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关贸总协定(GATT)综述 1
序/佟志广 1
第一章 关贸总协定的产生、内容、作用及发展趋势 3
第一节 关贸总协定的产生 3
第二节 关贸总协定的目标、原则与条款 4
一、关贸总协定的目标和原则 4
二、关贸总协定的条款 6
第三节 关贸总协定达成的协议 10
一、海关估价协议 10
二、进口许可证制度协议 10
三、补贴和反补贴税守则 11
四、反倾销协议 11
五、政府采购协议 11
八、牛肉协议 12
九、民航设备贸易协议 12
六、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12
七、国际奶制品协议 12
十、关于指导国际贸易体系的协议文件 13
十一、多种纤维协定 13
第四节 关贸总协定的作用与发展趋势 13
一、关贸总协定的作用 14
二、关贸总协定的发展趋势 15
附录1.关贸总协定文本 18
附录2.关贸总协定历届多边贸易谈判简表 59
附录3.东京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各项协议 61
关贸总协定第三十八届缔约国大会部长宣言 61
协议之一 进口许可证手续协议 72
协议之二 关于解释和适用GATT第六条、第十六条和第二十三条的协议 77
协议之三 牛肉协议 93
协议之四 政府采购协议 97
协议之五 关于民用航空设备贸易协议 110
协议之六 实施关贸总协定第六条的协议 111
协议之七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112
协议之八 关于实施关贸总协定第七条的协议及议定书 139
协议之九 国际奶制品协议 161
第二章 关贸总协定的职能、机构、运行特点及加入 175
第一节 关贸总协定的职能 175
一、组织多边贸易谈判 175
二、解决国际贸易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175
三、解决贸易争端 175
四、研究咨询 176
第二节 关贸总协定的机构 176
二、与关贸总协定相关的国际组织 177
一、关贸总协定本身的组织机构 177
第三节 关贸总协定运行方式的特点 180
一、务实的方法 180
二、开放的态度 181
第四节 关贸总协定的加入 182
一、加入关贸总协定的资格 182
二、加入关贸总协定的程序 183
三、加入关贸总协定的条件 183
四、加入关贸总协定议定书的构成 184
五、正式缔约国的权利与义务 185
六、缔约国之间关贸总协定的互不适用 187
附录1.关贸总协定秘书处组织系统图 188
附录2.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家和地区 190
附录3.适用关贸总协定的非缔约国家和地区 193
二、乌拉圭回合的目标与议题 194
一、乌拉圭回合的发动 194
第三章 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与GATT适用领域的拓展 194
第一节 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目标、议题与进程 194
三、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进展 195
第二节 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框架协议 196
一、最后文件 196
二、市场准入 197
三、《进口许可证程序协议》 199
四、《反倾销守则》 199
五、《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200
六、《技术贸易壁垒协议》 200
七、《关于实施政府采购协议》 201
八、《农产品案文》 201
九、《纺织品和服装协议》 201
十、《服务贸易总协定》 202
十一、《与贸易有关的包括冒牌货在内的知识产权协议》 203
十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决定》 204
十三、《保障措施协议》 204
十四、关贸总协定条款的修改 204
十五、《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 205
十六、《综合性争端解决机制要素》 205
十七、《关贸总协定体制的作用》 205
十八、《建立多边贸易组织的协议》 205
第三节 乌拉圭回合谈判新议题与GATT适用领域的拓展 205
一、知识产权 206
二、服务贸易 212
三、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 228
附录1.服务贸易多边框架协定(草案) 232
附录2.知识产权协议(草案) 243
附录3.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草案) 266
第四章 中国恢复席位谈判进展情况及前景展望 276
第一节 中国与关贸总协定的关系回顾 276
一、中国作为创始缔约国 27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与关贸总协定关系的发展 276
第二节 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原始缔约国的原则与过程 277
一、中国恢复原始缔约国地位的原则 277
二、中国恢复缔约国地位的过程 278
第三节 中国改革开放为尽早恢复缔约国地位奠定基础 279
一、价格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市场调节作用显著增强 279
二、外贸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279
二、缔约国地位恢复后对中国经贸发展的作用 280
一、大幅度关税减让在所难免 280
第四节 中国恢复议定书的特色与恢复意义 280
六、扩大对外开放领域 280
五、改革外汇管理和外汇政策 280
四、扩大市场准入度,改革非关税措施 280
三、加强外贸政策统一性和透明度 280
三、中国缔约国地位的恢复,有助于世界经贸的发展 281
四、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势在必行 281
第五节 中国恢复席位前景展望 281
一、中国恢复席位谈判的最新进展 281
二、前景展望 282
第二篇 “入关”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及企业应变对策 285
第五章 恢复GATT席位与我国的外贸及经济体制改革 287
