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营机制转轨后的我国大中型企业为什么应特别注意开发人的创造力 1
第一节 开发创造力的必要性 2
一、全球性的技术、经济领域的竞争已迫在眉睫 2
二、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角逐中许多国家都把夺标的希望寄托在发展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上 4
三、这场竞争的实质,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才的创造力的竞争 7
四、面对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国营大中型企业除了仰赖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已别无选择 11
第二节 开发创造力的紧迫性 18
一、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差距已不可以再扩大 18
二、历史赋予我国经济腾飞的机会并不很多,抓住机会,快干实干是唯一选择 20
三、“关贸总协定”行将把我国推向世界技术、经济的角逐场 24
四、改革开放的大业在急切呼唤人的创造力 25
第二章 普通人也能开发其创造力吗 28
第一节 创造力存在的普遍性 28
一、人人都能创造 29
二、事事都需创造 30
三、时时都可创造 31
四、处处都有创造 33
五、对创造力存在普遍性的深层思考 34
第二节 创造力开发的可行性 35
一、国外创造学研究与创造力开发实践的成功启示 35
二、我国创造学研究与创造力开发实践活动的成功启示 38
第三章 人脑的创造力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40
第一节 宏观层次的探索 40
第二节 中观层次的探索 43
第三节 微观层次的探索 45
第四节 复杂性科学的研究 46
第四章 大多数人的创造力何以未能得到充分开发 48
第一节 人类全面开发其智能的时代尚未真正到来 49
一、人类解放自身的两大阶段 49
二、两大阶段的主要差异 50
三、人类正处于两大阶段的转折期 54
第二节 人类尚为重重创造障碍所束缚 56
一、外部环境障碍 56
1.社会环境障碍 57
2.经济环境障碍 59
3.文化环境障碍 62
4.人际环境障碍 67
一、内部心理障碍 68
1.非智能障碍 68
2.智能障碍 77
第五章 如何开发人的创造力 84
第一节 正确对待几对相关因素 85
一、创造意识与创造技法 85
二、先天素质与后天素质 87
三、环境条件与主观努力 89
四、继承传统与离经叛道 90
五、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 92
六、智能因素与非智能因素 94
七、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96
八、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 98
第二节 个体开发创造力的途径 100
一、强化创造意识 100
二、讲究创造技法 103
三、突破思维定势 105
四、丰富想象能力 108
五、训练发散思维 111
六、扭住问题思维 113
七、驾驭灵感思维 116
八、注意开发右脑 119
第三节 群体开发创造力的途径 123
一、群体开发创造力的一般策略 123
1.完善制度法规 123
2.强化激励机制 123
3.加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宣传 124
4.加大科技投入强度 124
5.深入开展继续工程教育及各类职工培训工作 124
6.制定完善的人才发展规划 125
7.广泛开展创造教育 125
二、群体开发创造力的具体教学模式 126
1.准备工作 126
2.实施模式 127
3.注意事项 127
4.创造力评估与成果检验 129
5.保障措施 129
第四节 创造力开发案例 130
[案例一]群体创造力开发案例 130
[案例二]个体创造力开发案例 133
第六章 深层次创造力开发展望 139
第一节 脑的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 139
第二节 人脑创造力的深层次开发与人类第四产业展望 140
一、软件方面的开发 142
二、从硬件方面开发 142
三、从脑的外部开发 142
第七章 常用创造技法简介 145
第一节 群体创造常用技法 145
一、奥斯本智力激励法 145
1.准备阶段 146
2.热身阶段 148
3.明确问题阶段 148
4.自由畅相阶段 149
5.评价筛选阶段 151
二、最容易展示普通人创造力的创造技法——希望点列举法 151
第二节 个体创造常用技法 153
一、联相类比法 153
1.直接类比 154
2.拟人类比 155
3.因果类比 155
4.结构类比 156
5.对称类比 156
6.综合类比 157
二、移植参合法 157
1.原理性移植 158
2.方法性移植 158
3.功能性移植 158
4.结构性移植 158
三、逆向思维法 160
四、重点转移法 163
五、模仿创造法 164
1.原理性模仿 165
2.结构性模仿 165
3.形态模仿 165
4.功能性模仿 166
5.综合性模仿 166
6.仿生性模仿 166
六、组合创造法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