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1.1 金融效率问题的提出 1
1.1.1 金融效率问题的提出 1
1.1.2 我国金融效率研究的简单介评 3
1.1.3 金融效率问题的现实意义 5
1.2 金融效率的定位和界分 6
1.2.1 效率的经济含义 6
1.2.2 金融效率的含义 7
1.2.3 金融效率的界分 7
1.3 本书的分析方法和结构安排 8
1.3.1 本书的分析方法 8
1.3.2 本书的结构安排 10
上篇 金融效率的一般分析 13
第二章 金融效率的理论发展 13
2.1 马克思主义的金融效率理论 13
2.1.1 货币的产生与货币效率 13
2.1.2 货币资本循环与货币效率 14
2.1.3 信用的作用与信用效率 15
2.1.4 对马克思主义金融效率理论的简单评价 17
2.2 西方金融效率理论 1
2.2 1 凯恩斯的理论 19
2.2.2 弗里德曼的理论 20
2.2.3 托宾的理论 21
2.2.4 对西方金融效率理论的简单评价 22
2.3 金融结构 金融发展 金融效率 22
2.3.1 金融结构的类型 23
2.3.2 衡量金融发展的基本指标 24
2.3.3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9
2.3.4 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理论评价 33
2.4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效率理论 34
2.4.1 发展中国家金融制度的特点 35
2.4.2 “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理论模型 36
2.4.3 “金融深化论”的政策含义 39
2.4.4 对“金融深化论”的评价 41
第三章 宏观金融效率的一般分析 44
3.1 宏观金融效率及其表现形式 44
3.1.1 宏观金融效率的含义 44
3.1.2 宏观金融效率:稳定能力 44
3.1.3 宏观金融效率:持续能力 47
3.1.4 宏观金融效率:增长能力 49
3.1.5 宏观金融效率:适应能力 51
3.2 宏观金融效率的外部环境:政府与企业 55
3.2.1 中央银行与政府 55
3.2.2 中央银行与企业 59
3.3 宏观金融效率的金融环境:金融体系 61
3.3.1 金融组织体系对货币政策的适应性 61
3.3.2 金融组织体系将储蓄转化为投资通道的合理性 61
3.3.3 金融市场的完整性 62
3.3.4 金融机构的稳定性 63
3.4 宏观金融效率的金融环境: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 63
3.5 宏观金融效率的内部机制:货币调控模式 68
3.5.1 发达国家的货币调控模式 68
3.5.2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调控模式 70
3.5.3 货币调控模式的评价 72
3.6 宏观金融效率的指标设计 73
第四章 微观金融效率的一般分析 75
4.1 微观金融效率及其表现形式 75
4.1.1 微观金融效率的含义 75
4.1.2 微观金融效率的表现形式 75
4.2 微观金融的外在效率 76
4.2.1 存款经营管理效率 76
4.2.2 放款经营管理效率 77
4.2.3 中间业务与结算业务的管理效率 77
4.3 微观金融体系的内在效率 80
4.3.1 稽核管理与微观金融效率 80
4.3.2 人事管理与微观金融效率 81
4.4 金融效率 金融创新 金融工程 82
4.4.1 金融创新的本质:提高金融效率 82
4.4.2 金融效率与金融工程学的出现 83
4.4.3 微观金融主体的发展趋势:自由化、电子化、国际化 84
4.5 微观金融效率的指标设计 88
4.5.1 微观金融效率的稳定性指标 88
4.5.2 流动性风险指标 88
4.5.3 效益风险指标 89
第五章 金融市场效率的一般分析 90
5.1 金融市场效率及其表现形式 90
5.1.1 金融市场效率的含义 90
5.1.2 金融市场效率的表现形式 90
5.2 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效率 91
5.2.1 发达国家货币市场的效率 91
5.2.2 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效率 97
5.2.3 达国家金融市场效率评价 101
5.3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效率 102
5.3.1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货币市场的效率 103
5.3.2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证券市场的效率 106
5.3.3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效率评价 110
5.4 金融市场效率的指标设计 112
下篇 我国金融效率分析 117
第六章 我国转轨时期的金融效率 117
6.1 转轨时期的我国宏观金融效率 117
6.1.1 转轨时期我国宏观金融效率的稳定能力 117
6.1.2 转轨时期我国宏观金融效率的持续能力 121
6.1.3 转轨时期我国宏观金融效率的增长能力 122
6.1.4 转轨时期我国宏观金融效率的适应能力 130
6.1.5 转轨时期我国宏观金融效率的整体评价 132
6.2 转轨时期我国微观金融效率 133
6.2.1 我国微观金融的外在效率 133
6.2.2 我国微观金融的内在效率 137
6.2.3 我国微观金融效率的量化指标 138
6.3 转轨时期我国金融市场的效率 139
6.3.1 转轨时期我国货币市场的效率 139
6.3.2 转轨时期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 141
第七章 影响我国金融效率的基本原因 145
7.1 背景分析:特殊的非均衡经济与金融 145
7.1.1 均衡经济、非均衡经济和特殊非均衡经济 145
7.1.2 我国特殊非均衡条件下金融体制的特征 148
7.1.3 我国特殊非均衡条件下金融整体水平的量化分析 153
7.2 影响我国金融效率的外部因素 160
7.2.1 企业行为与我国宏观金融效率:约束真空型通货膨胀的发生 160
7.2.2 企业行为与我国金融市场效率:上市公司与机构投资者的非理性 166
7.3 影响我国金融效率的内部因素 168
7.3.1 商业银行的行为模式与金融效率 168
7.3.2 中央银行的调控模式与金融效率 170
7.3.3 金融市场运作模式与金融效率 172
第八章 提高我国金融效率的基本对策 174
8.1 我国金融运行外部环境的改善 174
8.1.1 关于经济增长效率的认识 174
8.1.2 提高微观经济主体运行效率的关键是产权改革 175
8.2 微观金融主体市场化 180
8.2.1 微观金融主体市场化的关键:产权改革 180
8.2.2 微观金融主体市场化的目标模式 182
8.2.3 微观金融主体市场化的方式和步骤 183
8.3 金融市场市场化 185
8.3.1 金融商品市场化 185
8.3.2 金融商品价格市场化 186
8.3.3 金融市场运作市场化 186
8. 4 宏观金融调控市场化 189
8.4.1 货币政策实施市场化 190
8.4.2 宏观金融管理模式市场化 190
参考书目 192
后记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