第一节 中国外贸体制的初步改革与恢复缔约国地位的申请 287
一、改革前的外贸体制概述 287
二、外贸体制的初步改革 289
三、《中国外贸制度备忘录》对中国外贸体制的阐述 291
一、全面推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 298
第二节 “入关”谈判与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 298
二、建立自负盈亏外贸新体制 300
三、1991年改革后外贸体制的基本框架 302
第三节 我国外贸体制与GATT的差距及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311
一、关贸总协定在审议中国外贸体制时提出的问题 311
二、《中国外贸制度审议最新补充文件》对中国外贸体制的描述 313
三、1992年以来外贸体制改革的新举措及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317
第四节 “入关”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325
一、“入关”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325
二、适应“入关”要求,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326
第一节 恢复GATT席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32
一、对国民经济总量的影响 332
第六章 恢复GATT席位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与宏观经济对策 332
二、对国民经济部门的影响 337
三、对经济体制的影响 340
四、对经济政策的影响 341
第二节 恢复GATT席位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对策 346
一、在总量方面的对策 346
二、在部门方面的对策 348
三、在体制方面的对策 349
四、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对策 350
第七章 “入关”对各产业部门的影响与各产业部门应变对策 351
第一节 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351
一、九十年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351
二、恢复关贸总协定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影响和挑战 352
三、我国高技术产业适应关贸总协定的战略与对策 356
第二节 对机电工业的影响与对策 364
一、我国机电工业进出口现状 365
二、我国机电工业面临的机遇 365
三、我国机电工业面临的挑战 368
四、我国机电工业的应变对策 369
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 370
二、“入关”对汽车工业的影响 371
第三节 对汽车工业的影响与对策 372
三、汽车工业的应变对策 377
第四节 对纺织工业的影响与对策 379
一、我国纺织工业现状 379
二、“入关”对纺织工业的影响 381
三、纺织工业的应变对策 384
一、“入关”对我国医药工业的影响 386
第五节 对我国医药工业的影响与对策 386
二、医药工业迎接入关的对策 395
第六节 对有色金属工业的影响与对策 395
一、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状况 395
二、有色金属国际贸易特点和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状况分析 397
三、“入关”对有色金属工业的影响 398
四、有色金属工业的应变对策 401
第七节 对钢铁工业的影响与对策 405
一、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406
二、重返关贸总协定给我国钢铁工业带来的挑战 407
三、“入关”对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411
第八节 对我国轻工业的影响与对策 412
四、“入关”后应该采取的主要对策 413
一、“入关”对我国轻工行业的影响 420
二、我国轻工业的对策 421
一、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概况 439
第九节 对航空工业的影响与对策 439
三、更新观念,迎接“入关” 441
二、关贸总协定对我国航空工业的影响 442
四、关于保护发展我国航空工业的对策 446
第十节 对化学工业的影响与对策 448
一、“入关”为化学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449
二、化学工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451
三、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化学工业更快发展 454
第十一节 对我国船舶工业的影响和对策 455
一、“入关”对我国造船业的影响 456
二、船舶工业的地位和各国对造船业的保护政策 459
三、船舶工业应采取的对策 463
第十二节 对我国建材工业的影响和对策 464
一、我国建材工业的现状 464
二、“入关”对我国建材工业的影响 466
三、建材工业应采取的对策 471
第八章 “入关”对外贸企业的影响与外贸企业应变对策 473
第一节 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473
一、“入关”对外贸企业的积极影响 475
二、“入关”对外贸企业的消极影响 485
第二节 “入关”以后外贸企业经营环境 489
一、现行体制下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概述 489
二、“入关”以后外贸企业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 491
第三节 外贸企业经营策略的调整 495
一、由单纯贸易型向多功能国际化发展 495
二、由收购制向代理制转变 497
三、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510
