的货币政策 95
在经济走向景气高涨的同时,信贷严重失控——信贷实行紧缩,同时控制现金投放,经济有所降温 95
放松信贷控制,经济升温——信贷短暂收缩,经济增长仍高 101
2.2 1986年3月—1987年12月的货币政策 101
2.3 1988年1月—1989年8月的货币政策 107
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通货膨胀失去控制,经济出现过热——实施紧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市场销售出现疲软 107
2.4 1989年9月—1990年12月的货币政策 114
调整紧缩力度,经济逐步回升——1990年货币政策效应的经济分析 114
第三章 1991——1995年中国货币政策回顾 133
3.1 1991年的货币政策 133
1991年宏观经济形势——1991年货币、信贷政策措施及效应分析 133
3.2 1992年的货币政策 147
1992年金融运行状况——1992年货币、信贷运行变化成因——1992年货币政策的评价 147
3.3 1993年的货币政策 152
1993年金融形势特点——前三个季度金融运行特点成因分析——第四季度金融运行特点成因分析——1993年货币政策评价 152
3.4 1994年的货币政策 176
1994年主要金融指标实绩——对1994年主要金融指标值的简要分析——1994年货币政策效应评价 176
1995年的金融情况——对1995年货币政策的基本评价——1995年货币政策效应分析——货币政策的“八五”回顾和“九五”展望 187
3.5 1995年的货币政策 187
3.6 1984—1995年中国货币政策十点经验 204
第四章 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 220
4.1 货币政策的目标 221
双重经济目标还是单一目标——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221
4.2 货币政策的工具 227
再贴现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再贷款和贷款限额 227
4.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效果 245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框架——1984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 245
4.4 近年来货币政策调控效力分析 249
调控机制的分析——中央银行制度的分析——被调控者的分析 249
第五章 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决策体系 258
5.1 转轨时期货币政策决策体系的构造 258
货币政策决策在国宏观调控决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各国货币政策决策体系比较——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决策体系的构造 258
调查统计体系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的支持系统——我国中央银行调查统计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转轨时期中央银行调查统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70
5.2 货币政策决策的科学依据——建立完善的调查统计体系 270
第六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组织体系 278
6.1 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与货币政策 278
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与流通中货币供给及其结构——金融组织体系与货币政策的传导——金融组织体系与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金融组织体系与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278
6.2 货币政策与转轨时期商业银行体系的构建 283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与发展现状——转轨时期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特征及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的实施与商业银行体系的进一步改革 283
6.3 转轨时期政策性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294
政策性银行存在的内在合理性——政策性银行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我国政策性银行体系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294
6.4 转轨时期货币政策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 304
转轨时期货币政策与合作金融体系的构建——转轨时期货币政策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规范与发展 304
第七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 312
7.1 现代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 312
市场经济中的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金融市场——间接调控是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改革的方向——转轨时期的中国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实施 312
7.2 转轨时期货币市场运行与货币政策的实施 323
现代货币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内在机能——目前中国货币市场的滞后发展,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发展货币市场,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奠定基础 323
转轨时期外汇市场的基本特证——转轨时期中央银行外汇操作的难点及原因——优化中央银行外汇操作,改善货币政策工具 336
7.3 转轨时期外汇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336
7.4 转轨时期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343
现代资本市场的功能——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完善和发展资本市场,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 343
第八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运行机制 373
8.1 现行资金管理体制对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 373
现行资金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和问题——现行资金管理体制对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 373
8.2 市场化融资机制的确立与货币政策的实施 382
均衡发展市场融资,加速建立起我国金融市场的基本框架——建立以中央银行间接调控为主导的商业化经营的银行融资机制 382
8.3 固定资产投资与货币政策 390
对投资与货币关系的实证考察——建立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有效约束机制 390
8.4 利率与货币政策 398
我国改革以来对利率手段的运用——利率手段运用的基本经验——进一步完善利率改革以保持货币政策顺利实施 398
第九章 货币政策与金融创新 408
9.1 当代市场经济中的金融创新 409
当代金融创新的内容与特征——当代金融创新背景与成因——金融创新对金融业和经济发展的一般影响 409
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创新——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与效果分析——转轨时期我国金融创新的需求分析——转轨时期我国金融创新的供给分析——我国金融创新的制约因素与基本特征 419
9.2 转轨时期我国的金融创新 419
9.3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一般影响 434
10.2 我国金融监管现存问题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470
我国金融监管的基本历程——我国金融监管中现存的主要问题——金融监管中现存问题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470
10.3 转轨时期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 479
由计划体制下的金融管理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金融监管——金融监管组织体制的架构——金融监管目标的选定——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措施——金融监管手段与方式的采用 479
10.4 转轨时期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若干相关问题讨论 496
关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贷款规模控制问题——关于风险监管与货币政策的操作问题——关于转轨时期金融监管与传统管理的衔接问题——关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与人民银行最后贷款人角色问题 496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与货币供求 505
11.1 货币供给机制与货币政策 505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货币供给机制的特点——重视当前我国基础货币供应体制的新变化 505
11.2 货币需求机制与货币政策 512
西方经济学中的货币需求理论——通货膨胀理论与我国转轨时期的货币需求——当前我国货币需求机制的特点 512
11.3 调整我国货币供求机制的思路 522
转轨时期经济增长的特征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选择 529
12.1 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基本取向及目标选择 529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 529
12.2 货币政策与国民产出量的增长 543
不同的理论及政策主张——转轨时期货币政策影响实际产出的可能性和限度——货币供给的产出增加效应与价格上升效应——货币政策与潜在产出能力的增长 543
12.3 货币政策与经济结构的调整 558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结构调整——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结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货币政策影响结构调整的方式——货币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的限度 558
12.4 控制通货膨胀与促进经济增长 571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分析——我国转轨时期的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选择——控制通货膨胀与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技巧及制度保证 571
12.5 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供应量与利率水平 584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 584
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 594
13.1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59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基础——转轨时期的政策配合——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 594
13.2 货币政策与投资政策的配合 600
宏观经济政策松紧的决定基础——货币政策与投资政策配合的关键 600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并举——促进全国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的统一化,建立平等的竞争环境——在鼓励沿海地区发展的同时,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支持老企业和老工业基地在改造中发展 609
13.3 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配合 609
13.4 货币政策与就业政策的配合 616
转轨时期就业和通货膨胀形势严峻——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应灵活多样——就业格局的变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企业机制转换中货币政策的支持——货币政策与国际收支政策的配合 616
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与开放经济 626
14.1 开放经济之内涵 626
开放经济的定义和衡量标准——开放经济的类型——开放的相对利益——开放经济的外部风险——中国开放经济的基本特征 626
14.2 中国开放经济的外部环境 638
开放经济与国际货币制度环境——浮动汇率制带来的开放风险——世界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义 638
对外贸易的增长和体制转变——外汇和汇率管理制度的转变——引进外资的规模和结构变化——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调节的基础——通货膨胀与宏观稳定 647
14.3 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过渡 647
14.4 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 659
开放经济的实际和货币变量的基本关系——汇率可调整条件下的货币政策 659
14.5 人民币汇率并轨和外汇储备存量调整 665
1990年以来的汇率变化——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政策改革选择的时机——外汇储备存量急剧增加——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是出口和引进外资过多了吗? 665
14.6 1997年香港回归与两地货币政策协调之展望 673
两种货币制度带来的新问题——两地的货币可兑换安排和前景——两地经济的汇率制度和政策——调整责任和政策协调 673
后记 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