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导论 5
对象与目的 5
主要内容 7
一、范围:多领域、多层次 7
二、主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11
三、核心:用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办法实现强国与富民 14
一、毛泽东经济思想之产生:历史的必然 18
形成和发展 18
二、三个发展阶段 21
思想来源 28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济理论 28
二、中国传统的和近代的经济思想 30
三、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31
特点 32
一、为了民族,为了人民 32
二、来自实践,指导实践 36
三、哲学的色彩,伦理学的色彩 37
四、关心农业,了解农村 40
一、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 41
历史地位 41
二、在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 44
三、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 46
四、在当代经济思想中的地位 50
五、毛泽东在经济思想家中的独特地位 50
上篇 关于中国近现代三种经济形态的学说 55
第一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的理论 55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的历史起点 56
第一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的形成 56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58
第二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的特点 60
一、生产力水平低下 60
二、封建地主制经济在农村占统治地位 61
三、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力量薄弱在国民经济中不占主导地位 62
四、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64
五、经济发展呈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状况 65
第三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中的几种主要所有制形式 66
六、人民生活贫穷困苦 66
一、封建主义所有制 67
二、帝国主义所有制 71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有制 73
四、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 75
五、劳动者个体所有制 77
第四节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通过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走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 79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理论 85
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政治经济学基础 86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学说的理论地位 86
二、独特的经济学与社会发展阶段论 94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特点 105
一、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定阶段的必要形式 105
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106
三、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同时发生作用 118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 121
一、四面八方 121
二、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 129
一、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142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历史任务和发展前途 142
二、发展前途 148
第三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过渡的理论(上) 153
第一节 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最初设想 154
一、转向社会主义的物质、文化条件 154
二、转向社会主义的时间 158
第二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理论的变化 159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形成 160
二、转变理论的变化 162
三、发生变化的原因 176
第三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理论的特色 189
一、“一化三改”并举与总路线的实质 189
二、过渡的长期性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渐进性 191
三、目标模式是单一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197
第四章 对两种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过渡的理论(下) 202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的理论 202
一、建国前的农业合作化理论 202
二、农业合作化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211
三、加速完成农业集体化的理论 226
第二节 对私人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的理论 241
一、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私人资本主义的形式 241
二、实现和平赎买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249
三、和平改造的方法 263
下篇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学说 275
第五章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理论 275
第一节 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历史动因 276
第二节 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过程 279
一、良好的开端 280
二、探索中的失误和对失误的纠正 281
三、探索的尾声 286
第三节 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主要成果 287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287
二、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理论 29
三、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关系,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理论 292
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向外国学习的理论 29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01
一、社会主义矛盾问题的提出 301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改革的理论 301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03
三、正确区分与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307
第二节 调节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途径与改革 311
一、发展社会生产力 311
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与规章制度 312
三、以阶级斗争为纲 314
第一节 社会改造与经济建设并举的战略 316
一、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战略任务的提出 316
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 316
二、三年恢复、十年建设的计划 318
三、“一化三改” 319
第二节 赶超英美和“大跃进”的战略 321
一、批判反冒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321
二、超英赶美 326
三、组织国民经济“大跃进” 328
四、调整国民经济的观点 338
第三节 “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 340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转轨 340
二、大三线与小三线 342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理论 346
第一节 关于所有制问题 347
一、所有制的形式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所有制转变过程不能过快 347
二、两种公有制界限不能混淆 349
三、公有制占统治地位的前提下允许私营与部分个人所有制 351
第二节 关于商品经济问题 353
一、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和生产力密切联系 353
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须有一个很大的发展 356
三、价值规律是一个大学校 357
四、“五七”指示和“理论问题指示”中限制商品经济发展的观点 360
第三节 关于按劳分配问题 362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阶段必须遵循的原则 362
二、对“资产阶级权利”概念的误解 364
三、理想:公平分配 365
第四节 关于经济管理问题 367
一、所有制问题解决以后,最重要的是管理问题 367
二、宏观经济管理的原则 369
三、微观经济管理的方法 371
四、联系实际研读经济学著作 373
第九章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处于不发达阶段的理论 376
第一节 1956—1957年: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刚刚建立 377
一“进入”与“建成” 377
二、“一穷二白” 379
三、“基本完成”与“很不完善” 381
四、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 384
第二节 1958年:共产主义的实现已不是遥远将来的事情 386
一、因加速而引起的迷雾 386
二、中国处于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前夕 391
第三节 1959—1962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处于不发达阶段 397
一、“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概念的提出 397
二、重提“一穷二白”与“不可能成功的空想” 398
三、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的下移与过渡时间的延长 402
四、社会主义经济不发达阶段理论的提出 405
五、“不发达阶段”理论与“大过渡”理论 412
六、“不发达阶段”理论与“初级阶段”理论 418
结束语 424
后记 437