第四节 外贸企业如何对付“入关”以后激烈的竞争 511
一、转变企业经营机制 512
二、改进企业内部管理 517
三、转变经营思想 521
四、实行综合化经营 523
五、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526
六、建立健全外贸竞争的协调机制 529
第五节 外贸企业如何利用入关以后各种有利机遇 533
一、如何利用多边保障的最惠国待遇 533
二、如何利用对等关税减让的机会 536
三、如何使出口产品享受对方的国民待遇 539
四、如何利用普惠制待遇原则 541
五、如何利用非关税措施的有关条款 542
第九章 “入关”对工业企业的影响与工业企业应变对策 547
第一节 “入关”给我国工业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547
一、“入关”给我国工业企业带来的机遇 547
二、“入关”给我国工业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550
第二节 工业企业的一般应变对策 551
一、转变经营观念 552
二、转换经营机制 552
三、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553
四、提高人员素质 554
五、强化质量管理 555
六、加快技术改造 555
七、注重营销策略 556
八、改进财务管理 558
第三节 规模对策 558
一、规模经济的含义及作用 558
二、扩大企业投资规模 559
三、改进企业内部生产组织 559
四、发展横向联合 560
六、组建企业集团 562
五、企业兼并 562
第四节 跨国经营对策 566
一、工业企业实行跨国经营的积极作用 566
二、工业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践 568
三、世界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与发展趋势 569
四、我国工业企业跨国经营的模式和对策 571
五、我国开展跨国经营的政策趋向 574
第五节 防范风险对策 575
一、汇率风险 577
二、市场风险 578
三、意外风险 582
四、国际贸易诈骗 585
第六节 工业企业的保护对策 587
一、保护依据:关贸总协定的三条保护条款 587
二、保护的手段和原则 591
三、保护对象的选择 594
四、工业企业援引保障条款进行自我保护的注意事项 598
第七节 工业企业如何参与关税政策的制定 599
一、关税的含义及其保护作用 599
二、关税保护程度的测算方法 599
三、通过行业协会参与和影响关税政策的制定 604
第八节 纺织企业如何利用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成果 606
一、“多种纤维协定”产生的历史背景 606
二、“乌拉圭回合”就纺织品和服装贸易达成的协议 608
三、纺织品和服装贸易协议给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带来的影响 610
四、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如何适应协议的要求 613
第十章 “入关”对其他服务业企业的影响与相应对策 616
第一节 “入关”以后服务业企业面临环境的变化 616
一、“入关”对第三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16
二、其他服务业进入限制逐步放宽 620
三、外资进入其他服务业的限制也会放松 624
第二节 乌拉圭回合谈判对中国服务业的影响 627
一、乌拉圭回合关于服务贸易谈判的进展 627
二、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对我国服务业的双重影响 629
第三节 我国劳务输出现状与对策 637
一、我国劳务输出现状 637
二、拓展劳务输出对策 641
第四节 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现状与对策 645
一、我国金融业、金融市场现状 646
二、我国保险业现状 647
三、关贸总协定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特殊规范 654
四、金融保险业应采取的对策 657
五、我国房地产业现状与对策 662
第五节 商业、物资流通的现状与对策 666
一、我国商业的现状与对策 668
一、贸易术语 670
三、买卖合同的交易条件(一) 670
二、我国物资流通的现状与对策 673
第六节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现状与对策 676
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与对策 676
二、我国邮电通讯业现状与对策 680
第七节 信息、咨询、旅游业现状与对策 686
一、我国信息咨询业现状与对策 686
二、我国旅游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692
第三篇 中国企业外向经营指南 697
第一章 外贸进出口实务 699
第一节 出口业务的基本程序 699
二、支付方式 703
四、买卖合同的交易条件(二) 707
五、磋商交易与签订合同 709
第二节 进口业务的基本程序 713
二、进口合同的磋商 713
一、进口刚的准备 714
三、签订合同 718
四、进口合同的履约 719
五、进口索财 724
六、进口单据 725
第三节 对外贸易结算 726
一、国际贸易中的主要结算方式 726
二、我国外贸企业对传统的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 734
三、国际结算方式的新发展及我国外贸企业“入关”后的选择 737
第四节 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 738
一、包销 738
二、代理 741
三、易货贸易、补偿贸易、来料加工 742
四、寄售、投标、拍卖、交易所、国际博览会 747
五、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 750
第五节 设立外贸企业的政策规定及申请程序 751
一、对设立外贸企业的管理及管理体制 751
二、对设立外贸企业管理的政策规定 752
三、如何申请设立各类外贸公司 752
四、生产企业如何申请自营进出口权 753
第六节 外贸配额管理的政策规定及申请 754
一、外贸配额管理的基本内容 754
二、外贸配额管理的现行体制 755
