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点资助“混交林中树种间相互作用机制”课题论文 3
杨树刺槐混交林及树种间作用机制的研究 翟明普 贾黎明 沈国舫 3
杨树刺槐混交林生长状况及生产力 贾黎明 翟明普 智信等 11
干旱贫瘠沙地杨槐混交林中杨树品种的选择 牛树奎 李俊清 李宝云等 18
干旱贫瘠沙地杨槐混交方法 李俊清 牛树奎 李宝云等 24
北京沿河沙地杨树刺槐混交林的太阳辐射能分布 智信 王九龄 翟明普 30
杨树刺槐混交林养分状况 贾黎明 翟明普 胡延杰等 35
杨树刺槐种间氮素养分转移 贾黎明 翟明普 胡延杰等 42
杨树刺槐混交林树种间磷素营养关系 贾黎明 翟明普 方陆明 50
应用32P 研究盆栽杨树刺槐的相互作用 李俊清 牛树奎 沈国舫 58
刺槐对二种盆栽杨树光合速率的影响 李俊清 牛树奎 翟明普 63
杨槐混交与氮、磷、钾三元素间的关系 王天华 魏刚 李金克等 68
不同栽培条件下杨树刺槐混栽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金幼菊 陈华君 王沙生 73
盆栽杨树刺槐根系及其分泌物的生化成分 陈华君 金幼菊 王沙生 78
缺素和与杨树混栽对刺槐结瘤量和固氮活性的影响 金幼菊 陈华君 魏刚等 88
遮荫对刺槐光合速率和根瘤固氮活性的影响 金幼菊 王天华 陈华君等 94
杨槐混植根际微区营养环境与土壤微生物的初探 魏刚 王天华 王沙生 99
沙地杨树刺槐混交林的水分关系 李吉跃 王洪艺 103
杨树刺槐混交林氮素营养与微生物的关系 胡延杰 翟明普 武觐文等 109
落叶松水曲柳复层异龄混交林培育技术 丁宝永 陈祥伟 刘伟琦 115
水曲柳混交林的增产效果 陈祥伟 张国珍 张华艳 120
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光合作用特点及与小气候因子相关分析 王庆成 张彦东 王晶 125
不同林分结构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张世英 陈立新 张国珍 130
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土壤磷活化机理 张彦东 王庆成 张国珍 136
水曲柳落叶松纯林与混交林的土壤酶活性 张彦东 王政权 王晶 141
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林地与根际土壤养分特性 张彦东 于兴君 杨文化 145
水曲柳落叶松种间关系与生长 张彦东 王庆成 李国江 150
水曲柳落叶松根分泌物对土壤磷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张彦东 王庆成 李森友 155
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挥发性物和根分泌物的作用 吴保国 王晓水 刘广平 159
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树体淋洗物和枯枝落叶分解产物的作用 王晓水 刘广平 吴保国 164
下篇 会议其它论文 171
桉树与相思混交林生产力及生态特性研究 郑海水 翁启杰 曾杰等 171
三种红树林乔木树种在桐花树+角果木灌木群落中定居和竞争的研究 郑松发 郑德璋 廖宝文等 176
贫瘠地混交林与纯林生长及产量比较 郑海水 翁启杰 杨曾奖等 182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马尾松林林分改造及其树种配置 古炎坤 谢正生 苏志尧等 187
杉木与光皮桦桤木混交林的研究 张传峰 陈双武 张玉荣等 192
应用32P 对马尾松刺栲生化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陈红跃 徐英宝 198
应用32P 对马尾松木荷混交幼龄林树种间相互关系研究 徐英宝 王洪峰 202
湘中丘陵防护林混交林林分组建技术 夏合新 杨红 207
四川人工混交林效益及优化模式 张小平 赵本虎 211
杉桦(桤)混交效益及机理研究 赵本虎 张小平 217
亚热带主要针叶纯林及其混交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廖利平 邓仕坚 高洪等 222
枫香与柏木马尾松混交林营造技术 许绍远 227
安徽省马尾松混交林类型树种间关系的探讨 于光明 于一苏 李桂生 231
利用自然力营造针阔混交林 祝小科 朱守谦 237
杨树刺槐混交林的林木生长和林分生产力 山东省混交林研究协作组 242
油松白桦混交林中的光合作用 贾黎明 翟明普 林平 249
甘肃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混交林结构特征 尹祚栋 佘跃辉 254
侧柏沙棘混交林的增产机理 罗伟祥 宋西德 侯琳 258
东北天然红松混交林恢复的基本对策 李景文 263
伊春林区引种中国沙棘和红皮云杉人工混交模式的研究 王清君 王砚革 刘敏等 269
水曲柳与赤杨和长白落叶松混交造林的试验研究 邹学忠 阎忠林 韩素梅等 274
研究人工混交林获得的基本观点和结论 山东省混交林研究协作组 278
三明市混交林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肖方野 张俊钦 281
桉树人工林中的他感作用研究综述 曾杰 郑海水 翁启杰等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