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引言 1
1.1蓄能的基本任务 1
目录 1
1.2蓄能装置的经济参数 3
1.3优化 7
1.3.1单一能源转换装置的能源供应系统 7
1.3 2多能源的能源供应系统 8
1.3.3基本负荷厂的优化 17
1.4热能储存的历史 22
2.1分类 30
第二章基本原理 30
2.2在饱和液体中储存显热 34
2.2.1变压蓄能 35
2.2.2蒸汽储汽罐蓄能 39
2.2.3膨胀式蓄能 42
2.2.4间接的变压蓄能 45
2.3在加压的(过冷的)液体中储存显热 46
2.3.1蓄能容量 46
2.3.2型式 49
2.3.3蓄能介质 51
2.4在固体中储存显热 53
2.4.1型式 53
2.4.2固态蓄热介质 54
2.5潜热蓄能 56
2.5.1蓄能容量 56
2.5.2蓄能介质 57
2.5.3充能与放能设备 61
2.6压力气体蓄能 64
2.7.1吸收蓄热 69
2.7其它蓄热系统 69
2.7.2热化学蓄热 74
2.8蓄能容量的比较 75
2.8.1能量密度 75
2.8.2?密度 77
2.9蓄热的效率 78
2.9.1滞止损失 78
2.92充能和放能损失 80
2.9.3总蓄能损失 84
3.1发电厂的蓄能系统 85
3.1.1基本原理 85
第三章蓄能系统 85
3.1.2蒸汽发电厂中的流量蓄能系统 88
3.1.3燃气轮机发电厂的流量蓄能系统 90
3.1.4燃气轮机泵送蓄能系统(压缩空气蓄能) 90
3.1.5气压泵送蓄能 92
3.1.6热泵蓄能系统 92
3.1.7汇集式泵送蓄能系统 93
3.2储存效率 95
3.2.1定义 95
3.2.2泵送蓄能系统 96
3.2.3流量蓄能系统 97
3.2.4给水蓄能 99
3.2.5蓄能电厂中的损失 102
3.3充能和放能功率的限制 105
3.3.1蓄能装置设计的限制 105
3.3.2蓄能装置组成部分的限制 105
3.3.3热力方面的限制 106
3.4蓄能电厂中的控制和负荷分配 109
3.4.1独立的蓄能装置 109
3.4.2汇集式的蓄能装置 112
3.4.3设有缓冲蓄热装置的蒸汽发电厂 114
第四章蓄能的容器 116
4.1容器的形状 117
4.1.1材料的优化利用 117
4.1.2表面积的优化 119
4.1.3限度 121
4.1.4优化概论 122
4.2内部装置 124
4.2.1变压式蓄热器的内部装置 124
4.2.2置换式蓄热器的内部装置 127
4.3焊接压力容器 129
4.4地下式压力容器 131
4.4.1 由盐穹窿建成的压缩空气储气器 132
4.4.2建在岩洞中的热水置换式蓄热器 133
4.4.3建在岩洞中的热水变压式蓄热器 133
4.4.4柔性可变形的容器 138
4.5预应力压力容器 139
4.5.1总论 139
4.5.2预应力混凝土压力容器 141
4.5.3预应力铸铁容器 143
4.6.1非受压高温容器 150
4.6非受压容器 150
4.6.2非受压低温容器 152
第五章工业中的热能储存 157
5.1概论 157
5.2固体蓄热 159
5.2.1再生式换热器 159
5.2.2从热的废气中回收热能 162
5.2.3从固体产品中回收热能 165
5.3热水蓄热 169
5.3.1喷射泵 169
5.3.2结合废热锅炉热能的蓄热 171
5.3.3工业上蒸汽的和热水的管网中的蓄热 172
5.4结论 179
第六章房屋采暖和降温中的热能储存 180
6.1概论 180
6.2采暖锅炉 181
6.3 电力采暖 184
6.4太阳热 185
6.4.1总论 185
6.4.2显热蓄热 186
6.4.3太阳能池 187
6.4.4潜热蓄热 188
6.4.5被动系统 188
6.5热泵 191
8.5.1总论 191
6.5.2缓冲蓄热 191
6.5.3低温的潜热蓄热器 192
6.5.4低温的地下土层蓄热 193
6.5.5浓度差蓄能 194
6.6.1总论 196
6.6 区域采暖 196
6.6.2热力站和蓄热装置的运行方式 198
6.6.3废物焚化站中的热水蓄热 202
6.6.5蒸汽热电联产动力站(背压机组)中的热水蓄热 205
6.6.6抽汽热电联产动力站中的热水蓄热 206
6.6.7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联合的热电联产动力站中的热水蓄热 208
6.6.8区域供热和给水蓄热的联合 209
6.7大规模的季节性蓄热 209
6.8结论 211
7.1概论 212
第七章具有蓄能装置的发电厂 212
7.2蒸汽泵送蓄能 213
7.3燃气轮机发电厂中的蓄能 214
7.3.1气压泵送蓄能 214
7.3.2压缩空气蓄能 216
7.3.3供开式循环燃气轮机快速起动的空气蓄能 223
7.4燃煤发电厂中的蓄热 226
7.4.1 已建的高峰和瞬时备用机组 227
7.4.2对燃煤发电厂中蓄热的新建议 232
7.5核电站中的蓄热 240
7.5.1给水蓄热 242
7.5.2间接式给水蓄热 242
7.5.3蒸汽蓄热系统 242
7.5.4可超负荷的汽轮机与单独的调峰汽轮机的比较 243
7.5.5给水蓄热和蒸汽蓄热的组合式(串级) 244
7.5.6汇集式蒸汽泵送蓄热 246
7.6太阳能电站中的蓄热 247
7.6.1概论 247
7.6.2具有直接式蓄热的单回路循环太阳能蒸汽动力站 249
7.6.3 具有间接式蓄热的单回路循环太阳能蒸汽动力站 254
7.6.4双回路循环太阳能蒸汽动力站 255
7.6.5太阳能开式循环燃气轮机 256
7.6.6太阳能闭式循环燃气轮机 258
7.7结论 259
8.1 概论 260
8.2空中和海上运输工具 261
8.2.1热水火箭 261
8.2.2蒸汽弹射器 262
8.2.3鱼雷 262
8.3铁道车辆 263
8.3.1压缩空气机车 263
8.3.2热化学蓄能机车 266
8.3.3蓄汽机车 266
第八章热能储存应用于交通工具 269
8.4城市交通车 270
8.4.1应用压缩空气蓄能的城市交通车 270
8.4.2应用热化学蓄能的城市交通车 271
8.4.3应用潜热和显热蓄能的城市交通车 272
8.5结论 274
参考文献 275
6.6.4燃气轮机热电联产动力站中的热水蓄热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