三、外贸配额管理的基本规定 755
四、外贸配额的申请 757
第七节 对利用普惠制的政策规定及注意事项 758
一、普惠制的基本内容 758
二、普惠制给惠方案及有关规则 759
三、我国利用普惠制的现状 761
四、我国对利用普惠制的管理 762
五、如何利用普惠制 765
第八节 原产地管理的政策规定及申领程序 769
一、原产地管理的基本情况 769
二、原产地管理现行体制 770
三、原产地管理的基本政策规定 774
四、如何申领原产地证 776
五、申领原产地证注意事项 777
第九节 出口产品退税政策 779
一、出口退税政策的依据及原则 779
二、出口退税的范围 781
三、出口产品的应退税种、税率 784
四、出口产品退税的计税依据及计算方法 786
五、出口产品退税的具体计算 791
六、出口合同履约 801
六、出口产品退税的其他政策规定 804
第十二章 利用外资实务 807
第一节 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和渠道 807
一、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807
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811
三、利用联合国机构贷款 812
四、利用外国政府贷款 815
五、利用商业银行出口信贷 818
第二节 建立外商投资企业的程序 820
一、如何建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821
三、如何建立外商独资企业 825
二、如何建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825
第三节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政策优惠及法律规定 826
一、税收 826
二、外汇管理 830
三、资金信贷管理 833
四、土地使用 835
五、进出口管理 837
六、劳动管理 838
七、财务管理 840
八、投资保护 841
九、争以和仲裁 844
第四节 利用外资政策的新动向 847
一、开发新的领域 847
四、兴办国家旅游度假区 848
三、扩大内地自主权 848
二、扩大开放地区 848
第十三章 技术进口实务 850
第一节 技术进口的项目管理 850
一、技术进口项目管理的内容 850
二、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851
三、技术的选择 852
四、技术进口项目的资金来源 853
第二节 技术进口项目的询价、谈判和签订合同 855
一、询价和报价 856
二、谈判工作的准备和组织 856
三、谈判的注意事项 857
四、技术的价格 858
五、合同方式的选择 860
一、合同的标的 861
六、合同文本的准备与签订 861
第三节 技术进口合同的标的及合同条款 861
二、对技术进口合同的一般要求 862
三、技术进口的主要条款 862
四、技术费用的支付方式 868
第四节 技术进口合同的管理 869
一、实行审批管理的合同范围 869
二、合同的审批机关和分级管理 870
三、报批合同应具备的条件 871
四、审批合同的主要内容 871
五、合同数据统计和信息交流 873
第五节 技术进口合同的实施 873
一、合同实施的组织 874
三、有计划地安排资金 875
二、认真组织试生产 875
四、技术资料、设备的检验和索赔 876
五、技术的改进、创新 877
第六节 技术进口的政策、管理程序 877
一、现行技术进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877
二、技术进口的管理和程序 879
三、技术进口的途径和方式 880
第七节 技术进口中的税收 883
一、外国企业所得税的计征、减征或免征 883
二、个人所得税及其免征 885
三、所得税的抵免 886
四、进口设备的征税和税收优惠 887
五、在税收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889
一、海外投资企业的组织形式 890
第一节 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业务程序 890
第十四章 对外直接投资实务 890
二、举办海外投资企业的基本条件 891
三、投资环境、投资项目及合作伙伴的选择 892
四、项目建议书 893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 893
六、协议、合同和章程的订立和生效 894
七、合同的主要内容及其条款制订的要求 895
八、章程的主要内容 900
第二节 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政策 900
一、指导原则 900
二、扶持政策 901
三、行业导向政策 902
一、海外投资企业的审批 904
四、国别(地区)政策 904
第三节 海外投资企业的审批和管理 904
二、海外投资企业的管理 906
第十五章 对外承包劳务实务 909
第一节 我国对外承包劳务业务开展情况及基本政策 909
一、简要回顾 909
二、我国对外承包劳务13年来的成就 910
第二节 对外承包工程 914
一、国际承包市场结构 914
二、发包方式 914
三、承包方式 915
八、承接国际承包工程应注意的问题 916
六、合同条件 916
七、参加国际投标应准备的各种文件 916
四、招标程序 916
五、投标保证书 916
第三节 对外劳务合作 917
一、国际劳务市场 917
二、劳务合作的组织方法 917
三、劳务合同的主要内容 917
四、民间劳务输出 918
第十六章 国际租赁实务 919
第一节 租赁的基本形式 919
一、租赁方式的分类 919
二、融资租赁与营业性租赁 920
四、杠杆租赁 922
三、节税租赁与非节税租赁 922
五、转租赁 924
七、介绍租赁 926
八、综合租赁 926
第二节 国际租赁 927
一、国际租赁的概念及形式 927
二、国际租赁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928
六、售后回租 929
三、国际租赁的市场结构 929
第三节 国际租赁的基本步骤及合同的主要内容 930
一、基本步骤 930
二、国际租赁所涉及的基本合同及主要条款 932
三、租金计算 936
第四节 运用国际租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936
一、运用进口租赁,加快企业技术进步 936
二、运用出口租赁,辅助扩大出口 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