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1
从历史故事说起 1
海尔姆赫尔兹 1
舍灵顿 3
一位老前辈的教诲 4
(二)从心理学到神经解剖学 6
对于心理学的憧憬与失望 6
在科研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7
步入科学殿堂 9
神经解剖学是神经生理学的基础 12
一位卓越的神经组织学技师——赵翰芬 13
耳蜗的三维构形 14
遍寻不得的“地下宝藏” 15
作为一个科学新兵的体会 16
(三)战乱中的科学探求 18
“隐居”在丹洲 19
初级听觉系统——斜方体 20
对听觉研究的特别兴趣 22
穿山甲的脑子 23
学泳明沙湾,救人黑龙潭,悟出中耳气压伤真谛 25
一只患舞蹈症的狗 27
(四)出国留学 30
(五)攻读于耶鲁大学 41
约翰·法夸尔·福尔顿教授 41
学习神经外科手术 42
博士生入学考试 44
博士论文评审与答辩 48
(六)博士论文和一项非同寻常的合作研究 52
大脑皮层运动区代表肌肉而不是代表运动 53
肌肉神经传入纤维的分析 55
(七)在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一年 59
为什么到霍布金斯 59
在伍尔西实验室里的愉快时光 60
斯特劳斯教授的一席谈 63
(八)中耳气压伤—— 一项与脑无关的研究 65
艰难的开始 65
意外的人事磨擦 67
成功的协调 69
耳科教授谈实战经验 71
一项新闻报道 72
告别中耳气压伤研究,重理旧业 74
(九)大脑皮层与丘脑之间的循回线路 75
(十)视觉诱发电位与三色传导假说 85
视觉皮层诱发电位的解释与实验 85
三个锋电位与三色传导 86
“光强化效应”的发现 88
“光强化效应”解释的歧见 88
三色传导假说的进一步证明 92
日常生活中的光强化效应 94
研究树突功能的缘起 97
(十一)树突功能的重新认识(上) 97
树突电位研究的前前后后 99
一封难忘的来信 100
逆向皮层反应中的树突电位 102
树突与轴突在功能活动上的主要差别 103
两种不同的突触兴奋 104
一次数学分析的尝试 107
(十二)树突功能的重新认识(下) 110
马钱子素与箭毒都不影响树突功能 110
未能实现的研究计划 114
建立我国较早的神经组织培养实验室 115
一个意外的奖励与鼓舞 116
(十三)评述性论文写作的尝试 119
(十四)针刺镇痛研究及其国际影响 127
早年与痛研究的偶尔接触 127
对针刺麻醉的初步印象 128
亲身受针纪实 131
从受针得到的认识 134
动物实验与临床验证 135
应邀访问瑞典 137
随“针刺镇痛机理小组”访问日本 137
茨列休尔德奖及其他 141
(十五)创制仪器设备,满足科研需要 145
电生理学的发展与电子学仪器 145
一个阁楼上的电生理学仪器车间 146
中国人与微电极技术的发展 148
“土法上马,自力更生” 150
科学研究是脑与手相结合的创造 152
(十六)结束语 154
附录 156
PUBLICATIONS OF HSIANG-TUNG CHANG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