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产业论 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新视角》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铁明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36122519
  • 页数:4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试图从教育的服务性产业属性的角度,阐发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及对教育投入的直接作用。审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教育大发展的可贵探索。本书是作者长期探索的结果。作者从事教育科研已十七八年。理论来源于实践,改革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坚定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信心,使作者积极投身于改革现实之中,他的品既不是脱离实际的纯理论研究,又不是就事论事的经验之谈;而是在明确理念指导下的一个有理论、有实际操作性意义的研究成果。教育科学研究应倡导这种学风,为新世纪中国教育的大发展出谋划策。教育产业论的理论及其延拓到实践操作的逻辑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教育在社会的选择性消费中进入市场;教育市场是产生使得教育的经济价值得以直接补偿或兑现,也为教育的有效经营提供了背景基础;高质量的、有特色的和适合不同教育消费者的教育,是社会教育选择的具体对象,教育是重要的社会资源,而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教育更始终是一种稀缺资源等。

目录 1

一、教育不能是政治的“婢女” 1

二、教育不能是任人分取的“福利蛋糕” 2

三、教育一定能产生利润 3

四、教育一定能干预生活 4

五、一定要调整好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7

六、一定要重塑教育与知识的崇高和尊严 9

第一章 教育是战略性基础产业 1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教育特征 12

一、革命性 12

二、人民性 13

三、现代性 14

四、不平衡性 15

五、商品性 17

六、开放性 20

第二节 教育消费与教育产品的生产 22

一、教育服务消费品 22

二、教育服务消费品的生产 26

第三节 教育服务产品的特性 31

一、公共性与私有性的统一 32

二、公益性与商品性的统一 34

三、生产性与消耗性的统一 36

四、先导性与迟滞性的统一 39

五、全局性与个别性的统一 40

第二章 教育均等与教育选择 42

第一节 教育平等与教育均等 42

一、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现状与性质 42

二、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现状的原因 46

第二节 择校及其社会归因 49

一、教育是劳动者寻求就业岗位的最重要途径 50

二、教育是劳动者提高经济收益的最重要手段 51

四、重点学校收取择校费的原因 52

三、劳动者个人自我目标实现也要得益于教育 52

第三节 教育选择行为与教育公平 55

一、规范教育选择行为的主要手段 55

二、“择校费”与教育公平 58

第三章 教育市场及其机制 62

第一节 教育选择产生教育市场 62

一、选择必须付出代价 62

二、教育能跨入市场吗 65

第二节 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 72

一、开放经济系统中的教育需求 72

二、开放经济系统中的教育供给 79

一、教育市场是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实现条件 86

第三节 教育市场及其效率 86

二、统制市场与教育系统的封闭性 88

三、卖方市场与教育系统的开放性 91

四、竞争:作为卖方市场的教育系统效率 92

五、教育市场是非完全竞争市场 93

六、教育市场是有赖于政策干预的有计划市场 94

第四节 高等教育市场 96

一、认识高等教育市场的经济学说 96

二、高等教育市场内外的要素市场 99

三、高等教育市场的功能 108

一、教育开发经营的指向及其效益要素 111

第一节 教育开发与教育经营 111

第四章 教育开发经营 111

二、教育经营与教育生产 113

三、有效的教育经营与规律把握 116

第二节 校长:教育产业的经营代表 119

一、校长的双重职能 119

二、教育产业经营的火车头 122

第三节 教育储蓄金办学模式是教育产业开发经营的范例 123

一、顺应了不同的教育选择要求,满足了教育消费者的需求 123

二、改变了社会与家庭的消费结构,引导了社会的消费取向 124

三、优化了富裕家庭子女的教育环境,也为教育消费者提供了经济实惠 124

四、吸收了社会游散资金,增加了教育的整体投入 126

五、确认了教育劳动价值,团结和稳定了一批优秀教学骨干 128

六、开拓出一条“产学合一”的教育新路,确立了一种教育良性循环机制 129

第四节 教育经营的运行模式个案研究 131

一、以英豪学校为代表的“经济实力型”运行模式 131

