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区域变质地层层序及对比 1
第一节 地层研究概况 1
第二节 变质地层 3
一、下太古界密云群 3
二、上太古界四合堂群 11
第三节 地层划分依据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21
一、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 21
二、地层划分中有关问题的讨论 25
第四节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27
一、K-Ar法年龄 30
二、U-Pb法年龄 30
第五节 地层对比 32
一、北京地区太古宙地层对比 32
二、与邻区太古宙地层对比 33
第二章 变质岩区构造特征 37
第一节 研究概况 37
第二节 构造研究的实践与认识 37
一、原生结构、构造的认识 37
二、识别地层正、倒的标志 39
三、选定标志层 39
四、构造置换及其强度 40
五、中、小型构造与大构造的关系 42
六、赤平极射投影的应用 45
第三节 构造分区 46
一、构造区划分的原则及其边界 46
二、构造区的划分 48
第四节 褶皱构造 49
一、沙厂褶断亚区褶皱群(Ⅰa) 49
二、大漕线状紧密同斜褶皱群(Ⅰb) 51
三、马圈子-南口复杂紧闭褶皱群(Ⅰc) 55
四、阳坡地组尖棱褶皱群(Ⅱa) 56
五、四合堂半环状紧密同斜褶皱群(Ⅱb) 56
六、密怀变质岩区褶皱构造轮廓 60
第五节 断裂构造 62
一、古断裂识别标志 63
二、大型古断裂 63
三、深部断裂构造推测 68
四、小结 68
第三章 变质岩石学与变质建造 69
第一节 主要变质岩类型及其原岩恢复 69
一、超基性岩系 78
二、基性岩系 80
三、中性岩系 84
四、中酸性岩系 85
五、酸性岩系 87
六、磁铁石英岩类 88
七、变质基性脉岩 90
第二节 原岩建造和变质建造 93
一、原岩建造 93
二、变质建造 97
第四章 主要变质矿物 99
一、辉石 99
二、石榴石 104
三、角闪石 109
四、黑云母 114
五、斜长石 117
六、钾长石 118
七、石英 119
第五章 区域变质作用与混合岩化作用 120
第一节 密云群麻粒岩相区域变质作用 120
一、高级角闪岩相区 121
二、麻粒岩相区 121
三、麻粒岩相变质的温压条件 122
四、高级角闪岩相与麻粒岩相间的相互关系 124
第二节 四合堂群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 124
第三节 密云群区域性叠加变质作用 125
一、叠加变质作用的特点 125
二、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时限 130
第四节 其它类型的叠加变质作用 130
一、动力变质作用 130
二、接触热动力变质作用 131
第五节 混合岩化作用 131
一、注入式边缘混合岩化作用 131
二、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 131
第六章 对区内几个地质问题的新认识 139
第一节 年鱼沟不整合 139
一、不整合的特征 139
二、岩石特征及变质作用的差异 142
三、两种不同的变形序列 143
四、不整合的地质意义 143
第二节 椴树梁变质长城系 143
一、岩石地层特征 144
二、地层划分及对比 146
三、沉积环境分析 147
四、变质长城系的变质变形作用 150
第三节 崎峰茶断裂以西变质地层的归属 153
一、岩石地层特征 153
二、变质岩石及变质作用 154
第四节 石城变质闪长岩体 158
一、岩相学特征 159
二、岩石化学特征 162
三、小结 162
第七章 含铁变质岩系 165
第一节 含铁变质岩系类型 165
第二节 含铁变质岩系岩石类型及组合 167
第三节 含铁变质岩系原岩建造 171
第八章 变质铁矿及其成矿特征 172
第一节 早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概况 172
第二节 变质铁矿地质特征 173
一、分布特征 173
二、成矿地质特征 175
三、典型铁矿床地质特征 187
四、矿石选矿性能及工业利用 197
五、变质铁矿中的富铁矿化 199
第三节 矿层及顶、底盘岩石的副矿物特征 200
一、副矿物概述 200
二、锆石的特征 202
三、其它副矿物特征 210
第四节 铁矿成因探讨 211
一、成矿时代 212
二、铁质来源 212
三、形成条件 214
四、铁矿成因 215
第九章 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216
第一节 成矿作用的主要控制因素 216
一、含铁建造 216
二、区域变质作用及混合岩化作用 217
三、褶皱构造对矿体的影响 218
四、岩浆活动对矿体的影响 218
第二节 铁矿床的航磁特征 218
一、岩、矿石的磁性特征 218
二、航磁异常特征 219
第三节 找矿方向 220
第十章 北京早前寒武纪地壳演化 222
图版及图版说明 233
附录:密云、怀柔地区区域变质岩、磁铁石英岩、混合岩的分类命名方案 255
主要参考文献 260
英文摘要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