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气体 1
§1-1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1
§1-2混合理想气体 3
§1-3实际气体同理想气体的偏离 4
§1-4范德华方程 5
§1-5气体的液化和临界状态 7
§1-6对比方程 9
习题一 12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3
§2-1热力学研究的对象 13
§2-2热力学体系的性质、状态和过程 14
§2-3热、功和膨胀功 15
§2-4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 19
§2-5焓 20
§2-6热容 22
§2-7热化学盖斯定律 23
§2-8生成热和标准生成热 26
§2-9溶解热离子的标准生成热 27
§2-10燃烧热 28
§2-11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 29
习题二 32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34
§3-1过程的方向性热力学第二定律 34
§3-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35
§3-3熵 37
§3-4熵变计算举例 39
§3-5熵增加原理 41
§3-6自由能 42
§3-7生成自由能和标准生成自由能 44
§3-8化学位 45
§3-9理想气体、理想溶液和稀溶液的化学位 48
习题三 49
第四章 化学平衡 51
§4-1化学反应等温式 51
§4-2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53
§4-3多相反应 54
§4-4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55
§4-5热力学第三定律 58
§4-6自由能的近似计算 60
§4-7逸度和活度 61
习题四 63
第五章 相律和单组分体系的相平衡 65
§5-1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65
§5-2相律 66
§5-3单组分体系 68
§5-4相变时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71
习题五 74
第六章 溶液的气-液平衡 75
§6-1稀溶液的依数性质 75
§6-2依数性的热力学处理 77
§6-3理想溶液及其通性 80
§6-4二组分理想溶液的气-液平衡 82
§6-5二液态组分真实溶液的气-液平衡 84
§6-6杜亥姆马居耳(Duhem-Margules)方程式 86
§6-7二组分体系在临界点附近的情况 88
习题六 90
第七章 凝聚体系的相平衡 91
§7-1含有两液相的二组分体系 91
§7-2形成简单低共熔物的二组分体系 93
§7-3热分析 94
§7-4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95
§7-5形成化合物的二组分体系 97
§7-6液相部分互溶、固相不互溶的二组分体系 100
§7-7形成完全互溶固态溶液的二组分体系 100
§7-8完全互溶固态溶液相图的热力学 101
§7-9有限互溶的固态溶液 103
§7-10分配定律和巴尔特(Barth)地质温度计 104
§7-11三组分体系的图形表示法 105
§7-12三液体的溶解度图 106
§7-13形成三组分简单低其熔物的体系 109
§7-14有一个二组分固态溶液的三组分体系 111
§7-15两盐和水的体系 113
习题七 115
§8-1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和比电导 117
第八章 电化学(一) 117
§8-2当量电导 118
§8-3柯尔劳许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120
§8-4离子的迁移率和迁移数 122
§8-5电导测定的应用 123
§8-6强电解质溶液电导理论简介 124
§8-7电解质的活度和离子强度 127
§8-8难溶电解质活度系数的测定(溶解度法) 130
习题八 131
第九章 电化学(二) 132
§9-1电池反应和电池符号 132
§9-2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 133
§9-3可逆电池热力学 135
§9-4电动势的测定标准电池 137
§9-5电极电位 138
§9-6标准电极电位 140
§9-7浓差电池扩散电位 143
§9-8pH值的测定 145
§9-9电解质活度系数的测定(电位法) 146
§9-10离子选择性电极 148
§9-11Eh-pH图 148
习题九 153
第十章 表面现象和吸附作用 155
§10-1表面张力和表面能 155
§10-2毛细管现象 157
§10-3润湿现象 159
§10-4溶液表面层内的吸附 161
§10-5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 163
§10-6单分子层吸附理论 165
§10-7吸附现象的本质 167
§10-8多分子层吸附理论 168
§10-9固体从溶液中吸附 169
习题十 171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173
§11-1反应的历程、速率、分子数和级数 173
§11-2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 175
§11-3反应速率的指数定律 178
§11-4关于动力学规律性的讨论 179
§11-5关于活化能的实质 181
§11-6复相反应举例 182
习题十一 184
附录Ⅰ 常数表 186
附录Ⅱ 单位换算表 187
附录Ⅲ 一些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