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经济改革的根本原因和发端 1
第一节 改革前中国的经济体制 1
第二节 改革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实绩和改革的根本原因 19
第三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场全面、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发端 36
第二章 经济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 47
第一节 关于经济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的一般考察 47
第二节 中国经济改革的最初思路和目标模式的理论探讨 56
第三节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改革的决定和目标模式选择上的突破 6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经济改革目标模式的基本确立 78
第五节 1989年以后的一段曲折历程 87
第六节 党的十四大的重大决策和作为目标模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4
第三章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100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 100
第二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兴起和发展 109
第三节 以流通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第二阶段改革 118
第四节 关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 128
第一节 中国农村发展非农产业的必然性和社队企业的发展轨迹 143
第四章 乡镇企业和农村非农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143
第二节 乡镇企业的兴起 147
第三节 乡镇企业在曲折、不平衡发展中实行战略转移 157
第四节 乡镇企业的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几个地区模式的成长机制及其主要特征 163
第五节 治理整顿中的乡镇企业 174
第六节 乡镇企业的功绩 181
第七节 90年代乡镇企业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战略 186
第五章 国有企业的改革 191
第一节 改革前的国有企业 191
第二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进程 194
第三节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和具体形式的比较 209
第六章 非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发展 229
第一节 个体、私有经济的发展进程 232
第二节 “三资”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245
第三节 集体企业发展壮大和国有经济比重下降的趋势 251
第七章 价格体制的改革 258
第一节 改革前的我国价格体制 258
第二节 调整价格,理顺价格体系 261
第三节 放开价格,转换价格形成机制 271
第四节 价格“闯关”受挫和治理整顿 282
第八章 财政体制改革 295
第一节 财政管理中中央地方关系的变化 295
第二节 税利上缴制度改革与国家、企业关系的变化 312
第九章 金融体制改革 327
第一节 金融管理体制的演变 327
第二节 资金需求与信贷资金运用 340
第三节 储蓄机制变化和银行作用的强化 352
第十章 经济的对外开放 364
第一节 传统体制下中国的对外经济联系 364
第二节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变革的启动时期 369
第三节 外经关系变革发展时期的主要轨迹 382
第四节 外经关系深化变革时期的主要脉络 394
第十一章 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 414
第一节 创办经济特区的背景 414
第二节 80年代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 419
第三节 90年代初经济特区的新发展 430
第一节 计划体制改革的启动和逐步展开 433
第十二章 计划体制的改革 433
第二节 计划体制改革的继续和深化 445
第三节 计划体制改革在治理整顿中的相对停滞和改革的新阶段的到来 458
第十三章 市场体系的建设 466
第一节 我国市场和市场体系发育的历史起点 466
第二节 加速农村市场的发育——我国市场体系发育的基础和突破口 472
第三节 居民消费市场迅速发展 481
第四节 生产资料商品化及其流通市场化的发端——市场体系发育的重点 484
第五节 金融业由供给型向市场化转轨 491
第六节 科技成果由“象牙之塔”步入市场 496
第七节 统包统配的就业体制向市场化迈步——市场体系发育的难点 499
第八节 整顿市场秩序,治理市场发育的环境,推进市场体系的建设 503
第九节 深化改革,加速推进市场体系的全面发育 508
第十四章 体制转换过程中的经济运行与发展 515
第一节 改革初战阶段蓬勃发展的经济 518
第二节 全面改革实施阶段经济高速增长与波动 529
第三节 治理整顿、深化改革阶段经济稳中求进 548
第四节 改革以来经济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560
拦记 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