二、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代表的“知识型股份合作制”运行模式 135

三、以白云职业培训学院为代表的“市场中心型”运行模式 135

四、以信孚教育集团为代表的“连锁发展型”运行模式 139

五、以碧波中学为代表的“委托代理型”运行模式 142

六、以华美英语实验学校为代表的“文化特色型”运行模式 144

第五节 国际教育贸易经营 149

一、国际教育贸易经营的发展动因 150

二、国际教育贸易经营的现状 153

三、国际教育贸易经营的主要特点 156

四、国际教育贸易经营的启示 159

第五章 教育的经济贡献 161

第一节 人力资本理论 161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 161

二、人力资本投资形式 163

三、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思想 166

第二节 教育收益率 167

一、教育收益率的早期研究 168

二、萨哈罗普勒斯关于教育收益率的研究 171

三、中国研究教育收益率问题的一些结果 176

第三节 教育贡献率 179

一、舒尔茨教育贡献率计算及其经典性结论 179

二、丹尼森教育贡献率计算方法及其结论 182

三、中国学者关于教育贡献率研究的方法与结论 185

第四节 广州市教育收益率、贡献率及其启示 188

一、“影子劳动力”与教育收益率 188

二、“基准劳动力”与教育贡献率 190

三、启示 193

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197

第一节 教师职业 197

第六章 教育劳动价值 197

二、教师职业的声望 199

三、教师职业价值大动摇 202

第二节 教育劳动的价值依据 206

一、教师工资的难题 206

二、教育劳动分配依据 210

三、香港教师工薪待遇及福利制度述评 214

第三节 教师劳动贡献与合理收入度 220

一、北京大学何祚庥等的有关研究 221

二、关于教师合理收入倍率的调查研究 224

三、关于教师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其合理收入指数的研究 229

第七章 教育投资及其出路 238

第一节 中国教育投资的现状与需求 238

一、中国教育投入严重短缺的表现 239

二、到2010年中国教育经费的需求与缺额 245

第二节 教育投入短缺的成因 250

一、教育投入短缺的基本原因 250

二、教育投入严重短缺成因的症结 255

第三节 教育发展型投入度 256

一、教育经费占GDP或GNP百分比 256

二、教育经费占政府公共开支百分比 261

三、生均教育经费指数 264

四、教育投入年增度 267

第四节 根本出路:教育投入体制裂变 270

一、广州教育投入的现状 271

二、出路:从投入体制变革中去找钱 274

第八章 教育产权多元化变革 277

第一节 产权与教育产权变革 277

一、产权及其相关概念 277

二、教育产权及相关概念 280

三、教育产权多元化变革与几个需明确的问题 284

四、教育产权多元化变革的基本意义 289

一、教育产权重组 291

第二节 国有教育产权的运作及其特点 291

二、教育产权的分解 294

三、教育产权的委托代理 296

四、学校产权与学校管理 298

五、成功运作国有教育产权的原则 299

第三节 民办教育产权的利益定位 302

一、教育产权是权力与利益的统一 302

二、教育产权的利益回报是综合的社会价值反映 306

三、教育产权的利益秩序定位 310

四、教育产权有效运作的利益框架 314

第四节 教育(产权)股份合作制个案研究 316

一、华联学院知识型股份合作制的特点 317

二、私立华联学院股份制章程 320

第五节 民办教育必将推动中国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 330

一、民办教育是多元化经济格局下的必然产物 330

二、民办教育的良好发展将强有力地推动我国教育改革进程 332

三、希望之光:大批崛起的民办教育家、民办教育企业家是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力军 338

第六节 创建中国的教育开发试验区 344

一、建立“教育开发试验区”的区域条件 344

二、建立“教育开发试验区”的政策条件 345

三、教育开发试验区的模式特征 345

四、教育开发试验区代表的教育改革方向及其意义 346

第一节 树立教育投资消费观 348

第九章 创建具特色的教育投资消费体系 348

一、教育投资消费观的确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反映 349

二、教育投资消费观确立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354

第二节 教育股票与教育储蓄 358

一、教育储蓄 360

二、教育信托 362

三、教育投资券 363

四、教育股票 366

五、专项教育基金 366

六、教育提前投入的实施原则 369

一、教育银行 371

第三节 教育银行与教育产业集团 371

二、教育(投资)产业集团 375

结语 建立教育多元化共同投入体制 381

一、基点 381

二、本质 382

三、构架 384

四、重点策应 385

五、模式 387

附录一 世纪末的跨越冲刺:率先建立广州教育多元化共同投入体制实证方案 389

附录二 《率先建立广州教育多元化共同投入体制实证方案》专家评审意见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