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纳日碧力戈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800509141
  • 页数:27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姓名的意义 2

一、哲学家对专名的讨论 3

二、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名实”之争 4

三、姓名的社会象征意义 5

第二节 姓名形式有限性与意义无限性 8

一、语言规则和社会习俗对姓名形式的制约 8

二、命名与社会记忆 10

三、姓名形式的时空坐标 12

四、姓名与社会的结构联系 14

五、姓名意义的无限性 17

第三节 姓名的符号性质 21

一、里奇的符号意义类型 21

二、姓名的引申意义 22

三、姓名的风格意义 26

四、姓名的情绪意义 31

五、姓名的反射意义与搭配意义 33

第四节 姓名与控制 35

一、姓名是社会分类系统 36

二、从汉族的姓氏与名字看姓名的异化 38

三、从中国历史上的改姓、削名和追谥看王权统治 41

四、排名制与社会控制 42

第五节 姓名研究的分类体系 43

一、中国古代的命名法 43

二、当代学者对汉族姓名研究的主要分类 44

三、姓名研究的语言学-社会人类学分类体系 49

第一节 姓名的形式 54

一、姓名形式的多样性 54

第二章 姓名的形式和内容 54

二、中国少数民族姓名形式 56

三、汉族的传统姓名形式 61

四、排行名 65

五、数目字人名 66

六、季节与属相命名制 69

七、生辰命名制 70

八、世代排名制 71

九、连名制 74

第二节 姓名的内容 83

一、姓名反映社会、历史和心理的内容 83

二、姓名的历史观察 84

三、姓名与文化接触 91

四、姓名与同化 94

五、姓名与社会心理 95

六、人名与信仰 98

七、双名制与多名制 106

第三节 姓名的形式与内容的超民族共性 112

一、姓名的形式与内容在互动中的共性 112

二、姓名内容对姓名形式的作用 113

三、讳名制对姓名的制约 116

四、姓名形式对姓名内容的反作用 120

第三章 姓名的整合功能与区分功能 123

第一节 姓名的经济原则与强调原则 124

一、姓名的经济原则 124

二、姓名的强调原则 127

三、姓名的经济原则和强调原则的关系 130

第二节 血缘的区分与整合 132

一、从姓名形式看区分与整合 132

二、亚姓制度 134

三、姓氏的象征力量 136

第三节 身份的整合与区分 138

一、姓氏区分身份的功能 138

二、名字与贵贱 142

三、名字与身份转换 144

四、名字与职业 144

第四节 社会整合中的个体区分 147

一、整合与区分的统一性 147

二、姓名与交际 148

三、姓氏的变革 149

四、重名及其调整 152

第一节 姓名反映的语音、语义和形态特征 163

一、汉族语音特点与汉族人名 163

第四章 姓名的语言相关性辨析 163

二、汉字字形与汉族人名 167

三、民族语言的语音特点与民族人名 171

第二节 语言对于连名制模式的制约 177

一、连名制模式及其相关语言因素 177

二、影响连名制的社会因素 179

第三节 双语制与双名制 183

一、民族接触与双名制 184

二、文化地位、双语和双名制 185

三、借词与双名 186

四、交通与双名 188

五、汉字与“汉字文化?”的人名 188

第四节 方言、地域与姓名特点 191

一、方言与姓名 191

二、地域与姓名 193

三、方言与译名 197

第五节 社会语义与姓名的互动 200

一、从姓名用字变化看社会语义的变化 200

二、社会语义组合与姓名特点 207

三、语言崇拜、符号霸权与姓名禁忌 208

第五章 中国姓名研究述要 213

第一节 中国古代姓名观与谱牒学 213

一、中国古代的姓氏研究 213

二、中国古代的命名规则和礼仪 215

三、中国的谱牒及其主要功能 218

四、中国古代有关姓名的书籍 220

第二节 中国二十世纪以来的姓名研究 221

一、中国姓名研究的趋向 221

二、姓氏本义辨析 227

三、有关汉族姓名研究的著述 231

四、少数民族姓名的研究 235

五、外国人名的研究 242

六、姓名与图腾的研究 244

七、姓名的多学科研究 246

第三节 连名制的研究 251

一、中国连名制研究的五个阶段 251

二、凌纯声的研究 252

三、罗常培和芮逸夫的研究 254

四、杨希枚的研究 256

第四节 中国姓名研究展望 263

一、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263

二、重视研究少数民族的姓名 265

三、中国姓名学的课题与任务 267

后记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